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自考大纲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大纲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5-04-07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 程 考 试 大 纲
体 育 史
(课程代码:00501)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16 年 12 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体育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选考课程。体育史学是 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 属社会科学的范畴。它研究的是体育的物质形态、体育制度、体育风俗,体育思 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四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比较 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与世界历代的体育思想、内容和形式方法,掌握必要的体育 史料,启发考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使考生在认识和探索中了解 和认识体育的历史整体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总结体育发展过程中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体育文化遗产,为现代体育实践服务。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体育史的学习,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与世界历代的体育思 想、内容和形式方法,以及相关演进情况。了解体育与社会发展脉络,掌握必要 的体育史料,启发考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古今中外的体育现象作出尽可能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 价,并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通过本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考生应达到以 下要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考察体育物质形态、体育制度、 体育风俗、体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四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探索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轨迹, 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做 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重视历史资料的收集和占有,真实地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 和深刻地认识体育演变的规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历史 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便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力 求做到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体育实践,解决体育实践中的 各种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体育史是通过研究体育的自身组成、体育和社会其他现象的关系来描述体育 运动发展的 轨迹,探讨体育运动发展规律的一门体育理论课程。它还原体育在历 史中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正本清源, 以利于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总结体 育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而揭示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当代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历史学、文化学、哲学、考古学的发展, 为体育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坚实的基 础。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是历史学和奥林匹克文化概论,它们是学习体育史的 重要基础课程。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原始体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体育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怎么产生的?讨论体育的 起源,掌握原始体育的形式和特征。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体育的昨天,而 且有助于我们理解体育的今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体育的起源(重点)
识记:体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理解:体育的起源
应用:体育起源的种种学术观点解读
(二)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次重点)
识记:原始娱乐活动的类型
理解:原始体育的社会作用
应用:原始体育的特征分析
第二章 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文明、古 代美洲文明中体育的内容,掌握古代大河流域农耕社会体育、古代亚欧草原游牧 体育、古代美洲体育的特点。
(一)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重点)
识记: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大河农耕文明体育的特点
理解: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体育的内容
应用: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的社会状况
(二)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次重点)
识记: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的特点
理解: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的内容
应用:古代中、西亚游牧部落的社会状况
(三)古代美洲体育(次重点)
识记:古代美洲体育的特点
理解:古代美洲体育的内容
应用:古代美洲的社会状况
第三章 古代中国体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特色的形成,魏晋隋唐时期和而不同、
多族共荣的体育发展,宋元明清时期体育的世俗化和休闲化,理解中国古代体育 与道德教育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对中国传统体育和体育传统做出全面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古代体育体系的形成(先秦两汉时期)(重点)
识记:古代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
理解: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
应用:诸子百家中的体育思想、以家国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
(二)和而不同、多族共荣的体育发展(魏晋隋唐时期)(次重点)
识记:重要人物与著作
理解:民族融合与体育思想的流变、体育运行机制的发展
应用:魏晋隋唐时期体育发展的特点
(三)体育的世俗化和休闲化(宋元明清时期)(次重点)
识记:重要人物及著作、名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理解:体育运行机制的发展、体育思想的新变化
应用:宋元明清时期体育发展的特点
第四章 古希腊古罗马体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对欧洲各国的体育发展及整个世 界的体育产生的影响,了解古希腊系统的体育教育,理解古奥运会产生的深远影 响,掌握古希腊人的体育思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希腊人的体育思想(重点)
识记:古希腊哲人的名言
理解:柏拉图的体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体育思想、苏格拉底的终身体育 思想
应用:苏格拉底对体育的认识
(二)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体育与竞技(次重点)
识记:先进而又全面的雅典体育
理解:斯巴达体育的负面影响
应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三重社会属性
(三)古代罗马体育(次重点)
识记:古罗马前期教育中的体育、古罗马后期教育中的体育
理解:朱维纳利斯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应用:古罗马角斗竞技的体育思想溯源
(四)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与衰落(一般)
识记:古代奥林匹克竞技的起源
理解: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兴盛与衰亡的原因
应用:古代奥运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五章 古阿拉伯与欧洲中世纪体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骑士教育兴起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目的,了解中世 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了解阿拉伯帝国的体育,掌握基督教、伊斯兰教对 体育发展的影响,能清楚认识到中世纪体育在体育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重点)
识记:基督教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应用:基督教禁欲主义及其对欧洲中世纪体育发展的影响
(二)骑士教育中的体育(次重点)
识记: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及骑士七技
理解:骑士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目的
应用:骑士教育制度
(三)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次重点)
识记:英国足球的起源
理解:中世纪后期欧洲乡村、城市的体育
应用:欧洲中世纪体育之辩(从身体实体论到身体关系论)
(四)阿拉伯帝国的体育(次重点)
识记:伊本 ·西纳理论
理解:伊斯兰教对中世纪阿拉伯体育的影响
应用:伊斯兰教国家妇女体育运动的发展
第六章 现代体育的形成(15-19 世纪)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维多里诺对体育的影响,了解巴塞多、古茨穆斯对体 育课程化的影响,了解德式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对体育课程内容的体 系化和体育的初步社会化的作用,了解卢梭、裴斯塔洛齐、斯宾塞的现代体育思 想,掌握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对现代体育兴起的影响,掌握学习体育制度 的确立与体育师资培养的专门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欧洲三大文化运动与体育的教育化(重点)
识记:灵肉一致的观点、马丁·路德的体育主张
理解:复兴古希腊体育的目的、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洛克 的绅士体育思想、英国的绅士体育
应用: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对现代体育兴起的影响
(二)体育的课程化与学校体育的确立(18 世纪-1896)(次重点)
识记:卢梭自然体育思想中的三大要素、古茨穆斯与近代体育之父
理解:古茨穆斯对体操的认识与实践、斯宾塞的功利主义体育观
应用:裴斯塔洛齐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贡献
第七章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 20 世纪的体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了解现代 体育科学的初期发展及体育学科的初步形成,了解职业体育的形成与初期发展, 掌握现代体育在全球传播的途径,掌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早期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重点)
识记:现代体育在全球传播的途径
理解:现代体育在印度的传播、英联邦运动会
应用:西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出现和传播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与早期发展(次重点)
识记:维特斯与复兴奥林匹克的主张、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组织体系与机 构、夏季与冬季奥运会
理解:奥地利自然体育学说与美国新体育学说、高尔霍夫尔的自然体育思想
应用:顾拜旦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三)科学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发展(次重点)
识记:早期的体育科学活动、现代体育科学形成的前提
理解:体育分科研究的出现和发展、早期的运动训练和教练员的出现
应用:体育科学发展动力机制的理性思考
(四)职业体育的形成与初期发展(一般)
理解:英国与美国职业体育的形成
第八章 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现代体育的初步确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体育生活的危机,了解哪些人以哪种方式对 现代体育在中国的传入做出了贡献,了解义和团运动对传统体育的影响,掌握洋 务运动、维新运动对我国现代体育发展的影响,清楚认识到现代体育制度与现代 体育意识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现代体育意识的初步确立(重点)
识记:维新派的体育思想、清末明初的体育思潮
理解:现代国民意识与现代体育意识的形成、教会学校与西方体育在中国 的传播
应用: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及新文化运动与新体育思想的影响
(二)西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次重点)
识记:编练新军与引进西方体育、兴办新学与开设体育课程
理解:西方体育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洋务运动起到的作用
应用:洋务运动对中国体育的影响
(三)“新政”与现代体育制度的初步确立(次重点)
识记:康有为的体育主张、严复与三育并重、谭嗣同与“主动” 的体育主张。
理解:梁启超论体育、清末新政与体育的命运
应用:维新运动对中国体育的影响
(四)中国传统体育生活的危机(一般)
识记:清末新政对武术的影响、废科举兴新学对武术的影响
理解:农村经济与村社体育组织的危机、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传统体育的影 响、义和团运动对传统体育的影响
应用:体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第九章 中国体育的初步现代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 20 世纪前期土洋体育的几次争论,掌握 20 世纪前半 期中国学校体育经历的哪些变化及其意义,掌握新民主主义体育的特点和意义及 对于今天的启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文化运动与新体育的兴起(重点)
识记:“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双轨制学校体育制度的形成
理解:兵式体操的没落、《壬戌学制》的颁布
应用:实施《奏定学堂章程》的意义
(三)围绕传统体育的争论与体育的初步现代化(次重点)
识记:武术成为体育课内容及其意义、郝更生与体育督学、国民体育法
理解:新旧体育之辩、土洋体育之争、武术教育规范化的意义
应用:建立体育行政机构与颁布体育法规的意义
(二)“收回体育权”与中华全国体育协会(次重点)
识记:早期的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诞生与作用
理解: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早期联系、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与“ 收回体育权”
应用:基督教青年会与现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
(四)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一般)
识记:国民政府治理区域的体育专业教育、日伪统治区的体育机构
理解:解放区和根据地的体育、沦陷区的殖民地体育
应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体育
第十章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育的新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化进程对人的健康与体质发展的影响,了解国际 社会与组织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措施来促进世界各国体育与健康的发展,了解体育 的全球化与多元化发展掌握战后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点,了解当代奥林匹 克运动的发展与改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当代体育的全球化与多元化(重点)
识记:当代体育全球化的特征和表现、奥运会以外的其他大型国际赛事
理解:当代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当代的国际体育合作
应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大众体育的一般举措
(二)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改革(次重点)
识记:奥林匹克运动的快速发展与国际体育的发展
理解:国际体育的新变化与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危机、奥林匹克的忧虑与 批判
应用:奥林匹克危机与萨马兰奇改革
(三)战后世界的新发展(一般)
识记:战后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点、战后初期的学校体育改革
理解:战后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体育的新挑战、战后妇女体育的新发展
应用: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学校体育改革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经历的发展时期,掌握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措施,了解中国体育现代化的过程及特点,认识 1949-1977 年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了解逐渐走向世界的中国经 济体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创立(1949 .10-1955)(重点)
识记:新体育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体育方针
理解:竞技体育的初步发展、蓬勃开展的群众体育、“新体育”思想与体 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体育的根本任务
应用: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发展
(二)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1956-1966 .5)(次重点)
识记: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
理解:曲折发展的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
应用:体育的左倾冒进倾向的影响
(三)“文革”灾难中的中国体育(1966 .5-1976 .10) (次重点)
识记:学校体育被扭曲、“文革”中把体育课更名为军体课
理解:“兴盛”的农村体育、浩劫中的竞技运动、形式化的职工体育
应用:还原“乒乓外交”背后的故事
(四)中国的体育体制改革(1977-2008)(次重点)
识记:社会体育的新发展、举国体制、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
理解:体育体制的调整与改革、新时期的学校体育改革
应用:思考政府承办体育转变为政府管体育
(五)走向世界的竞技体育(一般)
识记:洛杉矶的 23 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理解:重返奥运会、在奥运会上的初试锋芒与新的开端
应用:分析第 24—28 届奥运会排名
第十二章 香港、澳门、台湾体育概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香港、澳门、台湾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三地体育管 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 了解香港体育管理的发展历程, 了解澳门社会体育开展的特点,以及海峡两岸体育交流的概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香港体育(次重点)
识记:李丽珊与奥运金牌
理解:香港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应用:香港体育管理发展的历程
(二)台湾体育(一般)
识记:杨传广与罗马第 17 届奥运会、纪政与墨西哥城第 19 届奥运会
理解:台湾体育体制的变革与发展、台湾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海 峡两岸体育交流的概况
应用:体育行政机构的变革及台湾竞技体育发展
(三)澳门体育(一般)
识记:澳门社会体育的三大特点、各自为政的学校体育
理解:澳门的体育管理、澳门的社会体育发展、体育科学研究的起步
应用:澳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 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
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 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 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 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 .指定教材:
体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谭华,2009 年版
2 .参考教材:
体育史,人民体育出版社,郝勤,2006 年版
中国体育史简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龚飞,2010 年版
体育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崔乐泉,2011 年版 体育理论与体育史论丛,当代中国出版社,谷世权,2011 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 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 数,有的放矢。
2 .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 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 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 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 以利 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 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 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 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 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 .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 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 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 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 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 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 4 学分,建议总课时 72 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 下: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 适当 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20%、“理解”为 40%、“应用”为 4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 2 :3 :3 :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 60%,次重点占 30% ,一 般占 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我国的《体育锻炼标准》是模仿
A .瑞典的体育制度 B .德国的体育制度
C .苏联的体育制度 D . 日本的体育制度
2.《体育之研究》一书的作者是
A .孙中山 B .康有为
C .毛泽东 D .梁启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古代奥运会是从 年开始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蹴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简述道家思想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试述卢梭自然体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