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瓮安县最新新闻(贵州黔南州瓮安县)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2-07-03




沐浴春日阳光,走进“红色文化名城”瓮安,处处生机盎然。
园区内新能源项目、磷化工项目等建设如火如荼,生产车间内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
城市里高楼鳞次栉比,整洁亮丽的城区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公园花团锦簇,市民们茶余饭后用舞姿展现了幸福的喜悦……
田间地头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不断崛起,各项产业负责人和当地村民在春日的阳光下正播下希望的种子,茶山上一株株茶树随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吐出嫩绿的新芽……
在猴场会议会址,一波又一波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正在聆听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体验“红色文化”的气息;人们走进天文大塘,感受“红色村庄”的蜕变;漫步江界河岸边,感受不断流淌的红色记忆,追寻红军强渡乌江的历史印记;一条条红色旅游路线,吸引人们深度体验,游兴不减。
新时代新发展,瓮安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省打造黔中经济区的大好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举措,坚持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升产业活力、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重点,全力推进园区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瓮安以“稳农、兴农、强农”为根本,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工业化理念、科技化手段”为路径,大力发展“三主三特”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实现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双提升”;
瓮安全力推动城镇建设,城镇化进程指数和示范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凝心聚力打造瓮安城镇化新形象;
瓮安聚焦高质量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文化体育广电旅游民生改善等惠民工程,促进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电旅游事业及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融合发展,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
感恩奋进,不懈攀登!

工业 千亿级园区叠加蝶变
工人们头戴安全帽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机器不停运转紧张作业,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扬起阵阵烟尘……近日,在贵州川磷化工10.5万吨/年磷系新材料清洁生产线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映入眼帘。
“项目充分依托瓮安丰富磷资源优势和磷化工产业基础,建成可推动瓮安磷化工热法路线从单一的黄磷初级产品向精细化工产品拓展延伸。”瓮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县工信局局长刘汉乾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114亩,将建设五氧化二磷1.0万吨/年、赤磷1.0万吨/年、磷系新材料阻燃母粒1.0万吨/年、高水溶性聚磷酸铵1.0万吨/年、磷系新材料包覆赤磷0.5万吨/年、多聚磷酸1.0万吨/年、偏磷酸钠1.0万吨/年等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以上,年创税0.6亿元以上,解决150人以上就业。
无独有偶,贵州川磷化工10.5万吨/年磷系新材料清洁生产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其他企业的项目建设进程也稳步推进。
在贵州名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1400吨/年新材料有机锡催化剂项目现场,一期工程基本建设完成,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工艺调试和单线试机运行。
“公司于2021年5月落户瓮安以来,瓮安各级各部门有效衔接,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快了项目推进步伐。预计在4月份就可试运行。”贵州名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武叶介绍,一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过6亿元,实现利税超过5000万元,解决社会就业超过百余人。

一个“快”字的背后,是瓮安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更好更快发展的有力体现。
瓮安县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突出优势,坚持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升产业活力、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积极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进园区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五年来,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13.8亿元,年均增长12.3%;规模工业增加值113.1亿元,年均增长8.6%。
“接下来,瓮安将全力打造福泉——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并将瓮安发展为全国重要的磷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精细化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磷系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刘汉乾说。
据了解,瓮安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抢抓全省打造福泉——瓮安一体化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全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一核”的重大机遇,快速提升磷、煤资源产量,大力推动磷煤化工、电池新材料、精细化工及配套轻工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动现有磷煤生产企业技改扩能、提高效益,确保磷、煤产量达到900万吨、200万吨以上,满足千亿级园区资源需求,提高产值和效益。抢抓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风口期,紧盯行业龙头招大引强,坚持“项目为王”,推进签约企业尽快投产达产,创新招商方式,持续开展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电池隔膜、电解液、电池成品生产等项目的招引形成产业链完整、价值链高端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完善黄磷下游磷系阻燃剂、电子级磷酸、精细磷酸盐、有机磷系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业布局,形成共生耦合能力不断提升的产业集群。

城镇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这条小巷改造铺成柏油路面后,真的很不错。干净,也不滑了。”瓮安县雍阳街道文峰社区文峰花园背街小巷改造路段完成施工后,曾经灰大、坑洼的道路换上“新装”,周边居民满意的笑容挂在脸上。
小街巷承载着大民生,一座城市的故事,往往就藏在巷陌深处,它们是城市的文脉和肌理所在,也是连通居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瓮安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系列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全力推动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城镇化进程指数和示范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凝心聚力打造瓮安城镇化新形象。
电子“保安”24小时在线巡逻,数据系统自动分析和预警,进出车辆全部云上登记……雍阳街道河滨社区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智慧管理平台,直击社区治理痛点和服务盲点,释放了基层动能,提升了服务质效。
自平台建成以来,通过对社区人、车、房进行数据收集,外来人员、流动人口及车辆进出小区信息实时更新,配合公安、综治部门解决小区公共安全问题。“生活在智慧社区,就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居民王平珍高兴地说。

见微知著,无论是背街小巷改造还是智慧社区的打造,都显现出了瓮安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效。
“十三五”时期,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7422户;累计建成公租房6198套,累计发放租赁补贴4728户;累计实施危房改造2457户,“危改”“三改”项目39323户,农户院坝硬化等13242户,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房建设1495户;建设完成并入住龙坑公园安置房、七星二期安置房、河西三期安置房、龙水坝一期安置房、戴家院安置、小河边二期安置房;猴场镇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城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 N工程”建设,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项目向乡村延伸,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瓮安县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据了解,未来五年,瓮安加快推进县城核心区、经济开发区、朵云拓展区和草塘文旅区“一城四区”一体规划、一体建设,深层次、全方位推进“瓮福一体化”协同发展。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和消费等多点支撑的城镇经济。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等产业,打造一个集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商务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着力提升城镇现代服务业水平,全力推动“夜间经济”“步行街经济”等业态集聚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全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实施雍阳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改善贯城河水质、水量。重点支持基础较好的乡镇、村(社区)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县城—建制镇—中心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农业 现代化产业体系崛起
阳春三月,瓮安县20.81万亩欧标茶园焕发出勃勃生机,漫山遍野的茶树嫩芽勃发。在位于瓮安县建中镇的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茶园里,嬉笑声声传来,凝目眺望,800多名采茶工们穿梭在一丛丛茶树之间,手捻新绿,置入竹篓,动作娴熟轻柔有条不紊。
路旁的称量点上,早有车辆停载,装满茶青后,便迅速运送到精制茶叶加工厂进行加工。萎凋、摊凉、杀青、揉捻、烘干……生产线上的全自动化加工机器正在不停运作,不同品种的茶选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各步骤一丝不苟,力求制成高品质的干茶。
“茶园里全部按照欧盟标准进行管护,茶叶品质整体达到欧盟有机检测标准,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最远销售到阿联酋、摩洛哥、日本、英国等国家。”瓮安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忠远介绍。
瓮安县以欧盟标准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叶,全力提高瓮安欧标茶品牌价值,提升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茶产品市场份额,整县推动瓮安欧标茶产业发展。为持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瓮安县依托广州对口帮扶项目、2021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项目、2021年财政专项(结转结余)扶贫项目等,在建中镇实施年产3000吨精制茶叶加工厂项目,建成建中精制茶叶加工厂4条碾茶生产线及1条成品包装线,进一步提高全县茶叶下树率及茶叶精深加工能力。
据了解,2021年,瓮安茶叶产值达18.6亿元,全县茶园劳务用工达350万余人(次),共支出劳务工资6亿元以上,带动脱贫户3500余户务工5万余人(次),户均增收1700元以上。
瓮安茶产业所迸发出来的强大活力,彰显出了瓮安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清晰脉络。

过去的一年,瓮安完成农业总产值61.777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71元。
“十四五”时期,瓮安聚焦粮食和“三主三特”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红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持续做大 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精特色产业,打造3个万亩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万亩辣椒种植乡镇,建成一批现代化的生猪养殖基地,力争烟叶种植面积达4万亩以上,建成以太子参为主,其他特色中药材为辅的省级中药材生产基地7万亩,建设6个千亩精品水果基地。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提升林产品附加值。围绕加工、物流、冷链、分拣等生产要素,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着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旅游 “红色引擎”加速旅游产业化
瓮安,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地方。
革命先辈们在这里召开了被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的猴场会议,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强渡乌江战斗,涌现了一批批如冷少农般坚强无畏的革命烈士,奏响了一曲曲红色的赞歌。
如今,被无数先辈们用热血浇灌的红色热土,开出了幸福之花——百姓安居乐业、城乡统筹发展、交通四通八达、自然风光优美。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瓮安,在红色文化中感受信仰,汲取力量。
“去年猴场会议会址游客接待量达94万人次!国庆假期时人数最多,每天都差不多有四五千人来到这里聆听红色故事。”猴场会议会址管理所所长王维飞介绍。
瓮安不断加快旅游业态提质升级,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温泉旅游、省际旅游为基线,推出7条不同类型旅游线路;在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规划“红心向党”半日体验、“赤色征程”一日体验、“红色古邑”二日体验3条红色体验线路。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猴场会议会址成为了省内外游客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热地”。
“旅游发展好了,我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距离猴场会议纪念馆直线距离500多米处,老板李文权经营着一家名叫“红米饭庄”的农家乐,随着当地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家乡面貌焕然一新,他家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以文化人,培养人文情怀,提升旅游品质。
近年来,瓮安县充分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建设完成以猴场会议会址、草塘大戏楼、黔山进士楼、旗山书院、土司署衙等为主的核心区。瓮安以承办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瓮安分会场为契机,打造了建中茶旅一体化示范区,推出了“欧标茶”品牌,清涟湖生态湿地、飞练湖生态湿地已经建成对外开放,形成了系列文化旅游产品。
未来五年,瓮安按照“盘活资产、引培主体、升级业态、提升服务”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资产出让、股权转让、委托经营等方式,引进综合实力优强企业参与景区运营,盘活旅游闲置资产,让资产真正发挥效益。依托猴场会议会址、“一地双泉”、建中茶旅小镇等资源优势,加快引进一批具有游客导入能力、游线融合能力、景区运营能力的旅游龙头企业落户瓮安。以草塘文旅区和建中茶旅小镇为重点,大力发展红培研学、避暑康养、温泉度假、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服务品质,力争创建草塘千年古邑5A级旅游景区和建中茶旅小镇4A级旅游景区。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涛 卢泰铭 王富刚
一审:黄英
二审:冉婷婷 李峤橦
三审:李永春
监制:王成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