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有哪些专业 上海体育学院专业排名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10-29
上海体育学院怎么样好不好?附上海体育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及王牌专业介绍
由于对上海体育学院的不熟悉,很多高三同学在报考这所位于上海的体育类大学时会充满各种疑问。比如:上海体育学院怎么样好不好?上海体育学院最好的专业是什么专业?上海体育学院的强势王牌专业有哪些?值得读吗?本文五米高考将为大家重点解答这些问题。
一、上海体育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从院校级别来看,上海体育学院是一所非常好的名牌大学。学校隶属于上海市,入选成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保研资格、双万计划、省重点高校,级别非常高。
二、上海体育学院最好的学科专业排名
以下这些学科受教育部及国际认可度高,可被称为上海体育学院的强势王牌学科。
1、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上海体育学院被评为A+的学科为:体育学
2、教育部双一流学科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
3、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
上海体育学院有1个学科进入了全球前1%,分别为:临床医学。
三、上海体育学院最好的专业
1、上海体育学院的国家级特色专业都是上海体育学院最好的专业,具体名单如下: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2、上海体育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
(按专业分数线高低排序)
由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目前还未公布2022年的专业分,所以本文将以上海体育学院在浙江省2022年高考的录取情况为例,为大家展示上海体育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
根据排名可知:
上海体育学院2022年在浙江省收分最高的专业是新闻学,其最低分为631分、最低位次为18864位;
上海体育学院2022年在浙江省收分最低的专业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其最低分为596分、最低位次为52467位。
下图为上海体育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详细表:
友情提醒:下载五米高考,可查阅上海体育学院在你的高考省份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位次排名。(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五米高考)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核心,是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沪府发[2015]9号)中提出的“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性专业建设”的要求,按照“专业立校”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我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实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与分析
(一)现状
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我校仅设运动训练专业,目前学校设有“田径、摔跤、武术(套路、散打)、击剑、拳击、跆拳道、柔道、橄榄球等八个大项,相对集中在重竞技项目和武术项目方面。运动员在编在训人数379名,“读”,按文化程度分年级,编班学习;“训”,按专项编队进行训练。在校学生分布从在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已确立重点运动员80-90名。
在专任教师队伍方面,25名专任教练员(包括外聘3人)中,高级以上职称有14人(占教练员总数56%),中级职称9人(占教练员总数36%),初级职称2人(占教练员总数8%)。100%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每位教练员均有规范标准的年度训练计划、阶段(周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训练课计划,各种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各种计划和总结有数据、有分析,内容完整,格式统一,齐全规范率达到100%。
学校的专业建设管理工作主要分为训练常规管理、教练员管理、运动员管理和考核评定四大体系:
1、训练常规管理:学校训练工作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竞训科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并按照职责要求,制定和审核各种制度和教学文件,管理运动队领队和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选材测试、训练成绩汇总、成才跟踪等各方面的管理,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总结,对取得成绩的运动队、教练员进行奖励。
2、教练员管理:对教练员的工作业绩、职称晋升、奖惩等建立档案,健全运动队领队、教练员的岗位职责,对各项计划进行审核、监督,年终对教练员进行考核、奖惩。
3、运动员管理:建立运动员档案,健全各项选材、进校、离校制度,对重点运动员进行跟踪,建立运动员信息化管理体系。
4、考核评定:竞训科依照“责更明、管更严、抓更细、练更实”的总体要求,按照学校绩效考核办法的要求对运动训练效益进行考评。
学校配有专职的科研医务人员,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选材测试评价、生理生化指标测试评价、运动疲劳及运动理疗和医疗保健服务工作,为学校的科学选材、科学育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主要优势
1、依托高校办学使我校具有共享上海体育学院办学资源的优势。借助体育学院的科研力量对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力量在竞技体育训练中的作用。
2、高校的训练场、医科研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等设施设备的共享使学校在办学条件上从一个较小的中专规模跃升到了一个高水平、高层次的办学平台。
3、能够直接参与高校的学术交流、专题讲座和讲学活动,使师资的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4、每年中三毕业班参加高考的平均升学率均超过75%以上。依托高校并与之衔接,施行“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一条龙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逐步形成我校的独特优势。
(三)存在问题
1、生源危机开始出现。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造成流入竞技体育的人才越来越少;二是学校虽然面向全国招生,但主要为上海服务,各省市基于全运会的压力,采取了地方保护政策,对招生进行限制,三是部分体教结合的高校争抢生源。
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训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限;部分教师、教练员的教学、训练观念和手段相对陈旧,缺乏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个性化训练和拔高训练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教练员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不够强,安于现状,工作的自觉性与学校的要求有差距;部分教练员对训练工作的系统性、规范化和有效性的认识还不够,训练中的盲目性依然存在。
3、各大项未独立形成整体优势,竞争实力比较单薄,从现有水平情况来看,参与竞争的项目的厚度与稳定度都不甚理想。十二届全运会结束后,一批老运动员相继退役,近两年虽有几名新人跳出视线,但后备人才队伍的储备明显不足,队伍衔接出现了脱节,形势非常严峻。
4、与全国其它各级各类体校一样,在运动成绩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校的 “读训关系矛盾”也比较突出。由于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之余,要完成高强度的训练,并承担着大量的国家比赛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文化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从主观方面分析,部分运动员思想深处存在着“重训练,轻学习”的错误观念;从客观方面分析,学习和训练上的时间与精力的分配确实难以做到兼顾。因此在文化课学习方面主要存在着:(1)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不好;(2)上课发言的人较少,不够积极;(3)厌学情绪比较严重;(4)考试及格人数比例偏低等问题。
5、生源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学校生源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地的少体校中选拔而来,往往招收的新生文化基础较差、程度参差不齐,安排合适的班级和教学困难较大。经过试训阶段后往往要淘汰一批学生,流动性较大,对建立正常的教学次序、学生管理、班队建设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
6、学生运动员出路单一。近几年来,体育单招名额已大量流向职业运动员,体育考试政策也越来越严格,影响到学校的高考录取率,这方面也加剧了招生困难。
二、指导思想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遵循新形势下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特点和规律;紧紧围绕上海市中职校建设要求,逐步完善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处理好学生文化教育和竞赛训练的关系,坚持“亦读亦训”,依托体育学院科研、人才和设施的优势,努力增强竞技体育实力,实现教学训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遵从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全面深化学校教学训练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作为工作目标,以促进复合型、应用型的特色体育人才培养,建设规范性强、信息化程度高和具有激励效应的、高效的训练竞赛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地位和水平,以促进学校竞技体育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国家和上海市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四、建设项目
(一)着力各项目运动队建设,推动竞技运动水平稳步提升
1.目标
(1)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竞赛工作考核与评价管理办法,修订运动队管理条例,规范专业管理工作流程;
(2)扶持和培养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完善中长跑国家青年队建设;
(3)继续保持武术套路、散打传统项目在国内优势地位;
(4)引进和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建立青年教练、教师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
(5)实现训竞工作信息化、网络化,高效高质化;
(6)积极鼓励教练员到国家队担任教练,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练到国外进修学习,培养具有一定数量的国家队教练员和医科人员;以适应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7)有30%以上专任教师和教练能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学、训练论文;努力承担国家、上海市的科研课题。
2.措施
(1)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坚持过程考核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教练员训练规范、比赛成绩与考核、评比、职称晋级等挂钩,使得优秀教练员能够得到客观评价并从中受益;
(2)鼓励运动员积极投入训练、比赛,将优秀比赛成绩与相关课程学习成绩对接、与推荐免试录取研究生对接、与各项评优对接;
(3)优化和落实运动队招生政策,加大经费支持和完善训练保障制度,全面提升条件,有效促进运动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
(4)利用学校优势条件,加强与总局各相关中心的联系与深度合作,借力国家队平台优势及上海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优势项目,创造优异成绩;
(5)依托体育学院科研硬件条件,鼓励教师、教练员积极从事教学、训练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将论文的发表作为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6)做好新一周期各项目教练员竞聘工作,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在有条件的运动项目中实行分层训练,明确各训练层次的目标和任务,建立一、二、三线教练上下流动的机制,促进有能力、有水平和精通竞技体育规律的优秀教练员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7)制定年度竞赛活动计划和经费预算,整合多项资源,建立完备的后勤保障队伍,全力做好全国性各项赛事;
(8)开发和运行训竞工作软件,实现训竞工作全面信息化。
3.经费
(1)制度建设和奖励经费80万
(2)训练竞赛专项经费每年180万
(3)专项训练比赛装备每年100万
(4)训竞工作软件开发经费10万
4.考核绩点
(1)专家考核:成立训竞工作专家组,制定考核标准,按照年度对运动队建设进行指标考核;
(2)自我考核:各队每年自我考评,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各项目运动队交叉考核,互督互评;
(4)学生评价:每年制定相关问卷进行调查训竞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并进行逐步工作完善。
(二)加强后备人才建设,着力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
1.目标
(1)力争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完成1-2枚金牌,6枚以上奖牌,总分120分以上;
(2)力争2018年亚运会获得1-2枚金牌;
(3)力争2016年、2020年奥运会有入选运动员。
2.措施
(1)训练管理工作
1)在有条件的班队,全面实行分层训练的体制,一、二线相对独立训练,明确各训练层次的长期目标和任务,既要解决好一线针对性训练的问题,又要抓好二线的基础训练问题,为项目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组建由项目分管领导牵头的项目训练科技攻关小组,在认真分析研究队伍状况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聚焦重点队员,认真分析研究对手,严密设计备战计划,适时掌握训练状况,切实解决关键问题;
3)全面推进专业化管理的各项要求,全面建立综合的量化评估体系,根据训练周期和比赛的需要,分项目、分指标定期对训练效果进行检查评估;
4)根据备战工作和项目长期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教练员队伍,对带训多个周期而无成绩的教练员,坚决做好调整工作;
5)从奥运战略层面和中心的长期发展以及对接国家任务等多方面分析,应适当调整、整合、优化运动队伍,学校重点项目在教练员、运动员编制上加强扶持力度。
(2)思想政治工作
1)在“以人为本”的大前提下,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根本,由领队或主教练负责,协同学校党支部面向教练员、运动员长期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逐步帮助教练员、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帮助运动员规划人生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逐步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同时,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帮助运动员解决入队、升学和待遇等方面的现实困难;
3)建立重点队员定期谈心教育制度,认真研究、仔细分析运动员在训练、竞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若干思想问题,做到准确判断问题,时时预防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处理问题。
(3)科研管理工作
1)成立若干个由分管领导牵头的重点保障小组,思想、医务、后勤与训练协调一致,高度同步。紧盯重点队员,紧跟训练节奏,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查监控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尽快报告检查结果,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果断采取相关措施;
2)建立按项目垂直管理课题的组织领导机构,从科学研究到实践应用转变,从服务一般到服务重点转变,成立专项课题攻关小组,根据训练周期、阶段和节奏的需要,及时介入科研手段,突出优势项目,突出重点队员,突出实际效果。确保课题向实践成果的转化效率和转化效益,提高课题对训练成果的支撑力和贡献率。
(4)反*工作
1)对敏感项目、指定和重点运动员建立异常情况观察报告制度,加强对防反*过程的监督,严防*事件的发生;
2)严格执行行踪报告制度,对违反反*行踪报告制度的教练员、运动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决不姑息养奸,严格按照制度予以处罚。
(5)队伍管理工作
1)大力宣传加强运动员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领导、教练员、领队和有关人员在队伍管理过程中的职责;
2)以尖子队员、党员团员为重点,建立运动员自我管理组织,逐步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建立严明的队纪队规,树立良好的队风队气。
3、经费
(1)队伍管理制度建设经费每年30万元;
(2)训练竞赛专项经费每年860万元;
(3)专项训练比赛设备经费每年480万元;
(4)训练竞赛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经费每年120万元;
(5)教师(教练员)培训经费每年20万元;
(6)课题研究与开发经费每年25万元;
(7)学生素质拓展与提升经费每年39万元;
(8)信息化建设经费每年60万元
4.考核绩点
(1)基础建设期(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围绕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建立健全竞争与激励机制,高度重视各运动队伍备战工作,抓紧抓实训练过程,发现人才,选拔优秀选手。针对训练和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新训练、比赛和管理思路,深入推进训科医一体化的建设。在认真总结上一周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新周期的良好布局。力争每年在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获得3-5枚金牌,6-8枚奖牌。
(2)全运会决战期(2017年1月-2017年12月):继续保持运动员的一般能力和专项能力,巩固技战术风格和得意技,并全面形成绝杀技;同时,管理工作、科研医务工作、服务保障工作、公共关系工作形成联动和系统效应,全力支撑运动员在2017年的十三届全运会上创造佳绩,全面完成金牌、奖牌和总分三大指标任务,并为2018年的亚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创造条件。
(3)巩固发展期(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全面提高运动员的一般能力和专项能力,加强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的训练,逐步提高技战术素养和对抗能力,同时,优秀运动员的管理工作形成完整系统,科研医务工作深化细化,服务保障工作得到完善,二线运动员梯队建设逐步完善。在每年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获得5-7枚金牌,7-9枚奖牌。力争在2018年亚运会取得1-2枚金牌,2020年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保障运动训练专业建设顺利实施,实现专业建设目标,学校着力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保障。组建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监督和指导建设工作,定期研究和分析专业建设进展情况;组建专业建设质量监控小组,定期进行日常检查和阶段性目标检查;
2、人员保障
完善教练员队伍培养和聘任制度,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结合的专业教练员团队,同时还可以借助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教师、科研等资源,保证我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需求。
3、资金保证
运动训练专业经费预算为200万,我校为体育学院下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本届全运会举行在即,市体育局将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专业建设资金,保证我校专业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