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名及院校代号 西北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11-09
今天,好上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大学排名及院校代号 西北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中山大学的代码是:10558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山大学已经成为 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10304是哪个学校代码
10304是南通大学的学校代码。
-
什么是学校代码
学校代码即院校代码,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
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
-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是一所一本院校,它既不属于985也不属于211。简称“通大”,位于江苏省南通市。
(一)校区
南通大学现有主校区、启秀校区、钟秀校区、启东校区4个校区。学校设有23个学院,104个本科专业(2018年招⽣专业85个)。
另设有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独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直属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其中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独立学院)是二本,其他均为一本。
(二)专业
-
南通大学的专业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通信工程、应用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医学影像学、自动化、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
-
特色专业:临床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
(三)2021年艺术类专业录取情况
(四)2021年本科提前批录取情况
(五)2021年本科批专业录取情况
贵州高校代码查询四位数
贵州高校代码查询四位数
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的代码要按照给考生发放的当年招生计划填报,填报志愿时,考生必须按照招生计划填报报考的院校及专业的代码,招生计划里面,院校及专业与代码都是一一对应的,不能乱填。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贵州高校代码查询四位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贵州大学 5201
贵州工业大学 5202
贵州师范大学 5203
2018年全国各省一本大学汇总
2018年全国各省二本大学汇总
2018年全国各省一本文科大学汇总
2018年全国各省一本理科大学汇总
2018年全国各省二本文科大学汇总
2018年全国各省二本理科大学汇总
2018男生专业排名
2018女生专业排名
2018文科专业排名
2018理科专业排名
贵阳医学院 5204
遵义医学院 5205
贵阳中医学院 5206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5207
遵义师范学院 5208
贵州财经学院 5209
贵州民族学院 5210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211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212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213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214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215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216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217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218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5219
贵阳金筑大学 5220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221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5222
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5223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5224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5225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5226
贵州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5227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5228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5229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5230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5231
贵州鸿源管理工程职业学院 5232
全国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是多少
全国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一本,二本) 全国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一本,二本)
100,2003― 三年平均所得) (以北大录取平均分为 100,2003―2006 三年平均所得)
一本的排名 1 北京大学 100 京 1 2 清华大学 99.9 京 2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7.2 皖 1 4 外交学院 97.1 京 3 5 复旦大学 96.5 沪 1 6 中国人民大学 96.1 京 4 7 南京大学 95.6 苏 1 8 浙江大学 94.7 浙 1 9 北京师范大学 94.2 京 5 10 南开大学 94.1 津 1 10 上海交通大学 94.1 沪 2 10 北京外国语大学 94.1 京 6 13 中国政法大学 93.1 京 7 1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93.1 京 7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3 京 8 15 西安交通大学 93 陕 1 17 武汉大学 92.5 鄂 1 17 上海财经大学 92.5 沪 3 19 东南大学 92.4 苏 2 19 北京邮电大学 92.4 京 9 19 中央财经大学 92.4 京 10 22 天津大学 92.1 津 2 23 华中科技大学 92 鄂 2 24 华东师范大学 91.9 沪 4 25 北京理工大学 91.8 京 11 26 同济大学 91.7 沪 5 27 山东大学 91.5 鲁 1 28 上海外国语大学 91.4 沪 6 2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91 京 12 30 大连理工大学 90.5 辽 1 31 中国海洋大学 90.4 鲁 2 32 国际关系学院 90.3 京 13 33 厦门大学 90 闽 1 3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89.8 35 南京理工大学 89.7 36 哈尔滨工业大学 89.6 37 山东师范大学 89.6 38 北京科技大学 89.5 39 北京交通大学 89.4
40 40 42 43 44 44 46 47 48 48 50 51 53 54 56 57 58 61 64 67 68 69 70 71 73 74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8 90 91 92 93 98 98 98
西北工业大学 89.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89.3 北京语言大学 89.2 电子科技大学 89.1 华东政法学院 89 青岛大学 89 四川大学 88.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8.7 华东理工大学 88.6 苏州大学 88.6 南京师范大学 88.5 中山大学 88.4 中国药科大学 88.3 首都医科大学 88.2 兰州大学 87.9 东北大学 87.8 中国农业大学 87.8 中国传媒大学 87.7 南京医科大学 87.6 中南大学 87.4 湖南大学 87.4 中国医科大学 87.2 东北财经大学 87.2 北京化工大学 87.1 西北大学 87 郑州大学 87 重庆大学 86.7 河海大学 86.7 中央民族大学 86.7 天津医科大学 86.6 吉林大学 86.5 西南政法大学 86.5 北京林业大学 86.5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86.5 大连海事大学 86.4 华北电力大学 86.4 烟台师范学院 86.4 湖南师范大学 86.2 中国石油大学 86.1 哈尔滨工程大学 86 北京中医药大学 86 西南交通大学 85.8 河南大学 85.8 浙江工业大学 85.8
98 烟台大学 85.8 113 西南财经大学 85.2 118 江南大学 85.1 123 上海大学 84.9 163 江西财经大学 83 173 天津财经大学 82.5 187 上海师范大学 82.2 194 上海电力学院 81.9 202 中华女子学院 81.4 以下为最新的全国二本学校排名情况 代号 院校名称 理工类 文史类 0060 *理工大学 555 2080 上海师范大学 541 2110 武汉科技大学 517 2240 江西农业大学 517 501 244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544 2442 徐州师范大学 517 500 2470 西北师范大学 518 2480 河北科技大学 529 2490 河北师范大学 517 500 2500 长江大学 520 502 2510 山西医科大学 517 500 2520 山西师范大学 517 500 2540 沈阳医学院 521 2580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517 500 2630 辽宁师范大学 517 503 2650 河南农业大学 517 2680 山东经济学院 517 500 2740 山东建筑大学 524 500 2750 贵州师范大学 517 500 2790 首都体育学院 517 506 2820 甘肃中医学院 517 2850 贵阳中医学院 517 500 2870 云南农业大学 517 500 2880 昆明医学院 517 2910 云南财经大学 530 509 2920 青海大学 517 500 2930 青海师范大学 517 500 2940 青海民族学院 517 500 2950 宁夏医学院 517 2960 广州大学 542 2980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543 2990 新疆财经大学 517 500
3000 西安科技大学 530 500 3001 内蒙古财经学院 517 500 3002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543 3008 厦门理工学院 535 502 3010 山东科技大学 540 3011 金陵科技学院 517 500 3017 南京晓庄学院 517 500 3020 天津农学院 517 3030 河南理工大学 517 500 3032 山东体育学院 517 500 3034 广州医学院 543 3036 吉林医药学院 517 3042 广东警官学院 517 500 3043 云南警官学院 517 500 3050 湖南科技大学 528 506 3060 黑龙江科技学院 517 500 3080 华北煤炭医学院 517 500 3090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517 500 3110 三峡大学(面向全省) 524 507 三峡大学(面向宜昌市) 519 504 3130 西安体育学院 500 3140 沈阳体育学院 517 3150 成都体育学院 517 500 3160 武汉体育学院 517 500 3170 西南石油大学 535 500 3180 新疆医科大学 517 3190 西安石油大学 531 500 3200 沈阳化工学院 520 3210 江汉大学(面向全省) 527 510 江汉大学(面向武汉市) 517 503 3220 青岛科技大学 539 3240 武汉工程大学 540 514 3260 辽宁科技大学 517 3270 安徽工业大学 517 3280 内蒙古科技大学 517 500 3281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517 3290 青岛理工大学 520 3310 成都理工大学 537 500 33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517 505 3330 郧阳医学院 517(本地 517) 3350 西安理工大学 543 513 3360 沈阳工业大学 517 500 3370 哈尔滨理工大学 518 3390 内蒙古师范大学 517 500
3400 3410 3420 3430
兰州理工大学 517 500 太原科技大学 517 500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537 中北大学 517 500
西北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西北大学院校代号即代码为10697。西北大学,简称“西大”,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介绍
西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由清朝光绪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太白、桃园、长安三个校区,总占地2360余亩,设有24个院系、88个本科专业;拥有2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3千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万余人,研究生11700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24个院(系),89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0年5月24日,学校拥有5所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高新医院。
师资力量
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项目入选者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学建设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省级名牌专业、34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地质学实验教学中心、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经济学基地班、历史学基地班、物理学基地班、化学基地班、地质学基地班、生物科学基地班、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资源勘查工程、历史学、物理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行政管理。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物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文物保护技术、历史学、中药学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材料化学。
省级名牌专业: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经济学、历史学、资源勘查工程、考古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物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文物保护技术、行政管理。
省级一流专业: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物理学、文物保护技术、材料物理、生物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生物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化学、工商管理、世界史、软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行政管理、物联网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法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哲学。
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3项教学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合作交流
西北大学于1992年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西北大学还与巴黎法语联盟合作成立了法语联盟-西安语言文化培训中心,成为西北大学乃至西安地区的师生学习法语以及赴法留学深造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西北大学精心策划了选派优秀在读本科生前往美、德、日、法、英等国的友好合作院校学习半年或一年的交流项目和选送部分本科毕业生赴美、英、德、法、日、奥地利等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项目等。
科研机构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9个省部级理工类科研基地和1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西北大学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437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33项,发表学术论文12101篇,出版专著692部。
据2000、2001、2002年统计,该校被SCI收录论文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别居第27位、26位、28位。中国校友会网2011、2010年中国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中西北大学均为9篇,分别名列第5和第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奖励。西北大学一批科研项目获国家立项,并获得较大额度的资金资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获32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承担国家科技部首届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获502.9万元资金资助,《名家四子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获准资助额度18万元等。
1998至2008年,西北大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奖励,科研成果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篇论文。1997年,西北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只有37篇,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200篇。
2006年,西北大学共有327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学术交流
西北大学具有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美、英、法、德、日等2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谦一、李约瑟、吴健雄、赵浩生、费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克里夫・格兰杰、大卫・格罗斯、莫瑞斯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8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来西北大学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西北大学图书馆累计纸质藏书324万余册,电子图书277万余册,电子期刊82万余种,数据库258个,电子学位论文808万余册,音视频6万小时。现已建成了传统纸质资源与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文摘索引、光盘、多媒体、视频等电子资源相互并存、互相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特色馆藏中尤以16万册线装古籍的收藏在西北地区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收藏范围除中国各朝代刻本、印本外,还有日本本、朝鲜本等,内容包括敦煌佛经写本、宋元明清刻本、明清抄本、稿本等,已被确认的460部善本古籍堪属馆藏珍品。已有2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馆还有连续收藏30年以上的中外文期刊和报纸,以及种类齐全的陕西地方志和大量台湾版的地方志。
学术期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生命科学与医药学、地球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等栏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主要反映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社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守正创新,服务科研,传播学术,有补于世”为办刊宗旨,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学术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
所获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2年4月,该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22年4月,被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校徽
1、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代表西北大学的形象,面向世界,校徽是西北大学对外展示的图形与标志。
2、标志校徽图案追求美观大方、对称,线条流畅,图形与深刻内蕴相统一,简明易识,并具有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
3、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圆形图案为总体结构,以中国传统篆字与英文相结合,国内外均可理解其深刻内涵。
4、西北大学地处周秦汉唐13朝古都―西安,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形式展现西北大学所在地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出西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5、1902代表西北大学建校时间,说明西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6、外圈的英文为:西北大学・中国・西安,世界各国都可理解西北大学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建校历史。
7、以篆字书写“西北大学”校名,黑底白字,阴阳结合,彰显中国古代文化、文明与周秦汉唐的古风文韵,体现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特色,给人以深刻印象。
8、此标志校徽作为西北大学永久标志校徽图案(此前西大无确定的形象校徽标志),从1992年9月确定并使用至今,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校训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之校训,诞生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联合大学在城固办学的艰难时刻就淬炼出了“公诚勤朴”的校训。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锦熙教授曾撰文阐述了“公诚勤朴”的含义:“公诚勤朴”校风养成,盖与西北固有优良之民性风习相应。
“公”以去私,用绝党争;
“诚”者天地之道也,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此足以去弱,弱源于虚,诚则实亦;
夫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足以去贫,非仅治学修业宜尔也;
勤以开源,朴以节流,然朴之意又不止此,乃巧诈之反也。
以上就是好上学整理的大学排名及院校代号 西北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