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有哪些专业 上海大学专业排名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10-28
上海大学最好的专业排名榜(附第一与前十名的专业名单)
上海大学最好的专业排名榜中,实力排在第一的王牌专业是哪个?上海大学的热门王牌专业中,排名前十的优势专业有哪些?本文将奉上上海大学的强势专业和比较好就业的专业名单推荐,帮助有意考上海大学的学子,找到上海大学最牛的专业。
一、上海大学最好的专业有哪些?
根据上海大学2022年在河北的招录数据,五米高考将各专业按照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得出了下面这份在高三考生心中,上海大学最好的专业名单,排名前十的分别是:
第1名为理科试验班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由钱伟长学院(国家试点学院和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第一学年末进行专业分流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投档线为610分
第2名为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投档线为610分
第3名为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班):投档线为609分
第4名为电气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电影*、生物医学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工程专业,该专业代表理学工学I类,大类招生,第一年末进行专业分流):投档线为608分
第5名为理科试验班(含应用化学、生物工程专业,由钱伟长学院(国家试点学院和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第一学年末进行专业分流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投档线为606分
第6名为经济学类(含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专业,该专业代表经济管理类,大类招生,第一年末进行专业分流):投档线为606分
第7名为材料类(含应用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专业,该专业代表理学工学II类,其中冶金工程专业含冶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双学士学位项目,大类招生,第一年末进行专业分流):投档线为595分
第8名为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法合作):投档线为588分
第9名为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法合作):投档线为580分
第10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法合作):投档线为579分
以上这10个专业是上海大学2022年在河北投档分数线最高的10个专业,可以说是上海大学的王牌热门专业。这些专业的实力比较强、属于上海大学的优势专业,高三考生可以优先选择报考。
二、上海大学最好就业的专业是什么?
从学有所成的角度来看,上海大学最好就业的专业,应该是上海大学综合实力及师资力量最强的专业。接下来,五米高考将为大家展示在上海大学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成绩、ESI全球前1%学科名单,国家级特色专业名单,这些名单中的专业均属于上海大学比较牛的专业,学好后都比较好就业。
1、上海大学最好就业的专业之教育部学科评估
A-:社会学、美术学
B+: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
B: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设计学
B-: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土木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
C+:法学、中国史、化学、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C:哲学、生物学、统计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C-:理论经济学
2、上海大学最好就业的专业之ESI全球前1%学科
工程科学、数学、物理学、一般社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化、临床医学
3、上海大学最好就业的专业之国家级特色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美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
以上便是上海大学最好的专业合集,希望能帮助大学选到好专业、成功圆梦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给本科生多次选专业的机会
关注四川招考网官方微博 获取最新招考资讯
高考填报的志愿不如意,导致大学生颓废4年的情况在我国高校屡见不鲜。在上海大学,大一新生高考填报志愿前6个志愿的满意度仅是百分之四五十(服从调剂占相当的比例),可一年以后,学生的前3个志愿的满意度达86%,前6个志愿的满意度高达97%。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学生有如此大的转变?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考生服从调剂去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专业,或听从家长意愿、舆论误导去了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大学应该给予至少一次的重新选择的机会。
自2012年起,上海大学选择专业的政策发生了新变革——入学时实施三个大类招生,第一学年末在大类中进行专业分流,之后还可以跨大类转专业。如何把转专业机制做得更灵活,是上海大学校方一直思考的问题。
转专业不是一次就完成了
沈玉音理想的专业是法学,因几分之差调剂到上海大学理学工学大类。如今,大二的她如愿以偿进入了法学专业,更为难得的是短短一年间她竟有两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据她介绍,该校按人文社科大类、经济管理大类、理学工学大类三个大类招生,大一学生学年末参加所属大类的“类内分流”考试,才能获得专业身份。
虽说不是二度高考,但专业分流也是有竞争的。想要选择大类中感兴趣的专业,就不得不重视高考成绩、大一学习成绩、综合表现,然后依据三者的综合成绩平行录取。其中,高考成绩、大一学习成绩各占45%,综合表现占10%。综合表现一项叶志明原想设定为10%的落差,但10%的落差“足以把歌唱比赛中,唱歌差的人变为第一名,唱歌好的人判成最后一名”,最终校方决定10%的比例中,以2%的落差为宜。
“大一学生均需按照综合成绩进行分流排序,这是在大类中第一次选择专业。”分流排序后,沈玉音暂时选择了化学专业,但“喜欢化学的感觉总没有喜欢法学来得强烈”。
由于类内分流与跨类转专业的人数不对等,且类与类之间学生的综合成绩无法比较,类内分流结束后,跨类转专业才开始启动。去年7月初,沈玉音得知心仪的法学专业共有6个转专业招生名额,赶紧在网上报名、下载考试大纲。8月29日她参加考试,仅过了两天,她就接到了录取通知,兴冲冲到法学系报到。
沈玉音的转专业之路告一段落,但上海大学学生转专业的机会还没有用完。
“转专业不是一次就完成了,我们正在考虑本科四年均允许学生转专业。”据叶志明介绍,大二学年末转专业已实施多年,今年将为大三、大四学生转专业打通渠道。多次转专业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学生觉得再次选择的专业不适合自己,有的学生对学院的教学不满意,还有学生到了大四还想转专业,宁可从新专业的大一读起。
“允许学生多次转专业逼得院系激活办学活力,只有对学生负责,他们才会愿意留在本专业。”叶志明说,“以前在制度上不允许,现在我们就要允许。”
用一年时间挖掘学生兴趣
那么,如何在一年内让学生明确专业兴趣,减少再次错选的几率?学校动了一番脑筋。
上海大学历史系大二学生钱皓旻对大一时开设的通识课印象颇深。他曾选了一门“士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通识课,“这是一门文学与历史相结合的课程,我通过名士的活动,了解到他们的观念,并引申到现实生活”。
钱皓旻表示,通识课的设置把某个学院的专业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宏观了解各专业,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沈玉音则对院系开放日和新生研讨课更感兴趣。她曾参加了计算机与数学的院系开放日,“学院的领导介绍了院系情况,我们还参观了专业教室、机房、实验室,优秀学生代表也为我们作了*的解答”。由于个人原因,她错过了法学的院系开放日,但却在新生研讨课上或多或少地弥补了遗憾。在不足30人的法学研讨课中,沈玉音得到教授*或一对多的交流与辅导,并在论文上得到指点。
而让学生选择专业心里最有底的是,专业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布了每个专业的开课课程、近3年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单位类型、薪资等情况,薪资一项不仅公布了平均薪资,还公布了最高薪资与最低薪资。
“高中填报志愿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了选专业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让每个人身临其境。”沈玉音说。
正是因为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在选专业上更加理智。叶志明举例,改革前,某些专业都是第一志愿招满;类内分流后,不少学生知晓这些专业就业有困难,竟然也出现了个别专业招不满学生的情况。
让转专业成为一种市场选择
“历史系找工作困难,你为什么选择历史系?”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学历史,去找与历史相关的工作肯定困难。但我喜欢历史,学到极致还怕找不到工作吗?”
与一名历史系学生的对话,让叶志明记忆深刻。上海大学转专业制度几经改革,只因为校方笃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叶志明看来,我国高校的招生计划大多是拍脑袋决定,或是有多少老师点多少菜。学生不报的专业自有服从调剂补充。“招生时不得已,招进来后就要想办法改变。”
类内分流后,上海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生欣喜地说:“选专业,我终于做了一回主。”原来,他的高考志愿是家长选择的,选择的依据不外乎是媒体、亲戚说什么好选什么。“虽然选择冶金工程的人不多,但我明白了自己未来的工作在哪儿。”
叶志明表示,学生转专业,首先要问清楚为什么。对待高考志愿录取不理想,希望重新选择专业的学生,转专业主要以成绩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获得选择权;确实不适合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比如理工科的学生凡是理工科课程成绩都不理想,学校则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诉求调至其他专业。
兴趣固然是转专业的动机,可高校转专业难免出现经济管理“扎堆”的现象,导致一些基础性学科被忽略。
钱皓旻转专业时以第一志愿进入历史系,在他看来,与其选一个不了解、将来又不太可能工作的专业,还不如选一个感兴趣的专业。不仅可以学得轻松,还能在学有余力之际把精力放在二学位上。与此同时,他还得到了5000元的奖学金,持续3年。
叶志明告诉记者,对于历史、数学、哲学等基础性学科,学校设定了最小招生数的后3年全额奖学金鼓励政策加以扶持,鼓励有兴趣者填报。只有第一志愿录取者,才能获得后3年全额的奖学金。如果设定了奖学金仍然招不满,这种情况学校不予保证。“绝对不把专业强加到学生头上,要让转专业成为一种市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