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化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适应新发展格局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5-02-14
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上海全面提高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其中一个重要抓手,便是优化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据悉,六年来,上海市新增本科专业297个,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专业;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6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家、学士学位授予单位5家,覆盖除军事学以外的其他13个学科门类、89个一级学科和58个专业类别,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市情的高校学位授予体系、专业目录体系和管理制度,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校一案”编制招生结构规模调整方案
此外,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沪上高校“一校一案”编制招生结构规模调整方案。比如,复旦大学在过去一年内成立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再如,上海师范大学近三年接连停招了包括保险学等在内的11个专业。
“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旨在压缩淘汰一批社会需求趋势减弱、不适应行业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点和学位点,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相互匹配、相互促进。”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已出台高校招生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基础学科和急需领域培养规模,理工农医类本专科招生规模稳步增长,增量计划重点投向基础理科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争取到2026年,理工农医类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招生占比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