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学,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好上学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好上学

>

职校资讯

>

招生要求

中国恢复高考分数线时间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11-20

今天,好上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国恢复高考分数线时间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恢复高考分数线时间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

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发布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8省市均将试行“3+1+2”高考新模式,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 自主招生 、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改革路线

此次 高考改革 路线图的内容包括:

一,实施把 普通本科 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

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 综合素质评价 ,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

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

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78年恢复高考分数线


中国恢复高考分数线时间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 1978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分数线。高考分数线的恢复,标志着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教育体制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革。它恢复了高考统一考试,重新建立了国家统一的高考分数线,以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招生。恢复高考分数线,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的实力参加高考,在择校时不再受到地域、贫富的限制,更好地实现公平竞争。恢复高考分数线,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历年高考时间


中国恢复高考分数线时间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高考是在1952年。彼时,我国的文盲率达80%,党和*在广大工人、农民群众中有组织地开展识字比赛、实物教学等全民教育活动,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扫盲运动。与此同时,针对专业人才教育,在全国所有高校实行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1952年的全国首次统一高考,时间是8月15、16、17日进行,为期3天。

随后的1953年、1954年,高考时间都定在8月份。1955年至1965年这11年里,高考时间都是7月份,时间并不固定,如1955年至1957年这三年里,高考时间都是7月15日到17日,而1958年的高考时间则是7月18日至20日,1959年和1960年又变为7月20日至23日,1961年至1964年则是7月15日至17日,1965年的高考时间则又变为7月10日至12日。

1973年的高考是文革十年中唯一一次高考,时间是7月中下旬。

1977年,*复出后主持恢复了高考,当年的高考时间是1977年年底。1978年高考则又重回7月,在7月20日至23日举行。

1979年到2002年

高考7月7日至9日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从1979年开始到2002年这20多年里,高考时间较为稳定地在7月7日至9日举行(其中,1983年高考例外,为7月15日至17日举行)。2003年高考从7月的7、8、9日,改到了6月7、8、9日进行。今年是时隔17年后,高考首次重回7月7日举行,主要原因在于受到疫情影响,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作出了改变,体现的则是“明知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古训。

针对2003年高考时间从7月改到6月,当时有关人士称,高考时间提前,可有效地缓解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对高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考生的身心健康和提高考试质量。

《中国气象报》曾报道,其实,对于将高考时间安排在7月的决定,多年以来,社会各界都存在争议。其主要的意见是7月天气炎热,对考生考试、老师阅卷、家长照顾考生等方方面面都十分不利。而且,在我国南方许多省份,7月洪涝和台风频发,给高考的组织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教育部就高考改期一事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中国气象局向教育部提供了1995年―2000年期间逐年6月10日―20日、7月5日―15日全国31个省会级城市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台风的发生频率等相关气象信息。数据显示,6月10日―20日的平均气温为23.738℃,而7月5日―15日的平均气温为25.326℃;6月昼夜温差在10℃左右,大于7月高考期间的不足9℃,台风的平均发生率和洪水发生率也比7月小。教育部在进行了信息比对、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认定,为全国考生和与高考相关的人群考虑,认为将高考时间改在每年的6月较为适宜。

因而,自2003年至2019年这17年里,高考开考日一直是6月7日。

2019年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了影响,阻断高考6月开考的“传统”。今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称,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预祝各位高考考生以梦为马,以笔为戈,披荆斩棘,梦想成真,金榜题名!

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整理了历年真题及答案、高考作文、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分数线等相关资讯,供高考生们参考,预祝大家金榜题名,考上心仪大学。

我国高考制度在哪个年代改革的


中国恢复高考分数线时间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
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世纪高考改革的各项思路已逐渐清晰,一项更为全方位、系统的高考改革正在渐次展开。
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
1977年,在*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阔别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恢复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
1979、1980两年,高考录取率依然低于10%。直到1981年,高考录取率才达到11%。
1984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
1984年9月,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后的几十年里,英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考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考试方法。针对高考传统的命题方法和考试方式的缺陷,我国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
1985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等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区),涉及100万考生,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上海、浙江先行试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当时,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偏科严重,高考客观上承担了对高中教育教学有偏颇导向的责任。
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但保送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了提高名牌大学的升学率,“推良不推优”的倾向,出现了申报作假、干部和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等现象。
1991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于1991年进行了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
199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行了会考后的高考“3+2”科目组设置方案,即语、数、英三科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史;理工类加考理、化,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
1999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保送生都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
1999年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此后,各省陆续实施的“3+X”科目方案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少部分省市实施的是“3+大综合(或)+1”方案。
“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13]
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
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上海、北京率先单独组织高考命题工作。同年,北京、安徽等省区市试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举行两次高考,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但改革带来的新问题也接踵而至。实行春季高考后,由于参与招生的学校和专业都不理想,以致考生积极性不高。
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在自主考试与面试的基础上进行初选,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由学校决定录取,招生比例为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
2004年内蒙古率先取消春季高考后,安徽、北京也相继选择退出。与此同时,参与自主命题的省份也在逐年扩大,已有16个省市区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自主命题。统一考试的格局被打破,统一招生方式也在试图破冰。在连续两年多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
2005年夏天,在*的亲自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委牵头组织启动了素质教育大调研。其中,由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牵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调研内容,最终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的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并将这一目标最终实现的时间定位在2020年。
2006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扩大到53所大学。这项改革使高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扩大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操作空间,同时对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至此,“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考试格局已初步形成。
2010年方案搁置
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高考改革正式进入“窗口期”。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内容涵盖16个议题,包括考试科目、备考选考、异地高考、分省还是统一命题等,并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专家组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分歧太大”。
2013年箭在弦上
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2014年正式发布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2014年7月底之前出台。
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这次会议也将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这在中国当代高考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在过去,考试改革方案基本由教育部牵头出台,采取单项推进,这次改革注定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2014年9月3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录取或不分批次按专业
北京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2014年11月30日在京开幕,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介绍,实行高考改革后,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会淡化批次,为学生提供双向多次选择的机会。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则透露,未来5年国家将拿出2000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校的改造。
提供盲文试卷
从2015年高考开始,各级教育考试机构需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以及各地实际,对符合高考报名条件、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残疾人考生提供一种或几种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包括:提供现行盲文试卷;提供大字号试卷;优先进入考点、考场;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如引导辅助人员、手语翻译人员等)予以协助;考点、考场设置文字指示标识、交流板等;允许视力残疾考生携带答题所需的盲文笔、盲文手写板、盲文作图工具、橡胶垫、无存储功能的盲文打字机、台灯、光学放大镜、盲杖等辅助器具或设备;允许听力残疾考生携带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辅听设备;允许行动不便的残疾考生使用轮椅、拐杖,有特殊需要的残疾考生可以自带特殊桌椅参加考试;对使用盲文试卷的视力残疾考生和使用大字号试卷、因脑瘫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肢无法正常书写或无上肢等书写特别困难的考生延长考试时间。
此外,针对听力残疾考生,经申请批准后可免除外语听力考试。免除外语听力考试残疾考生的外语科成绩,按“笔试成绩×外语科总分值/笔试部分总分值”计算。
忘带证件可“刷脸”入场
2015年5月21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召开高考考务工作会。2015年高考,考生依然必须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如果考生忘记或者遗失了身份证(或准考证),监考员可以先验证考生相貌,如果与准考证存根上照片相符,可以先安排考生进场考试,要求考生下一科考试时带来。

以上就是好上学整理的中国恢复高考分数线时间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上学。

标签: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c)2025 www.wyfx20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