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学,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好上学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好上学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自考考试大纲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5-02-24

  湖 南 省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课 程 考 试 大 纲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课程代码:12218)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24 年 7 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输(专升本)专业的选考课程。本课程融合了现代管理学科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客运实务,课程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注重提高管理创新意识。该课程将充分融合管理理论和操作实务,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领域输送高级组织管理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和运营特性,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计划的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组织和票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市场营销以及车辆运用和乘务管理等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城市轨道交通旅客运输的诸方面,如车站工作组织,售检票系统等以及大铁路客运等有一个基本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较好地胜任客运、票务等岗位。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具备数学、交通运输工程导论等学科的知识基础条件。本课程的先

  修课程为: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利用城市地铁的车辆和线路实现人与物的空间位移问题,也研究与之相关联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工具的管理问题。涉及到最少车辆和最优排班的计算,因此需要对数学和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和分析方法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交通运输系统是学习交通运输经济的前提。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和现状,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为进入以后各章具体内容的学习提供必要引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和现状(一般)

  识记: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次重点)

  识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优缺点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重点)

  识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理解:主要工作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技术经济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熟悉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特征,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组织特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本质特性有充分地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次重点)

  识记:基于三大特性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类

  理解:不同分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技术经济特征(重点)

  识记:地铁系统;有轨电车;轻轨系统;单轨系统;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理解: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技术经济特征上的差异

  应用: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实际工程选用时的适用性

  (三)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组织特性(重点)

  识记:系统联动性;时空关联性;调度指挥集中性;管理的严格性;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理解:不同运输组织特性的合理性

  第三章 列车运行和乘客出行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服务对象三个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营统计指标,帮助学生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学习后续章节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运营基本要素(次重点)

  识记:线路、车站和路权;车辆、车组和列车;客流相关概念

  理解:运营基本要素的现实意义

  (二)运营服务水平(次重点)

  识记:发车间隔与发车频率;运营时间;满载率;正点率

  理解:运营服务水平指标的现实意义

  (三)运力和运输效率(重点)

  识记:断面运力;定员公里;运输效率

  理解:运力和运输效率指标的现实意义

  (四)车辆速度和线路速度(次重点)

  识记:不同类别的车辆速度和线路速度

  理解:车辆速度和线路速度的现实意义

  (五)列车运营中的里程、时间和速度(重点)

  识记:不同类别的里程;时间;速度

  理解:分类指标的现实意义

  (六)乘客出行距离、时间和速度(重点)

  识记: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出行速度

  理解:分类指标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 客流特性分析和服务设计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设计的原理,包含需求特征分析、供给特征分析、根据供需平衡原则的系统服务设计原理;同时了解常用的客流特征指标,理解“按需开车”理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客流特性分析(次重点)

  识记:公交出行及影响因素;客流的空间分布;客流的时间分布

  理解:客流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性

  应用:分析长沙市地铁客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二)运营服务设计原理(重点)

  识记:发车间隔的选取;服务设计原理

  理解:理解“按需开车”理念

  (三)乘客出行特性(一般)

  识记:客运周转量;出行量;客运强度;平均运距;平均客流密度;客流

  不均衡系数;乘客交换系数

  理解:乘客出行特性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和运营的影响

  第五章 运营计划编制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运营计划的编制流程、编制方法和图形化表示;掌握列车开行计划、列车运行图、乘务计划三个技术文件编制过程中关键指标或参数的确定方法、相互影响关系及实用的编制方法;理解特殊线路运营计划的编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运营计划组成和编制流程(次重点)

  识记:数据准备;计划编制;分析调整

  理解:运营计划编制流程的内在逻辑

  (二)列车开行计划的编制(重点)

  识记:断面客流图和全日分布图;列车运行交路;断面运力与发车频率、列车编组和满载率的关系;发车频率的确定;上线车组数的计算

  理解:列车开行计划编制步骤之间的交互关系

  应用:基于算例数据编制地铁系统的全日列车开行计划

  (三)列车开行图的编制(重点)

  识记:运行图要素;编制原则与编制步骤;车底周转图;运行图指标

  理解:斜直线和折线代表的现实意义

  (四)乘务计划的编制(次重点)

  识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值乘分析;乘务排班计划编制方法;实际运营中的影响因素

  理解:不同编制目标对乘务计划的影响

  (五)特殊线路运营计划的编制特点(一般)

  识记:环线的编制特点;含支线路的编制特点;单线的编制特点

  理解:不同特殊线路列车开行计划编制的区别

  第六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理论及计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概念;掌握系统通过能力和系统输送能力的计算方法,可以分析系统通过能力和系统输送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案例开展计算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概念(一般)

  识记: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设计能力、现有能力和需要能力;理论计算能力、查定能力与核定能力

  理解:不同概念的适用对象

  (二)系统通过能力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

  识记:系统通过能力的一般公式;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中

  间站通过能力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折返站通过能力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理解:通过能力公式中的参数如何受到因素影响

  (三)系统输送能力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

  识记:系统输送能力的计算;系统输送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解:输送能力公式中的参数如何受到因素影响

  (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力综合计算举例(次重点)

  识记:一般计算步骤;实例分析

  理解:分析实例中的系统现状确定公式中的参数值

  应用:基于实例数据计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力

  第七章 能力加强技术与运营速度提高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影响运输能力的因素,并了解加强线路通过能力、列车折返能力和输送能力的措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点和列车停站间距特点,并了解减少停站的三种典型运营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运能运量适应性分析(一般)

  识记:高峰小时需要运输能力计算;运量适应图的绘制

  理解:基于运量适应图分析不同运能状态下的运能-运量适应性

  (二)运输能力加强措施(重点)

  识记:影响运输能力加强的因素;线路通过能力加强措施;列车折返能力加强措施;输送能力加强措施

  理解:不同运输能力加强措施的适用性

  (三)城市轨道交通提速运营模式(重点)

  识记:提速运营模式的运营方式;提速运营模式的特点;提速运营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理解:运输能力加强措施和提速运营模式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及对应的协调原则

  第八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调度指挥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系统的发展,了解轨道交通运营的日常调度指挥的工作内容和行车组织方法;了解救援列车与工程车行车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概况(一般)

  识记:调度组织模式;运营调度控制中心的职责;城轨调度系统发展进程;城轨系统调度信息流程

  理解:科学技术进步对城轨系统智慧化调度的促进作用

  (二)轨道交通运营的日常调度指挥(重点)

  识记:城轨系统调度工作概述;运营调度指挥原则;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

  理解:日常调度指挥工作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三)救援列车与工程车的行车组织(次重点)

  识记:救援列车的运行组织;工程车的运行组织

  理解:运行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九章 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运行系统、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重点)

  识记: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系统功能;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式;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驾驶模式

  理解:列车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阶段及可实现的功能

  (二)列车自动防护系统(次重点)

  识记:列车自动防护系统的系统组成;列车自动防护系统的主要功能

  理解:ATP 系统可实现的安全功能

  (三)列车自动运行系统(次重点)

  识记: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的系统组成;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的主要功能;ATP

  与 ATO 的关系

  理解:ATO 系统实现“地对车控制”对车辆运行状态的积极影响

  (四)列车自动监控系统(次重点)

  识记: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系统组成;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理解:ATS 系统可实现的监督、记录和信息通报功能

  第十章 车站管理与客流组织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车站管理的基本内容及组织模式;了解车站综合监控系统和车站导向标志系统;掌握车站日常客流组织工作的原则和主要方法;了解车站大客流组织和突发事件客流组织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车站管理的基本内容及组织模式(次重点)

  识记:车站管理的基本内容;车站管理的组织模式

  理解:隶属层次和管理权限不同对车站管理模式的影响

  (二)车站综合监控系统(一般)

  识记: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的系统组成;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理解:SISCS 系统包含的主要子系统

  (三)车站导向标志系统(一般)

  识记:导向标志系统的分类;导向标志设计的原则;导向标志系统的设计方法

  理解:车站导向标志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四)车站日常客流组织工作(重点)

  识记:车站客流组织的基本原则;进出站客流组织;换乘客流组织

  理解:车站客流组织的主要环节和特点

  (五)大客流组织(次重点)

  识记:大客流的概念及类别;大客流控制原则;大客流组织措施及预案

  理解:不同类别大客流的特点和组织措施

  (六)突发事件客流组织(次重点)

  识记:疏散;清客;隔离

  理解:三种乘客疏导办法的主要组织程序

  第十一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化运营组织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乘客的换乘过程和换乘时间组成;掌握存在换乘行为网络化运营下的客流指标;了解线网中线路的几何形状与客流间的关系;了解共线运营特点、经营形式和适用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换乘概述(一般)

  识记:换乘的产生和基本特征;换乘质量的重要意义

  理解:换乘质量对于城市运营现网规划水平的重要意义

  (二)换乘方向数和换乘时间(重点)

  识记:换乘方向数;换乘时间组成;换乘走行时间分析;换乘等待时间分析;定时换乘系统

  理解:换乘不同过程对应的时间特性分析

  (三)网络化运营下的客流指标(重点)

  识记:客流统计指标;换乘系数

  理解:换乘量和换乘系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的重要意义

  (四)线路几何形状分析(次重点)

  识记:放射线和直径线;切线、圆周线、环线、环形折返线;带有支线或接驳线路的干线

  理解:不同几何形状线路的适用性

  (五)共线运营(次重点)

  识记:共线运营概念;共线运营特点;共线运营经营形式;共线运营案例

  理解:不同客流条件下单一运营线路和共线运营线路的适用性

  第十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票制、票价和票种;掌握票价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业务管理;了解不同票款清分方法的内容和优缺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票制、票价和票种(一般)

  识记:票制、票价;车票种类

  理解:车票的不同票制和和适用性

  (二)票价的制定(重点)

  识记:定价原则;票价的制定方法;票价弹性分析;票价优惠研究

  理解:票价的制定与企业运营成本、社会公益性之间的关系

  (三)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重点)

  识记:自动售检票系统;票务系统的业务管理

  理解:票务系统业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四)票务清分理论与方法(次重点)

  识记:票款清分流程;有换乘路径和无换乘路径记录条件下的清分方法

  理解:不同票款清分方法的优缺点

  第十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维修理念、维修方式和维修等级;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设备维修作业流程和管理模式;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方法和设备可靠度计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维修理论与方法(次重点)

  识记:基本概念;维修理念的发展历程;维修方式与维修等级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二)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设备维修管理(重点)

  识记:固定设备分类与维修管理;固定设备维修作业流程;固定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理解:不同固定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原则和管理模式特点

  (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维修管理(重点)

  识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车辆设备分类与维修方式选择;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维修的可靠性分析

  理解:不同车辆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方法和设备可靠度计算方法

  应用:查找资料并计算我国某个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系统可靠度

  第十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定义与法规依据;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件定义与分级标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了解地铁火灾的主要特点、原因和防治措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主要响应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运营安全管理定义与法规依据(次重点)

  识记:安全管理定义;安全管理法规

  理解:安全管理的法规依据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件定义与分级标准(重点)

  识记:运营事件定义;运营事件分级标准

  理解:运营事故等级分类与人身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行车事故的关系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重点)

  识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三种运营模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危险因素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四)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次重点)

  识记:地铁火灾的主要特点;地铁火灾的原因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

  理解:地铁火灾的防治措施

  应用:结合 2003 年韩国大邱地铁大火事件资料,从人的因素分析事故原因及教训

  (五)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次重点)

  识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突发事件概述;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突发事件的主要响应措施

  应用:查找资料说明某个地铁轨道交通突发时间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第十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特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工作主要内容;了解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企业运营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实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现代企业制度(一般)

  识记: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轨道交通企业发展的方向

  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对轨道交通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重点)

  识记: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

  理解:不同企业运营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的差异

  (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工作主要内容(重点)

  识记:运输生产管理;乘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工作内容的特殊性

  (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实例(次重点)

  识记: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为例的总体机构设置;各子系统中下属公司机构及简要功能

  理解:下设建设公司和运营公司的关系

  第十六章 城市轨道交通政策和经营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政策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理论;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特性;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政策;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六种经营管理模式和适用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城市轨道交通政策概述(一般)

  识记:政策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作用;政策的内涵属性及范畴

  理解:交通运输政策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的、政策手段

  (二)相关理论基础(一般)

  识记:公共产品理论;自然垄断理论;外部性理论;政府规制理论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特性与公共产品特性、自然垄断、外部性及政府规制的关系

  (三)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特性分析(重点)

  识记:准公共产品特性;自然垄断特性;显著外部性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特性对其政策理论基础和政策内容的影响

  (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政策分析(重点)

  识记: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政策;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政策;城市轨道交通补贴机制

  理解:政府选择合适的补贴形式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五)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管理模式分类(次重点)

  识记:无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有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官办半民模式;官办民营模式;公私合营模式;私办私营模式

  理解: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六)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适用性(次重点)

  识记:福利性和盈利性对模式选择的影响;客流密度对模式选择的影响

  理解:国内外部分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管理模式选择的原因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张星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

  2.参考教材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张国宝,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年第 2版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毛保华,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 3 学分,建议总课时 54 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自考考试大纲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30%、“理解”为50%、“应用”为 2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容易、中等、难比例为 3:4:3。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 60%,次重点占 30%,一般占 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世界范围内,地铁系统地下部分约占

  A.30%

  B.50%

  C.70%

  D.90%

  2.单车运客量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是

  A.地铁

  B.有轨电车

  C.轻轨

  D.磁悬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概念与地铁线路速度相关的有

  A.线路设计速度

  B.构造速度

  C.最大行车速度

  D.允许运行速度

  E.速度牵引曲线

  2.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的服务功能包含

  A.列车位置

  B.允许速度

  C.巡航/惰行

  D.PTI 支持功能

  E.联锁功能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满载率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量与断面客流量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为什么信号系统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某地铁线路上车辆的停站时间为 60s,列车驶离车站时间为 10s,列车安全运营裕量为25s,驾驶系统反应时间为 5s,列车制动停车时间为 20s,问:该地铁线路的最小车站发车间隔?

  2.某条地铁线路上小时内线路能够通过的最大列车数为 10 辆,车辆定员数 260 人,车辆编组数 6 辆。问:线路在小时内最大输送能力?

标签: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c)2025 www.wyfx20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