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学,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好上学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好上学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自考大纲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大纲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5-04-03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 程 考 试 大 纲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

  (课程代码:03651)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16 年 12 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农业管理(本科)专业的专 业选考课程,它是为了培养考生的农业产业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并学会将理 论与实践应用结合,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伴随着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推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 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主要表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增多、 规模扩大,实力增强;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紧密性提高; 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辐射能力增强等。作为现代农业管理专业的考生,了 解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运作规划设计知识十分必要。因此,面对现代 农业管理专业的考生开设本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农业产业化 理论及实践知识,提高农业产业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进一 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要求:

  1 .掌握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农产品目标市场选择、产品价值开发策略、品 牌及通路策略等知识;

  3 .具备区域农业产业化项目规划、设计、分析的能力;

  4.把握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选择、农产品营销、产业引 导与培育、农业产业辅导工作扶持中的作用。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农业经济学的知识基础条件。本课程 的先修课程为:农业经济学。

  在学习了农业经济学的基础上,学习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有助于使考 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领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考生的农业产 业化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础。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传统农业的增长极限与现代化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帮助考生理解传统农业方式存在的增长极限,明确通过发展 现代农业跨越传统农业自身无法跨越的增长极限的观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传统农业增长极限的表现,各国跨越传统农业增长 极限的做法;领会现代农业的内涵、体系框架,以及辨析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在 观念及盈利方式上的差异。本章的重点是现代农业的体系框架和传统农业与现代 农业的区别。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传统农业的增长极限(次重点)

  理解:1 .传统农业增长极限的表现特征;2 .各个国家跨越传统农业增长 极限的做法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

  识记:1 .现代农业的定义;2 .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

  理解:1.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思路;3.建 设现代农业的措施;4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观念与运行方式的比 较;5 .不同视角下的现代农业的理解

  应用:现代农业体系框架

  (三)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市场观念(次重点)

  识记:市场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

  理解:1.生产观念的内容;2.产品观念的内容;3.推销观念的内容;4.市 场营销观念的内容;5 .社会营销观念的内容

  (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观念比较(重点)

  识记:1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的三个要素;2 .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划分

  理解:1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及其产业的经营理念对比; 2 .发展现代农 业的三个关键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3 .农业产业的机制与制度的 形成路径

  应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在产业盈利方式上的比较

  第二章 现代农业及产业分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帮助考生掌握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不同农业类型的产业 化发展策略;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决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熟悉不同的现 代农业类型的产业化发展策略,领会现代农业在产业发展、主体发展、经营组织

  发展等方面的趋势表现。本章的重点是现代农业产业的特点和不同农业类型的产 业化发展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传统农业资源的功能化分类(次重点)

  识记:需求视角下市场构成的三要素

  理解:决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因素

  (二)现代农业及产业的类型与功能(重点)

  识记:现代农业产业类型

  理解:1.产业规模型农业的特点;2.资源型(特色型)农业的特点;3.都 市型农业的特点;4 .温饱型农业的特点

  (三)不同农业类型的产业化发展策略(重点)

  识记:解决传统农民群体的“ 结构性失业” 问题的两个途径

  理解:1 .产业规模型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策略; 2 .都市型农业的产业化发

  展策略;3 .资源型和温饱型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策略 应用:不同农业类型的产业化发展策略

  (四)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一般)

  理解:1 .现代农业分类发展趋势;2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3 .现代 农业特色化发展趋势;4.现代农业产业能力综合化发展趋势;5.现 代农业经营合作化发展趋势;6.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7.现 代农业投资主体社会化发展趋势;8 .中介服务组织在产业化经营中 地位越来越重要的趋势;9.现代农业精深增值加工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运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帮助考生掌握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了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历史演进过程;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发展产业化需要处理好哪些 主体间的关系;熟悉不同的农业产业化主体的特征及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 用和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领会农业产业化系统的四项基本能力的体现,认知农 业产业化发展的规律和意义,了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各主体间的关系及矛盾焦点, 熟悉农业产业化运行主体的特点。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节,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发展规律、农业产业化的运行主体等均为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业产业化的特征(重点)

  识记: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2 .农业产业化系统的 4 项基本能力

  理解:1 .农业产业化的运行体制;2 .农业产业化的市场营销能力;3 .农 业产业化的流通能力;4 .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与分销能力; 5 .现代 农业及其产业的生产能力

  (二)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一般)

  理解:1 .农业产业化的形成背景;2 .农业产业化的历史与演变过程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规律和意义(重点)

  理解: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与意义;

  3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关系; 4 .农业产业化 经营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关系;4.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5.产 业化经营与乡镇企业升级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的关系;6 .农业产业化 经营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7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 管理连接的方式

  应用:1 .发展农业产业化应该注意处理好哪些主体间的关系; 2 .农业产 业化企业主体与上下游产业主体的利益关系

  (四)农业产业化的运行主体(重点)

  识记: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 .农业示范园区;3 .农业产业化运行主 体的内容;4 .农产品经纪人

  理解:1 .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适生环境要素; 2 .产区农产品批发市场 业务的运行方式;; 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作用和职能;4 .功能化 经营要素集约型农业示范园区的特点

  应用:1 .现代市场交易中心、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的比较

  (五)农业产业化的价值体系与企业结构(次重点)

  识记:农业产业化的价值目标;

  理解:1 .农业产业化的价值循环体系;2 .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哑铃结构

  第四章 商业、产业与农业的现代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帮助考生了解伴随着商业、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传 统农业整合方式;掌握市场发展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其 相互关系;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在同质化产品经营中的有效经营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重点)

  理解:1 .商业为媒介下的产业对传统农业的整合方式类型 2 .商业采购式 的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3 .企业间的完全竞争模式;4 .资本整合 模式;5 .政府干预和政府引导培育模式

  (二)市场发展周期与农业产业化企业(重点)

  识记:1 .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2 .市场发展周期;3 .企业生命周期

  理解:1 .市场发展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产业发展周期的 关系;2 .市场发展周期的五个阶段;3 .市场成长周期与农业产业 化企业生命周期的互动关系

  (三)同类需求市场与同质产品市场(次重点)

  识记:1 .同类需求市场;2 .同质产品市场

  理解:1 .同类需求市场的特点;2 .同质产品市场的特点

  应用: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在同质化产品经营中的有效经营方式分析

  第五章 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帮助考生了解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阶段的划分,重点掌握区域 农业产业化项目选择过程中应考虑和分析的因素,以及对不同层次的区域农业产 业化发展规划设计的策略。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领会区域农业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区域农业 产业化项目选择过程中的六个市场的系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和区域产业化发展项目 规划策略及项目定位的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阶段(重点)

  识记: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理解:1.基础性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2.市场化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3.基 础性发展阶段向市场化发展阶段转化的途径;4 .持续长效发展阶段

  的主要特征

  (二)区域农业产业化项目选择(重点)

  识记:产业形成的基本程序

  理解:1 .资源价值的评价方法;2 .供给保障评价的目的;3 .项目设想过 程中消费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4 .项目设想过程中科技市场研究的 主要内容;5 .项目设想过程中产业市场研究内容; 6 .项目设想过 程中资本市场研究内容;7 .项目设想过程中产业政策研究内容

  应用:区域农业产业化项目选择的系统研究应用

  (三)利用项目规划实现能力集约(次重点)

  识记:1 .区域农业产业化的行业发展规划的内涵;2 .区域农业产业化发 展规划的 4 个责任层次

  理解:1 .制定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做法; 2 .区域农业产业化规划 的体系构成;3.行业规划的基本做法;4.产业的分类;5.按资源、 产业与市场的关系进行的产业分类

  应用: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与项目企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四)区域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次重点)

  识记:行业集中度

  理解:1 .区域农业化产业项目定位分析方法;2 .不同的市场结构特征比 较;3 .产业规划中按行业集中程度进行的市场划分; 4 .三种行业 市场的特征及比较;5 .区域农业产业与市场的关系策略内容

  第六章 农副产品市场营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帮助考生熟悉农产品营销相关概念,如完整的产品概念、 品牌的概念、营销通路的概念等, 认知农产品营销中的目标市场分析和选择策略、 产品开发策略、品牌策略、价格策略、通路策略等核心策略,了解农产品营销计 划和营销管理的内容及区域政府在农产品营销中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民的营销能力与市场效应及产品价值分析(次重点)

  识记:营销视角下的产品的概念

  理解:1 .农副产品市场营销的三个关键问题;2.农副产品营销对象的分类

  (二)目标市场分析和选择策略(重点)

  识记:1 .经济学市场的定义;2 .农产品营销的核心任务

  理解:1 .农产品营销渠道类型;2 .如何选择目标市场(目标市场选择考 虑的因素);3 .定位自己的价值环节;4 . 目标差异化的市场策略的 内容

  应用:如何认识市场

  (三)农副产品的价值开发(重点)

  识记:1 .核心产品;2 .形式产品;3 .附加产品

  理解:1 .完整的产品概念的内涵;2 .核心产品开发对策;3 .形式产品开 发策略;4 .附加产品开发策略;5 .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的定价与价 格策略

  应用:农产品开发策略的应用

  (四)选择和使用营销通路(重点)

  识记:营销通路的定义

  理解:1.农产品营销通路的构成;2.通路中的农产品营销主体及作用;3.农 产品营销主体的基本特性;4.农产品通路体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5 .通路使用的基本策略;6 .终端推广的原则;

  应用:如何制定有效的通路策略,在农副产品营销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通路

  的作用

  (五)创建农副产品品牌(次重点)

  识记:1 .品牌的内涵;2 .消费者和公众对品牌的评价层级

  理解:1 .企业品牌与各市场主体间的关系;2 .品牌与各社会层面主体间 的关系;3 .农产品品牌的建设特性内涵

  应用:如何建设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六)营销计划与营销管理(次重点)

  识记:1 .营销计划的定义;2 .营销管理内容的分类

  理解:1 .营销计划的内容;2 .企业导向管理变革的要求;3 .市场基础与 销售业绩管理的内容;4 .顾客态度分析的方法;5 .市场占有率分

  析的方法;6 .竞争分析的目的;7 .销售分析的方法;8 .盈利能力 管理的主要方法;9 .营销成本的构成内容;10 .效率管理的主要内 容;11 .销售队伍效率衡量指标;12 .广告与促销效率分析指标

  (六)区域政府对农产品营销的作用(一般)

  理解:区域政府对农产品营销作用的体现

  第七章 农业产业的引导与培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帮助考生了解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观念对产品发 展水平的影响,了解产业主管部门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及如何进行农 业产业的招商引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够理解生产性区域产业发展观念与经营型区域产业发 展观念的特征及两者的区别;要求能够领会市场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对产 业管理部门功能需求与其职能体现的不协调表现,对农业产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 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引导和管理内容有所了解;对农业产业投资者的需求有较为全 面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产业发展观念与发展水平(重点)

  理解:1 .生产型区域产业发展观念的特征;2 .生产型区域农业产业发展 观念的局限性;3 .经营型区域产业发展观念的特征; 4 .产业发展 观念与产业发展水平关系状态的分类;5 .不同产业发展观念与发展 水平关系状态下的特点表现

  应用:生产型区域产业发展观念与经营型区域产业发展观念比较

  (二)产业主管部门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

  识记: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的构成

  理解:1 .市场对农业产业化管理部门功能和职能的要求; 2 .农业产业化 经营主体对产业主管部门的功能需求;3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行 业主管部门与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

  应用:1 .市场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对产业管理部门功能需求分析及

  满足对策

  (三)产业主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的引导(一般)

  理解:1 .产业主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和管理的内容; 2 .地方政 府对农业产业化管理的内容

  (四)农业产业的招商引资(次重点)

  理解:1 .生产力要素聚集的三种方式;2 .招商引资的基本条件;3 .投资 者战略目标分析;4 .所有投资者共同关心的区域基础与环境情况内 容;5 .不同规模的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差异比较; 6 .招商引资工作 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 政府对农业产业的引导与培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识记产业政策、区域形象等概念;要求理解农业产 业引导和培育的内容,掌握产业规划书的撰写内容,掌握区域形象和农产品品牌 建设体系的构成内容等;能结合实际分析各种养产业发展不同时期的管理关键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政府引导与产业管理(重点)

  识记:1 .产业政策的概念;2 .政策态度的含义

  理解:1.农业产业对政府高依存度的表现;2.产业引导和培育的内容;3.产 业规划书的构成内容;4 .产业运行设计的核心内容;5 .产业政策 的特征;6 .区域农业产业化产业政策的构成分类; 7 .产业政策投 入的内容;8 .农业产业主体经营观念和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标志;

  9 .区域政府对产业服务与管理的目的;10 .产业对区域政府服务与 管理的需求内容; 11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管理与策略选择; 12 .如 何发现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和关键时期

  应用:种养业产业发展时期的划分及管理关键点分析

  (二)区域形象与品牌建设(重点)

  识记:1 .区域形象的定义;2 .知名品牌的定义

  理解:1 .区域形象的重要性;2 .区域形象与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体系的内 容;3.区域形象设计的要求;4.区域产业形象设计的注意事项;5.区 域产业内主导企业形象设计的内容;6 .农产品经纪人素质与能力训 练内容;7 .区域形象和品牌建设中政府的作用

  第九章 职业化新农民与功能化新农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帮助考生领会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传统农民群体分化的必然 性,及如何培育职业化新农民;同时了解不同类型功能型新农村的特点及建设的 具体规划操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重点掌握职业化农民的培育途径,以及如何通过价值 化需求管理对农民职业化分工进行有效引导;要求理解传统农民群体的基本特征, 熟悉各类功能型新农村的特点及功能型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规划。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传统农民群体的分化(次重点)

  理解:1 .传统农民群体的基本特征;2 .传统农民群体分化的分类依据

  (二)职业化新农民的培育(重点)

  识记:1 .农民分工分业的含义;2 .价值化需求的概念

  理解:1.职业化农民的吸引力的构成;2.职业化现代农民的培育途径;3.职

  业化富民策略的内容;4 .价值化需求管理对农民职业化分工引导的 重要意义;5 .价值化需求规范管理的措施

  应用:1 .分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 能力和富裕问题。

  (三)功能型新农村的建设(一般)

  理解:1.功能型新农村的类型及特点;2.功能型新农村的建设程序;3.功 能型新农村建设初期应考虑的问题;4 .功能型新农村规划的操作

  第十章 农业产业的咨询与辅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领会农业产业辅导的意义、政府扶持农业产业辅导群体 的重要意义;区别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需要咨询内容的差异;理解准公益型咨询 业的运行机制和产业辅导者实战能力相关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业产业需要务实的辅导(一般)

  理解:农业产业辅导的意义

  (二)农业产业的咨询对象(重点)

  理解:1 .农业产业咨询对象的分类(分层);2 .农业产业管理主体需求咨 询的内容;3 .农业产业创业与经营主体需求咨询的内容; 4 .农业 产业发展遵循的原则

  (三)产业辅导的分类(一般)

  理解:1 .一般意义上的咨询辅导的分类;2.农业咨询与辅导的供给者类型 (四)准公益型咨询业的运行机制(次重点)

  理解:1 .准公益型咨询业运行机制的内容;2 .产业辅导者实战能力包含

  的内容

  (五)政府对农业产业辅导工作的扶持(一般)

  理解:1 .政府扶持农业产业辅导群体的重要意义; 2 .政府使用准公益型 咨询群体的方式和管理措施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 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 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 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 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能掌握

  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 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

  现代农业产业设计经营与管理,卢勇,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 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 数,有的放矢。

  2 .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 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 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 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 以利 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 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 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 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 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 .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 .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 以免与大纲脱节。

  4 .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 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 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 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 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 5 学分,建议总课时 90 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 下: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自考大纲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 适当 突出重点。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30% 、“理解”为 40%、“应用”为 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 2 :3 :3 :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 60%,次重点占 30% ,一 般占 10%。

  5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 答题、论述题。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认为消费者总是喜欢高品质、多功能、有特色的产品,企业只要能生产出比别人更好 的产品,顾客就会自动上门购买,该种观念称为

  A .生产观念 B .营销观念 C .产品观念 D .推销观念

  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

  A .农业问题 B .农民问题 C .农村问题 D .农业产业化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产业政策的投入主要包括

  A .政策态度 B .货币投入 C .项目投入

  D .人力投入 E .资源投入

  2 .依据消费者群体对不同产品价值认定的区别,农产品的类型包括

  A .初级农产品 B .生活性消费品 C .选择性消费品

  D .价值性消费品 E .加工农产品

  三、填空题示例(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农产品市场分为本地集贸市场、区域周边市场、国内市场和 四级市场。

  2 . 目前我国的农业示范园区可分为农业科技示范型园区和 型园区两类。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 .农产品经纪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简述都市型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策略。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试述发展农业产业化应该注意的关系。

标签: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c)2025 www.wyfx20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