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主任刘晓丹:坚守师者情怀,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5-03-07
成为最好的自己:教师的自我成长与提升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刘老师自企业步入校园后,深感自己有了更多机会接受党和国家先进思想的正确引领,更加关注国家的发展动态,清晰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庄严使命和伟大责任。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也随之日益高涨。学生时代,刘老师就是一位备受认可的优秀党员,作为学生干部,她总是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乐于助人,尽职尽责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她默默地将身边的优秀教师作为榜样,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位受学生爱戴、品德高尚的好老师。
然而,人生道路并非总是平坦的。一心追求进步,只关注个人努力,而忽视了团队和他人的重要性,这使得刘老师在步入社会后遭遇了挫折。她意识到社会与校园的巨大差异,尽管在大学是优秀的毕业生,但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她仍需从零开始学习。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刘老师尝试了不同的企业单位和岗位,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短暂,她认为应该多去体验这个世界的多样性。这段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或许正是成为职业教育教师最宝贵的财富。刘老师从社会回归校园,尤其是职业院校,她相信自己的职业经历能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他们避免走弯路,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来警示学生。刘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年轻时,迷雾有时会遮蔽双眼,让人难以辨认前进的正确方向。那时,我是多么渴望有一位人格伟大、令人敬仰的导师能引领我走出迷雾。如今,我正通过不断磨砺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努力成为曾经渴望的那种引路人,帮助更多的年轻人真正受益。”
成就最好的学生:助力学生成长与成才
教育是一门艺术,她严爱并济。近期,一部名为《哪吒2》的影片广受欢迎,其中的小哪吒形象桀骜不驯,太乙真人的教育方式则生动地反映了教师面对顽皮学生的真实情景。大学晚自习是学生们熟悉的一个环节,然而,有老师亲自监督的晚自习却鲜为人知。刘老师坚持带领这群“哪吒”般的顽皮学生进行晚自习已有六年之久,她教授他们背诵单词技巧、解答疑惑,并以身作则教导他们如何静心复习……通过适度的引导,刘老师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融入教育,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们在困惑中找到自己的道路,活出精彩的人生。正如那句老话所言,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多年来,她所教授的班级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保持了100%的通过率,专升本的升学率也在逐年上升,这些成绩无疑是对她教育成果的最佳证明。她的努力让无数学子认可职业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传授正确的知识,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肩负的育人责任意义重大。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刘晓丹老师顺势而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刘老师凭借多年扎实的专业教育实践,能够巧妙地将国家“三融”战略创新性地融入贯通育人中。她将高本贯通育人的重点放在“一融,职普融通”上,作为整个贯通育人的引领层面,积极与上海知名大学对接,形成高本联盟,致力于培养具备食、医、养、检、研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些人才满足了产业需求,受到市场的青睐,有效推动了本科就业市场的发展,使得本科就业率显著提升了20个百分点以上。刘老师不断提炼中高贯通育人的特色,重点突破“二融,产教融合”,作为整个贯通育人的坚实基础。她深入研究产业岗位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探索实践,将中高贯通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产业人才需求相对接,真正实现了校企政三元育人的目标。以岗位、课程、竞赛、证书为核心的检验检测技能培养为主,辅以运动营养技能,形成了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利用产教融合的优势,中职学生在中高贯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各类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比赛中,职业技能证书的获证率均表现出色。
目前,中高贯通育人项目已荣幸入选为上海市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在规划专业建设蓝图的同时,刘老师也兼顾了普通高职专业与高本、中高的衔接,有效连接“一融、二融”,实现了贯通育人“三融,科教融汇”。她致力于打造智慧食品与数字健康新业态产业链,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整合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及政府三方资源,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模式、新流程”,实现了科技研发创新与教育教学、实践实训的有机融合,提升了职教师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贯通育人创新模式下,学生的市场受欢迎程度大幅提升,师资多元化发展得到充分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社会认可。产业企业对专业提出了更多的人才需求,岗位得到拓展,用人要求提升,进而反哺到人才培养,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需求反馈-育人实践-评价反馈的良性循环体系。创新职业育人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刘老师踌躇满志,决心实现曾经职业院校学生“不太可能”接受高水平教育的转变,让职业院校学生从“不太可能”从事高水平岗位到“可能”,并让职业院校学生从“不太可能”高效学习到重树学习自信的转变成为“可能”。
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坚守初心,无悔奉献
教育事业并非仅凭口号就能成就,它需要我们真诚地投入和脚踏实地地努力。刘老师在职业教育的领域中持续探索和实践,将引导学生追求真知、走向正道、掌握技能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她坚守初心,不断自我提升和精进,灵活扮演教师的多重角色,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师爱为灵魂,以学识渊博为教师之本,以身作则为教师之范,刘老师与无数教育工作者一样,深感教师职业的光荣与责任,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备职业技能的人才,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