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自考大纲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大纲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5-03-30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 程 考 试 大 纲
对外汉语教学法
(课程代码:01210)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16 年 12 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选考课程, 是本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特色,在整个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体系 中具有指导作用和枢纽作用。指导性是指它涵盖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方法,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枢纽性是指它在现代汉语、语言学 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讲解和演示对外 汉语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指导考生将理解融会贯通运用于对外汉语教 学的实际操练之中。该课程的理论性与应用性很强,并与多学科交叉。它与语言 学、心理学、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也需 要与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接轨。此外, 该课程又密切联系教学实际,把所学知 识应用于语言教学实践,回答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本大纲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方向。大纲叙述的 内容尽可能简明实用,便于自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有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系统地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 论和教学法,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通过本 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考生应达到以下要求:较系统的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发 展的历史和现状、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基础知识,并能把所学知识应 用于语言教学实践,从而能分析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汉语言文学的一门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在本专业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它们 有助于考生学好本门课程。其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可以帮助考生掌握语言 学的基本理论,打下语言学知识的夯实基础,中国文化概论则对考生更好的理解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有所帮助。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达到以下要求:理解、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弄清楚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 和外语、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目的语;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知识结构中涉 及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重点)
识记: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定义: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母语和外语、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目的语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次重点)
理解: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的特点
(三)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一般)
识记: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
(四)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一般)
理解: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第二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达到以下要求:初步了解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的历史及现状;了解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次重点)
识记: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一些标志性事件 (二)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次重点)
识记:学科地位确立、学科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建立的一些标志性事件
(三)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一般)
理解: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达到以下要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有清楚 的了解,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要关注的有关语言的一些特殊的不同于语言学 教学和语文教学的方面,加强学科意识; 树立以考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了解教 师的角色定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重点)
识记: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
理解:功能主义语言学中的一些经典理论(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形 式和语言功能、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 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及 学习难点
应用: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及学习难点的认识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功能主义语 言学的代表人物
理解: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四大主要思潮(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 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
应用: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
理解:四种教学过程的模式、九条普遍的教学原则
应用:四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达到以下要求:了解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总结、 发现汉语词汇、语法及语用体系中的文化因素;认识到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化和非 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了解语言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重点)
识记:语义文化的定义、语构文化的定义、语用文化的定义
理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应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言语活动在大脑皮层上的机能定位、记忆的类型、第二语言记忆的 过程、遗忘的规律、大脑功能侧化
理解: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
语言教学的启示;与第二语言教学法关系密切的几个心理学流派: 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文化的分类,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交际文化的定义
理解:文化的特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跨文化交际的特点、跨文化交际 中文化的冲突与适应
应用: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达到以下要求:能够理解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之间 的区别与两者之间的关系;熟悉第一语言习得的三种理论与假说:刺激—反应论、 先天论、认知论;熟悉第二语言学习的三种理论与假说: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 假说、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重点)
识记:中介语的定义
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三种理论与假说: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克 拉申的输入假说;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比较
(二)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次重点)
识记: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基本过程(五个阶段)
理解:第一语言习得的三种理论与假说
(三)语言学习与习得(一般)
识记:习得的定义、学习的定义
理解:习得与学习的不同
第六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达到以下要求:掌握两种语言分析方法——对比分 析法、偏误分析法;关注并了解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因素,认识到研究学习者的重 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重点)
识记:对比分析的定义、偏误的定义
理解: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步骤、意义与局限;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步骤、意义与局限;偏误的来源
应用:结合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案例,进行偏误分析
(二)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次重点)
识记:与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定义:认知方式、场独 立性和场依存性、审慎型与冲动型、歧义容忍度、融合型动机与工 具型动机
理解: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动机、态度、性格)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 作用
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达到以下要求:了解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产生 的背景;了解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的教学原则、教学程序及不足之处;了解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的新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重点)
识记:四大派(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交际派)各自包含的教学法
理解:六种教学法流派(语法翻译法、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 认知法)的代表人物、产生背景、理论基础、 教学原则、教学程序 及不足之处
应用:对语法翻译法、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的运用
(二)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重点)
理解:三种教学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的代表人物、产生背 景、理论基础、教学原则、教学程序及不足之处
应用:对默教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的运用
(三)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势(次重点)
理解: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新趋势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把握了现代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教学法流派并探讨教学法发展 趋向的基础上,本章和下一章将从“教”的角度集中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理 论问题和应用问题,这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中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应用 研究部分。把对外汉语教学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 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本章和下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这四大环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涵盖面很广,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等级、受教育类型来看,在教 学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性极大。这两章主要针对的是基础阶段、特别 是初中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因为这一阶段学习者人数最多,从一定意义上也 是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和规律的。这一章所探讨的教学目的、课程设置、 教学原则和教材编写,主要在这一范围之内。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达到以下 要求:把握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原则;了解、掌握教材选用和编写的原 则、教材的体例和一般内容;熟悉对外汉语教材的类型及部分教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重点)
识记: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言语技能的定义,言语交际技能的定义,语用 规则的定义
理解:对外汉语教学目的
(二)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次重点)
识记:教材设计的类型(按教材的体例分、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史以及各阶段的代表性教材
理解: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一般)
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第九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达到以下要求:了解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特点和 环节;通过教学实例,使考生把握对外汉语要素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 略,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水平测试、成绩测试、 诊断测试和学能测试的区别;了解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对衡量测试质量的重要意 义,对汉语水平测试有一般性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重点)
识记: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的任务
理解:语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词汇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语法的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汉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应用:对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语言测试(次重点)
识记:语言测试的种类;与语言测试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学能测 试、成绩测试、水平测试、诊断测试
理解:语言测试的主要题型、语言测试的评析标准
(三)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一般)
识记: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阶段、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
理解: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应用:课堂教学技巧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 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 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 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 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 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 .指定教材: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 .参考教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商务印书馆,2004 年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吕必松,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 员会办公室内部资料, 1996 年版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李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第二语言教学论,周小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
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赵永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陈昌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对外汉语本体教学概论,张旺熹,商务印书馆,2013 年版
对外汉语教学法,吴勇毅,商务印书馆,2012 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 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 数,有的放矢。
2 .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 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 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 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 以利 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 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 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 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 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 .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 .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 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 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 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 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 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 6 学分,建议总课时 108 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 下: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 适当 突出重点。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20% 、“理解”为 40%、“应用”为 4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 2 :3 :3 :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 60%,次重点占 30% ,一 般占 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 .刺激反映论 B .先天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D .循序渐进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的教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对比分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简述偏误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试述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主要特点及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