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学,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好上学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好上学

>

职校资讯

>

招生简章

32小学(32个正规学校)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2-06-19

我是一棵树

教师 李小霞

一阵大风呼啸而过,连尘带沙吹在了我的身上,打在了我的躯干上、叶子上,身上感到针刺般的疼痛,我抬头看了看我身边的伙伴,他们都疼的发出沙沙的反抗声。

没错,我就是生活在大西北戈壁滩的一棵普通的白杨树,我只记得在我还是一根筷子粗细的时候,被一位穿着迷彩军装的叔叔带到这里,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将我放到里面,然后浇上水,又用一层薄土盖上了我的脚,从此我便在此生根发芽,在这里一站就是六十年。

有一天,在我经历了一场风雨洗礼之后,我听到了隆隆的汽车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大队汽车队,一会儿,当我和我的小伙伴扎堆看什么情况时,车队在我们周边停了下来,我看见他们正在高声谈论,一个头戴黄色安全帽的人向着刚整好的队伍指手画脚。不一会儿,队伍四散开去。就在我正在思考的一瞬间,我感受到脚踝有种刺骨痛感,头重脚轻,栽倒在地,我被摔得迷迷糊糊,睁开双眼,我朦朦胧胧地看到和自己比邻的小伙伴也相继倒了下去,这时我脑海里的最后一点意识告诉我,他们是一帮砍树工,我想,我的命就此终结了。

一阵车床的轰鸣声在我耳畔不停回响,吵闹中我睁开双眼,想起身,可我感受不到自己脚和手的存在,已经无力站起,我感受到全身灼热的疼痛,这才发现,我头上的绿色卷发,我全身的枝丫小手都被砍去。我惊恐地看着我身边走来走去忙碌的工人,此时,正有两个工人神情严肃地向我走来,接着我听见 “一 二”。我被两人驾了起来,我拼命呼喊着,你们要干嘛,要带我去哪里?不过,好像没人能听见我歇斯底里的呼喊。就这样,他们把我放进了一个叫电车床的机器里。

不知过了多久,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已经骨肉分离,但是我的意识却完全清晰,这时候我发现我的体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上下打量了我的身体,我变的白白净净,还成了片状,身边的伙伴都是如此,我们一个压在一个身上,大小一样,我们成了一模一样的孪生姊妹。“把这些纸装箱装车。”工人的一声吆喝,我才知道了自己的新名字“纸”。哇!我由一棵树变成了一张张纸。

上车后,车里面黑乎隆冬的,我只听见了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汽笛声,其他什么都不知道,沉沉地睡去。当我睡醒时,我和我的小伙伴被铺展在一张大桌上,桌边有很多意气风发,文质彬彬的帅哥靓女。他们个个谈吐不凡,他们手中拿着铅笔、直尺、橡皮,“呀!你们又要干嘛?”我大声呼喊着,询问着,不过没有人理会我。一会儿我看到一个小姐姐拿着铅笔靠近我,在我面前驻足,弯下腰低下头,她的手掌与我第一次亲密接触。一位年长的领导说“国家把建党百年的七一勋章设计任务交给我们清华大学牵头组织设计团队,是对我们的信任……”

哇!什么?我在清华大学,要让我参与七一勋章的设计!

接着我感受到的是他们在我身上涂涂画画,擦擦改改,我听闻他们设计了以红色旗帜为底色,象征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的丰碑和象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与星火相传的五角星,象征大好河山的大山大河以及飘于高空的祥云,它为我们的大好河山带来了祥瑞之气 ,以及象征人心向党的向日葵和中国共产党党徽。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磨合,他们终于涂色了,一张红色、金色、银色交相辉映的“七一勋章”图案在我身上呈现。最终,这幅图案成了定稿,将我与一沓携手努力的草稿伙伴装入档案盒,存入了国家档案馆。也许,我将要长居于此!

回望我奇幻的一生,我看见了西北沙漠的广袤无垠,我听见工厂轰鸣的车床声,我也感受到了设计团队的睿智聪颖,我也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尽了的绵薄之力。回望我的一生,平凡中孕育了伟大,足矣!

我是一股风

八年级(2)班 高 敏

提到我,你是想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或者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我是一股风,生性自由且桀骜不驯,最大的爱好就是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从南向北走,第一站是江南。

烟雨朦胧,青瓦白墙,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走进那小巷,当地人叫弄堂。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好像那横卧的一片片翡翠,光看着就能想象到那种冰冰凉凉,可惜我没有脚,不能感受到那股绝妙的凉意。吹过弄堂,进入院子,那江南水乡的女子婀娜多姿,我穿过她们,不小心吹起旗袍的裙裾。那一大片的荷花,真是美不胜收,好像朱自清先生所说:“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那荷塘里的花,像跳舞者的衣裙翩翩起舞,美不胜收。

到了第二站——甘肃。

有人说:“甘肃除了海,什么地形都有。”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背靠内蒙古、宁夏,甘肃由于地形多样,气候多样,所以拥有极为复杂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

陇南,被称为“陇上江南”,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那里的人们是伴着鸡鸣鸟叫而来的,那一声又一声的天籁唤醒沉睡的人们。炊烟阵阵,我飘过去看看炊烟里有什么?哦,那里有乡村人的温馨生活,有母亲们可口的饭菜和浓浓的爱。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过的城市,被称为“金城兰州”,我躺在黄河边的马扎子上,品一口兰州的三泡台,惬意。兴隆山,飘进山林,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好像吸一口,就充满了力量。青青的小草上挂着颗颗晶莹的露珠,走在小路上,竹林密布,远远望去,朝霞好似害羞的姑娘,演绎着绝有的旖旎。薄薄的雾笼罩在河面上,像一条无尽的飘带。这是我吹过的历程,也是我看到的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我的最后一站是广袤的草原——内蒙古,敬请期待吧!

告别

教师 石亚俐

(一)

南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云:“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这是当年学《出师表》、《陈情表》时课堂上老师拓展的一句话。当时虽觉字字恳切,但重点却在背诵,甚至背下来时心情是轻松的。

后来,祖父因患阿尔茨海默病过世,偶然间再次读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不知不觉竟泪流满面,方知李密之悲切。原来,当年的不懂不落泪是值得珍惜的天真时光。

“我们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有多重要。”沙发上再也没有一个人坐着只是看新闻联播,晚归时客厅的橘灯也不再被打开,小花园里的虎刺梅和沙发后面的橡皮树也不见了,收音机里也不唱《周仁回府》,我楷书本子上老师用红笔圈出来的您写的字也舍不得扔……这是我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告别,它催促着我匆匆结束了少年时代,把所有夏天的热闹都留在了祖父离开的那一年。

告别把最美满的事变得最孤独,却也用最决绝的方式让我们快速地成长为别人可以依靠的模样!

(二)

未见其面,却蒙其恩!

5月24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据报道,当天下午明阳山络绎不绝的吊唁者手持鲜花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长长的送别队伍里有清瘦的中学生,有沉默的青年人,有领着全家前来的中年人,还有很多老人,牵着孩子的手。

一位中年男人,手里举着菊花从出租车上下来,拖着行李箱直奔殡仪馆而去。

一位父亲和他的两个孩子,为袁隆平院士戴了孝。

“我和他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此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2020年,杂交水稻双季测产突破亩产3000斤,再一次刷新纪录。袁隆平院士不仅保证了人人有饭吃,同时在每一个国人心里种下一个安全的种子,他的水稻让我们相信,自己不会再挨饿。昔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有袁隆平院士“民心如碑”。

人们的悼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大概是以前和他们的距离太遥远了,我总是容易在心里把伟人们默认成没有生老病死的神明,那时感觉他们的逝世就像星辰陨落,散尽光芒后坠在大地,而我就像是触地扬起的千万砂粒尘埃中的细小一颗。可是像袁院士一样的伟人接连离开,我们才深切地感受到生老病死同样伴随他们一生,只是他们的亡故却不会是最终的离别,我想人世间无数的思念和缅怀一定都可以尽数传达给他们,他们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陪伴我们。或许现在天上才多了几颗灿烂星辰,那些光芒散落回人间,融进了清风细雨,融进了万家灯火,也融进了千门万户的袅袅炊烟中。”

告别是“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的相互牵挂!

(三)

纪录片《青州龙兴寺佛造像》文案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千五百年过去了,注视过这些佛像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雕塑的一部分,有人曾经亲眼目睹他的袈裟从鲜红变成淡红,也有人见证了他脸上的金箔一片片地脱落。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人们不把这些碎片全部拼接,恢复它完美的样子,因为人们发现,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

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都见证了这些造像由鲜艳到不完美再到修复的过程,人们也是。当我们有幸再次凝视这些佛造像,他们的笑容中也似乎有了淡淡的哀伤。

是啊,人类在朝前走的路上,经历过苦难,告别过苦难,才步履维艰地走到了今天。人类把自己短暂的生命赋予更长久更深刻的意义……那些造佛像面前走过的人、那些典籍的编纂者、那些历史的审阅者……得以在今人的脑海里重生。

告别,也是我们走向永恒的必经之路。

八年级(6)班 王瑜雪

我告别了春日的暖阳,告别了夏日的午后,告别了秋日的私语,告别了冬日的烈风,我告别了老师,告别了同学,告别了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具特色的风景。我在告别中长大,在告别中学会坚强,学会包容。

我曾对“告别”这个词望而生畏,这小小的两个字好像成了我青春路上的绊脚石,我活在了恐惧之中,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是在担心告别,担心一个没有光的未来。

我不知道我到底在怕什么,是怕告别还是怕那所谓的遗憾。我曾经对自己扪心自问过,问自己为什么害怕告别,可我的自问不像达尔文、牛顿那样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那是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

我看着至亲至爱之人的离去,看着我将离开和我一起打闹嬉戏的同学,看着我将离开授我诗书的老师,还有我那些曾经写过的文章被丢在垃圾桶里,我的心是惊慌失措的,好像这些的结束就是生命的结束,我把“告别”这两个字当做人生中避不可谈的一个话题,这是过去的我。

直到那一天我学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才发现我害怕的从不是告别,而是遗憾,史铁生因为没有和母亲道别而遗憾,因为自己的自卑对母亲发火而遗憾,他遗憾没有和母亲一起去看北海的花,遗憾没有向母亲道歉,他遗憾那时的他不是一个热情骄傲的人。虽然遗憾,但他懂得了母亲最后的话,懂得了要好好活着,这才是最重要的。

春去秋来,海棠花开,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害怕告别的小姑娘了,我明白了“告别”这个词的意义,它代表的不只是离别不只是再见和遗憾,更是一种重逢与相遇,是一种磨炼后的新生,它代表的是无所畏惧是勇往直前。

重要的不是遗憾也不是告别时有多心酸,而是能有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人间盛宴的决心。

告别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经历过告别才会有披荆斩棘的勇气。

所以说告别不是离别,是再一次的相遇。

我的一天

教师 李洋波

“你爷爷今天走了,你别回来了,明天就火化。”吃过早饭,手机提示音猛然响起,看到的却是母亲告知我姥爷去世的消息。11月的徐州,穿堂风刺骨的寒冷,我呆立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无所适从。舍友们也不知如何安慰我,拍拍我便先走进教室。这时我好像才反应过来,那个疼爱我的姥爷是真的走了,强撑着请了假,躲在宿舍里,心中涌动的除了难过之外,更多的是愧疚。

想起不久前的中秋,给母亲打电话说想问候姥爷,团圆之夜,每逢佳节倍思亲,给姥爷打电话算是作为孙女应做的,给姥爷打电话的时候有点迟,姥爷已经睡了,说了两句姥爷就挂了电话,如释重负,如同完成任务,内心充斥的是我还挂念着姥爷“孝顺”的窃喜。

国庆,从学校坐火车回家,上千公里的路程,带着无比欢喜的心情回家,迎接我的却是一个坏消息——姥爷住院了。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吃惊,一向健康的姥爷怎么会突然生病,想着可能是小病小痛,并没放心上。直到我临返校前,才想起去探望姥爷,看到姥爷的那一刻,如同晴天霹雳,带给我的只有震悚:他躺在病床上,看起来只占了床的三分之一,瘦得只剩皮包着骨头。姥爷得的是肠胃疾病,吃不了东西,吃了就全都吐出来,我去的时候,他正在吐,挂着止吐的药却仍一直在吐……

离开医院前,跟姥爷道别,和他说我走了,他让我提一箱牛奶补充营养,然后冲我挥挥手,他的手一直停在半空,没有放下来,那一瞬我拼命止住自己的眼泪,不忍多看他一眼,老实说我真的很怕,很怕寒假回来看不到姥爷。

从病房出来,母亲就开始哭,看着姥爷那样说很心疼,我也很心疼,但是这个时候我应该表现的比母亲坚强才对。站在车站,心情还是不能平复,风一直吹,突然想到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隐隐出现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也许是我与姥爷的最后一面……

记忆停止,一念成真。我多希望姥爷能一直健健康康活下去,想再好好陪他说说话,帮他捏捏肩,可现在只剩我一个人在宿舍看着手机屏幕上20个小时从徐州到兰州的车票,沉默惘然。“你别回来了,明天就火化”,母亲的短信还浮现在眼前,这是真的来不及再见姥爷最后一面。时间如风般划过,离去悄然无声,曾经内心的酸楚,终成日后永久的遗憾。

七年级(5)班 张伦峰

四月初旬,恼人的蝉鸣与酷暑的晚风还赖在树叶嫩绿的臂弯中迟迟不肯出来,仿佛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依恋母亲一般。空气中的燥热已可见一斑,太阳也肆无忌惮地挥洒着它全部的积蓄,那滚烫的心灵仿佛能将地面烤出火来。

父亲坐在桌旁,望着酒桌上的亲戚们觥筹交错,眼神中尽是担忧。我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的大树,数它有多少片叶子,每当有风吹过,树叶便在一阵婆娑后乱作一团,令人无可奈何。

“走”,父亲的表哥涨红着脸,放下酒杯,大声叫道。一旁还在喝酒的众人有些不情愿地站起了身,开始收拾祭祖的东西,阳光照在黑袋子上,反射出低沉的光泽。我有些高兴——祭祖的地方在山坡上,一路的风景总好过一直待在家里。

我们一行人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几个亲戚时不时嘟囔着,似乎对刚才还有些意犹未尽。今天的风格外大,我们又是在上山,因此,我们走得十分艰难,仿佛风雨中的一叶扁舟一般摇摇晃晃。

山坡上早已野草密布,待我们走到时,齐脚深的草在风中颤动着。“今天的风这样大,在这里烧纸恐怕不妥吧?”沉默已久的父亲开口了,“没事,风再大也烧不到哪里去。”表哥醉醺醺地说。“赶紧烧吧,早点烧完回去喝酒。”他一边说着,一边一股脑地将纸钱全数撒尽,眼看着火越来越大,父亲却也无能为力。

忽然,风势猛地加大了,火很快蔓延起来,像一只饥饿的野兽一般不断地吞噬着一旁的野草。亲戚见状,吓得瘫坐在地,身体止不住地颤抖,一旁的人也互相指责起来。只有父亲反应过来了,向家里跑去,拿那救命的水桶。

终于,在父亲一桶水一桶水的浇盖之下,火势终于慢慢减小,直至熄灭,父亲一把扔下水桶,坐在了地上,喘着粗气。我也守候在他的身旁,看着天边被夕阳映红的晚霞,那云彩是那样的红,仿佛被火烧过一般。后来,听爷爷说,那片被烧过的地又长出了花草,比以前的更艳丽,那是生命的重生。

我的烦恼

教师 成维亮

小时候总是觉得长大是一件遥远但又无比诱人的美事。如果能立马实现,就能省却无数的烦恼。今天,自己变成了小时候想要的模样,可却发现烦恼一件都没有少,反而是更多了。这才突然醒悟诗人杨万里所写诗句“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的深刻含义。烦恼,只要人存在一刻,它便在旁陪伴。只不过其中只有少数是客观存在的,其余大部都是庸人自扰罢了。而生活在平凡世界里的人们却都被这庸人自扰折磨的不成样子。

“烦恼”,一直都在困扰着我,有时甚至会感到呼吸都很困难!

追求别人的完美应当是每个人不完美人心中简单的要求。人总是渴望自己得到最完美的服务,却从来不低头想想,是否自己也能达到心中理想的标准。双标这是一种很难根治的毛病。热爱自由,我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度过在马路上的时间。骑自行车是一项双赢的选择,既环保又健康。或许有很多的同道中人跟我有一样的看法,马路上密密麻麻的骑车人便是最好的证明。人们享受这项运动带给他们的好处,也希望能得到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能够让脚下的路畅通无阻。然而我却在这前行的队伍中发现非常多的不和谐因素,让原本顺畅的交通变得不顺畅。回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总有人会选择闯红灯、加塞、逆行等等,更为甚者,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带着耳机打着电话前行,遇见后车狂按喇叭,被惊醒后还会抛一个不屑的眼神给汽车司机。生命宝贵,不可重来。当我们抱怨不完美的时候,或许自己已经成为不完美的主要因素。

每一个新的一天开始,我们都会获得一样的时间。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公平的事了,无论你是谁,富有或者贫穷。聪明的人,总能利用宝贵的时间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然而愚蠢的我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有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总有计划被拖延……我曾一度怀疑是不是我比别人差了很多,才导致上述情况发生。关心则乱,不安逐渐演变成一种忧虑。不能落后的想法时刻在脑海徘徊,努力看似较以往更多,然而效果依旧不理想。幸亏自己并没有蠢笨入骨,仔细观察身边的人这才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自身的能力是不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心无旁骛”和“一心二用”之间的区别。当别人能够非常认真对待一件事,并能持之以恒坚持时,若自己却总为外界事物所干扰,时间的利用效率便会大打折扣。看似用功,实则是做无用功。长久发展,结局便显而易见。这样看来,这一烦恼其实便也是庸人自扰。

生活中烦恼是不会断绝的,积极的态度是最好的良方。

对于客观存在,我们可以做好自己,静待花开;对于庸人自扰,则可每日三省吾身。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七年级(2)班 李灵月

提起我的烦恼,哎,一言难尽!

进入初中,课业增多了,作业也是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完成作业后,再看些书,做些基础练习题,是我小学时养成的习惯。但在初中,这习惯怕要渐渐被消磨殆尽。写完作业已是九十点钟,再看书写字,时间难免不够,只能从睡眠时间里抽。每次干活入迷之时,那讨厌的声音便来了:“别看了!睡觉!”那是母亲大人下的“圣旨。”若是不理会,母亲大人会进入到我的房间收书,强制性睡眠。

我的妈妈认为,小孩子不能缺少睡眠,不然会长不高,必须在10点前睡下。她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能缺少睡眠,要多睡会儿,这样才能长高,身体好。”可是我看书的欲望止也止不住,我和妈妈意见不一,只好打起了“游击战”。

我偷偷地拿了一本小说坐在床上看,目光停留在书页上,耳朵还要竖起来听门外的动静。一丁点细微的声响也能惊动我,飞速关灯,装睡,把书藏到被子里。反复确认无动静之后,继续爬起来看书。颇有窃读之趣。若真的因看书入迷而神之飘离,我的魂儿还留在书中世界,便会被妈妈发现,看书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我常常听到别的家长说自家孩子不爱读书,他们便盯着自己孩子读书,在我们家,是家长让孩子少看点书!我知道妈妈担心我的身体,可是我已经14岁了,有自己的分寸。我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能更好地成长。所以,妈妈,我想对您说:“我会掌握好自己的时间,不要让您的阻止变成我与知识见面的障碍,也不要成为我成长的一种烦恼。”

致敬劳动者

共创好生活

八年级(4)班 江慧玲

指导教师 李凡

每当春姑娘迈着轻快活泼的步伐走来时,勤劳的小蜜蜂便开始忙碌在花丛之中酿造花蜜,美丽的花蝴蝶忙着为花儿们传粉。农民伯伯们都纷纷扛着锄头下田干活,开始新一年的播种。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美好动人的一切,背后都离不开劳动。

劳动,于我来说,就是每天整理床铺、就是按时完成作业、就是上课积极思考、就是无私奉献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些。而无论何时何地,劳动都是磨砺自我的必经之路与推动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要素。

劳动可以给个人的生命注入活力,增添光彩。我的祖母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她不识字,但是从小跟着她的父母耕种劳动。所以她一辈子几乎都在田地里劳动。她停不下手上的活,不是在做饭,就是在洗衣服、浇花,可能因为她如此热爱劳动,所以即使祖母已年过六十,却依旧面色红润、神采奕奕,而且思维清晰,充满活力。

人们也可以通过劳动奉献自己,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都在默默无闻地为他人无私奉献着。有一次,在严寒的冬日,外面还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我被凛冽的寒风冻醒,哆嗦着起床准备去上学。当我等候公交车时,发现一位看样子已经年过半百的环卫工人正在把积水往下水口清扫。他不能打伞,只粗略地披着一个透明的雨衣。放学后,我在马路中央看见正在指挥车辆的交警叔叔,他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却仍一丝不苟地工作着。我乘上车后,望见司机阿姨正在小心谨慎地驾驶着。在那个寒冷阴暗的下雨天,正是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们兢兢业业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我们的生活才能稳定有序地运行。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这是高尔基所说的名言。的确如此,劳动是我们通往一切幸福的道路,它让我们从远古蛮荒走向现代文明,从愚昧无知走向高度发达。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炎黄子孙的努力,我们何以远离茹毛饮血的时代?如果没有古人的刀耕火种,百姓何以过上仓禀殷实的生活?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中国何以拥有灿若繁星的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视勤劳为传统美德。上下五千年来,我国人民正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创造,才有了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恢弘壮观的兵马俑、神秘庄重的莫高窟;才有了响彻云霄的《东方红》、震惊世界的青藏铁路、疾速奔驰的高铁……

让我们一起向劳动者致敬,共创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 任春艳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c)2025 www.wyfx20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