武汉交通学校靠谱吗(武汉交通学校是什么区)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2-06-24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喻登科
视频制作 柳之萌
海报设计 朱睿怡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在建言献策时呼吁,让职业教育成为人才成长“第二赛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为了助力武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帮助家长正确理解职业教育,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联合武汉市教育局,今起特别推出“武汉职校书记校长访谈”系列节目,邀请武汉职校书记、校长走进极目新闻5G演播厅,分享真知灼见。第一期节目的嘉宾是,武汉市交通学校党委书记黄贤文。
极目新闻记者: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这个观点很快登上微博热搜第一。黄书记,您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黄贤文: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去看。首先,一些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工厂招工比较困难,招熟练工更难,这个现象确实存在。就好比我们学校一些优秀学生,还没毕业就会被许多优质企业“盯上”。这种供需失衡的现象,对于产业发展,特别是实体经济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人大代表才有这样的呼吁。
从另一方面看,又似乎不必过于担心这个问题。年轻人是进工厂,还是去送外卖,是他们的自由。咱们都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白领、蓝领,还是快递小哥,同样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好的未来。比如说大家熟悉的快递小哥汪勇,他也是一名高职毕业生,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时,他义务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后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希望年轻人多进工厂的初衷是对的,我们做职业教育的人,更希望学生把所学专业用起来,发扬起来。但这可能需要市场自身用一定的时间去调节。比如说,我记得在改革开放不久后,也有人担心,年轻人都进城了、南下了,农村的地没人种了怎么办?但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现代农业发展迅速,还有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大政策的扶持,很多年轻人看到了农业的发展潜力,大学生成为新农人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李明攀,就带着一批大学生把新农企业办得有声有色。去年,我们还请他来学校做过“劳模大讲堂”的报告。我相信,随着传统制造业的逐步升级,工人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工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会逐步提升。我也呼吁社会、企业,更多的关注技术技能人才的事业发展和待遇保障的提升。
黄贤文(右)参与访谈节目
极目新闻记者:的确,改善“招工难”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从中职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做哪些调整?
黄贤文:2022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给出了答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是全面推行“1 X”证书制度试点,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的适应性。“1 X”证书制度对于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提升职业教育社会经济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中职学校作为推行“1 X”证书制度重要“一环”,要以“X”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系统重构课程体系与目标,及时更新教师发展新定位,逐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快速转型升级的人力需求。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汇聚多元主体的资源力量高质量培养人才。作为中职学校,要集多方优质资源为己所用,主动推进与区域名企、名校合作,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培训方案的制定、技术改造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对接,形成院校与院校、院校与社会、院校与企业互补共生、稳定合作的局面。
三是聚力推进“职普融通”改革,促进学生多元成才,实现职业教育的纵向的贯通和横向的融通,使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能够展开合作,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探索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等新模式。在武汉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包括我们在内的一些中职学校,今年将展开一些探索。
武汉市交通学校学生在实训
极目新闻记者:具体到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怎样的侧重点?我们知道,现在大多数中职毕业生都是走升学的道路,怎样能引导他们今后大学毕业投身产业,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
黄贤文:我们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定位不动摇,着眼学生长远的发展,主动适应就业与升学并重为导向的转变。首先要调整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是基础而不是终点。作为中职学校要适应多样化发展的改革,主动适应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突出抓好学生技术思维能力培养,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就业、升学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
极目新闻记者:是的,您刚才提到“产教融合”,这是国家一直在提倡和加强的。武汉市交通学校在“产教融合”上有哪些经验?
黄贤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们交通学校的亮点之一。学校成功探索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口碑共创”的校企合作模式,与神龙汽车、通力电梯灯公司共建的培训中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范。
产教融合首先体现在专业设置和建设方面。近年来,我们围绕武汉地区汽车与零部件、智能制造、光电子信息等“千亿”级产业发展需求,新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机器人运行与维护等专业,淘汰了一些不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形成了汽车技术服务、现代交通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服务和信息技术4大专业群,建立起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了专业对接产业的匹配度,培养和储备产业发展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
同时,我们根据国家、省市特色及示范专业建设新标准,重点建设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现在,我们学校有全国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1个,湖北省品牌、特色、重点专业点6个,市级重点专业点3个,优势专业集中度明显。
志愿者赴地铁开展志愿服务
极目新闻记者: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就有类似的观点。我知道,武汉市交通学校的办学理念一直传承和创新“黄炎培职教思想”,除了产教融合,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黄贤文:黄炎培老先生认为,职业教育是人格教育而非“器械的教育”,要培养的是良善的公民,而非艺徒。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指出,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提质培优行动重点任务的第一条就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聚焦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融入“做中学、学中做”的育人全过程,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我们在做好技能教育的同时,始终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通过“劳模大讲堂”、思政周周讲、校园艺术节、送技能进社区、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强化国家认同、提升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们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理论与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等环节融合到一起,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均衡提升,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注重“学科德育”“课程思政”,体现创新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极目新闻记者:一项调查显示,48.3%的受访家长希望加大宣传,转变社会观念,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人们对职教的误区,最主要的还是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担忧,您能否讲一些毕业生的例子,谈谈中职毕业学生的出路?
黄贤文:只要努力,中职生的未来同样也是很美好的。我可以用我们学校去年毕业生的一组数据来印证。我校2021届毕业生1080人,直接就业58人,升入高一级学校1022人,就业率(含升学)100%。就业的学生全部推荐安置到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就业,专业对口率98.8%。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满意度99.4%,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满意度98.5%。
谈到学生案例,比较多。我还是用极目新闻报道过的毕业生罗贤来举例。他是我校焊接技术专业2010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入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焊接工作,成为武船最年轻的特级技师。2018年,他在全国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得焊接冠军;2021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荆楚工匠”称号。每年,毕业生中像罗贤这样因专业技能突出,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有近200人。去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技术能手、劳动奖章的选手中,有近10位是我校毕业生。
楚天都市报对罗贤的报道
极目新闻记者:您刚才提到技能大赛。我听说,武汉市交通学校被誉为“技能大赛冠军的摇篮”,为什么有这样的美誉?
黄贤文:这是学校重视学生技能竞赛的结果,这些年成绩确实喜人,也为湖北省、武汉市争得了一些荣誉。就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我校学生获奖人数达109人,其中一等奖有13人。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同类学校第一位。
这批学生,有六位已经成长为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其他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汽车维修、电梯维修等行业的技术骨干。比如,2009年国赛一等奖获得者罗旋,经营2家二手车门店,年收入过百万;2011年国赛二等奖获得者吴作强,经营几家连锁汽车美容店。2014年,我校选手黄江尧参加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赛项,获得全国一等奖的第一名,并代表全国获奖选手在闭幕式上发言。今年五一,他作为我们学校的一名老师,即将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还有一名老师易昌盛,也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今年也将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学校金牌教练吴新华2021年获评“荆楚好老师”
极目新闻记者:听了您的介绍,咱们学校在这方面的确是很牛。学校一定也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为什么如此重视技能竞赛?
黄贤文: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是国家层面每年定期举行的例行赛事。在十多年的备赛、参赛经历中,我校形成较为浓厚的赛事文化,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预期目标。
通过大赛,我们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有近30位教师在指导大赛中成长为专业骨干教师,有5人被授予省级技术能手,4人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培养了一批学生“武状元”,能很好地带动其他学生向他们看齐。
通过历年的备赛,我们还形成了一批教研教改新成果。比如,汽车喷涂赛项指导老师易建红,与武汉湾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车身喷涂模拟仿真实训设备,该设备既节约实训耗材,又有利于中班、大班教学,同时能更快更准对实操情况进行评价。该系统受到来校视察工作的教育部领导的点赞。汽车空调赛项指导老师蔡希贵与合康变频公司开发的新能源电池控制系统,也广泛应用于常规教学。
备战技能大赛还促使我们建成了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训室。比如,我校2007年开设车身修复专业,按照国赛要求,配备教育教学资源。汽车车身专业教学改革逐步推进,各专业课程已经发展成为车身焊接、汽车钣金、调漆、喷涂等理实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汽车车身专业办学实力和成效稳居全省前列。
这些,都是备赛参赛给学校、师生带来的实打实的好处。
武汉市交通学校一景
极目新闻记者:最后请您总结一下,对武汉市交通学校以及整个武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怎样的憧憬。
黄贤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武汉市交通学校作为湖北省职业教育的品牌和窗口,我校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一定会牢记职业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