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学,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好上学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好上学

>

职校资讯

>

招生信息

山东文武学校哪家最好(国学培训学校哪个好)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2-07-05

每一所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大学,都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山东是全国第一!

近年来,山东坚持立德树人,找准路径、创新方法,聚合学校、家庭及社会多方力量,让全省青少年上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

今天,大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第四篇——《面向青少年,传承文化基因》。

从11月23日起,大众日报推出“两创”系列报道。23日开篇聚焦“两创”平台建设,刊发《搭建平台,打造“两创”高地》,以及本报评论员文章《践行“两个结合” 扛好“两创”担当》;24日刊发《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力量》;25日刊发《为政以德,深厚土壤滋养政德》。客户端开设专题,并推出了系列融媒作品,包括系列视频访谈——会客厅·“两创”大家谈、“漫画山东·历史文化人物”系列手绘产品、“60秒看山东·文化与生活”系列视频、“文化创意大赛”系列产品等。

以下为文章正文。

面向青少年,传承文化基因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宋亚鲁

“仄声贴上联,平声贴下联。从家乡景区中找对联,以‘刘公岛’为上联,下联可以对什么呢?”近日,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田村小学,面对老师的提问,一年级五班学生宋佳莹说出自己的答案:“环翠楼!”

740公里之外,金乡县实验小学,“诚信之源数金乡,范式张劭美名扬……”听着老师唱的京剧《鸡黍之约》,一年级九班学生陈俊宇,感觉“十分好听、好玩”。

同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各有精彩。目前,山东每一所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大学,都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山东坚持立德树人,找准路径、创新方法,聚合学校、家庭及社会多方力量,让全省青少年上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精选“讲什么”——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主题化表达

“11月19日,在我最喜欢的思政课上,马明冲老师讲了三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商鞅立木为信、杨震不受‘四知金’、季布一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孙晶涵,在朋友圈分享了她的思政课收获:初入大学,进入人生新阶段,我们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认认真真做事,坦坦荡荡为人,努力拼搏,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陈成标介绍,立足山东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省出台《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六大行动”之中。烟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德育课程四位一体化实施重要内容,着力推进。济宁坚持“抓校长、校长抓”工作机制,实施“一校一导师”制度,构建起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工作链条”。

“小学生要记牢,文明礼仪很重要。上课听讲要专心,举手发言要积极……”11月24日10点,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广场,跟着音乐节拍,二年级学生们开始做文明礼仪健身操。

不学礼,无以立。“立足学校生源情况及百年校史,学校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大队辅导员常颖说,“校园处处藏着文明礼仪的细节:推出校本课程《崇德尚礼花竞开》, (下转第二版)创编文明礼仪健身操,教学楼、办公楼设计理念也以‘礼’‘德’为核心。”

如何讲好、讲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中心主任耿成义说,山东成立了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主题联盟,设中华诗教、中华经教、中华乐教、书法教育、数字国学等10个主题,已有1000余所学校加入。全省各校立足本校资源和特色,提炼表现形式,形成主题化表达。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山东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汲取知识、提升素养。

创新方式方法,倡导体验教育

流动影视背景墙上,龙舟竞渡;音箱里传出《离骚》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赵彦博走进数字国学体验馆,学习端午传统习俗。“我还在触摸体验机上,制作了端午香囊。”他说。

体验参与,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最好方式。校长赵文刚介绍,学校借用科技力量打造数字国学体验馆,实施“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近年来,山东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途径,以实施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带动并推进了全省传统文化教育整体发展。耿成义说,推进体验教育,要为青少年营造特定的环境和情景。

滨州市三河湖实验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胡文凯,在三河庄园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推车”。“爸爸和我还参加了亲子农耕体验。虽然出了很多汗,但爸爸夸我锄地锄得好,比他小时候还棒!”他开心地说。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传承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理念,以及农耕文化倡导的自然、和谐、包容的发展原则。”滨州市三河湖镇副镇长徐凤玲说,为青少年提供亲身体验农耕文化的平台,基地精心打造了农耕体验园、农耕文化馆、水文化馆等,截至目前,接待青少年8000余人。

礼敬先师、入泮礼、手读论语、趣味手作,是“齐鲁文脉长 山水圣人乡”研学线路重要内容。山东省书香研学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申介绍,为更好地引导青少年感悟传统文化之美,公司组建“研学专家委员会”,精心设计研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研学课程,尽可能增加体验元素。

“山东人做馒头有多出圈”“古人追星有多上头”“吃货的清奇脑回路”等话题频上热搜,它们都来自新近开播的文化综艺节目《齐鲁文化大会》。节目不仅融入时代元素、人文精神,也十分注重综合运用AR特效、3D扫描技术等新技术、新手段。一眼看去,青少年是参赛者中的主力军。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山东不断创新活动方式,积极开展戏曲、诗词、书画、高雅艺术、传统体育、中医文化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孔子博物馆依托展览陈列和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创新推出“孔子学堂”核心社教品牌,并组织开展“孔子学堂进校园”活动。调研数据显示,近两年,全省高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近3000项,参与学生77.92万人次。

发动“谁来讲”——

推进家校共育,激发协同育人活力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趁着课间休息机会,济宁市第七中学初一一班学生陈思含到学校“寻根留声朗读亭”,慷慨激昂诵读。没多久,正在上班的陈大军收到老师发来的女儿诵读作品。他点开一听,不由得笑了。“我们一家三口都很喜欢看书,家里书架就有三个。”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表示,推进“两创”,家庭建设是很重要的着力点。“如果每个家庭家风优良,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面貌和风气也必然会提升。”

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中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山东有省级文明家庭585户,全国文明家庭37户。

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打造家庭教育的专业平台。孟子研究院深入挖掘孟母教子思想资源,依托孟母教子与家长教育研究所,成立家长学校,开设以家教、家风、家训为主要内容的孟母大讲堂。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赵永和说,家长学校成立以来,组织师资力量赴多地开展公益讲座100多场,直接受益群体达1万余人。

通过“家庭家教家风”APP,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是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金信社区居民刘丹今年养成的习惯。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拓宽家庭教育路径。临沂市妇联研发运营“家长掌上学校”,推出“家庭家教家风”APP,设有“家庭”“家教”“家风”3个板块,涵盖“家庭婚姻”“家风家训家规”“科学教养”等十几项内容,目前注册用户达22.3万人,各大应用市场下载总量突破100万人次。

■专家点评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学科融合渗透

□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

教育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学校是主阵地,青少年是主要群体。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这方面,山东走在前列。

我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推动高校以必修、选修等方式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编写推广使用《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大学生版)。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大学四个学段全面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省份。

目前,我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力图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特别是儒家文化经典的学习,激发并引导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精神认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持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经典化、人文化、常识化、技能化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融合渗透,逐步形成“传统文化 学科渗透”一体化教育格局。

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纳入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记者 刘一颖 整理)


颖 整理)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c)2024 www.wyfx20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