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学,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好上学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好上学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培训总结 教务处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09-16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培训总结 教务处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培训总结 教务处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教务处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
  • 2、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
  • 3、“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培训总结 教务处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

教务处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


XX年是学院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功迈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行列的一年。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教务处全面贯彻落实年初教学工作年会会议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探索和实践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全面提升教学工作内涵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科学推进专业调整与建设,主动融入地方产业结构


1、开展专业市场调研活动。XX年1月,我处利用寒假组织全院各系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赴娄底及长株潭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开展专业市场调研,获取了大量客观的第一手人才市场资料与数据,为学院科学制定《XX年专业建设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把与学院核心能力和服务面向相符合的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体的*类和以煤矿开采技术为主体的资源类两个重点建设大类调整为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畜牧兽医等三个专业及专业群。针对娄底提出的着力打造长株潭汽车*和工程机械等产业的配套协作服务区的战略决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组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停止表演艺术、国际贸易等与地方经济联系不紧密的专业招生。


3、加强专业制度建设。进一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的地位和作用,聘请区域内相关行业有影响的专家参加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切实施行行业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带头人会签培养制度。


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彰显学院办学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依照各自特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三融合、三对接”(人才培养融合地方需求、专业紧密对接娄底主导产业;人才培养融合企业资源、课程紧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教学紧密对接实际工作过程)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行“前校后矿”的免费订单培养,学生学费全部由地方*和煤炭开采企业承担,由学院提供场地、设备、师资及教学、生源等教学资源,由企业提供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专业技能实训的部分师资,负责实践课程教学及合格专业生的安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湖南湘丰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和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开展基于工学依次交替的“工作学期”环节模式改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实行“一接两融”的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公共事务管理系酒店管理等专业初步探索出了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共赢的“123160”订单培养新模式。实现“一批小订单、两年在校专业学习、三个月定向专业综合实习、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六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在企业零距离上岗”。


2、产学研平台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主动建设各类产学研基地,为学生零距离接受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平台。机电系与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年均加工能力为400台套,产值600万元,承担啤酒瓶贴标机、农机配件等产品的来料加工生产任务,既加强了以产品工艺路线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养训练,又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减轻了家庭负担;积极探索以“专业+系部+师生员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体的产学研实现形式,依托学院具备比较优势的会计专业,学院独资组建了娄底弘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大大改善了该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


3、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定于工学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机电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四门课程通过省教育厅、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等三条途径申报精品课程,其中《商务英语实用写作》立项为英语类教指委精品课程,《会计综合实训》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的推荐,在全省排名第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1、严格执行实践性教学任务。期初制定《学院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表,通过实施抽查等督促手段,保证实践性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全年累计完成实验实训课时8000多节,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


2、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年来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实习工厂三期安安装起动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测量实训室、新闻我与*实训室、数控加工车间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改造和扩建了计算机房、语音室等。进一步加大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调整力度,截止到XX年底,校外实习基地达199家。


3、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考核鉴定程序等举措,在全院各专业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全年共组织车工、钳工、焊工、维修电工、助理营销师、秘书、电子商务、网络我师等十多个工种鉴定15场次,共计鉴定3748人次,学生合格率为95、2%。由于组织工作得力,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新技术考试站被省劳动厅评为优秀等级。


4、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抽查。教务处牵头、组织相关系部制定了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组织会计、财务管理、数控技术、动漫设计等四个专业XX级学生进行专项技能强化实训,并于12月中旬带队赴有关院校参加了此次专业技能抽查。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技能竞赛。全年共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5个。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申琼良、刘光祥作为湖南分赛区预赛选手入围“众友杯”、“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总决赛,分别获得“单片机设计与开发”总决赛一等奖、“电子组装与调试”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注重教研工作,夯实教学改革基础


1、创新常规教研活动。本年度共立项156个院级专题教研活动,下学期出台新的资助标准,资助经费从300-500元提高到500-1000元,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高涨。全年共组织院级学术讲座27个,系级讲座58个。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论文评选活动,共有13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与省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XX年湖南省职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易爱良、邓海燕等两位教师送评的论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湘方言地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荣获一等奖。


2、规范教研课题管理。组织了XX年立项的4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接受省教科院专家组的中期检查,组织立项了15个院级教研课题,组织对XX年教研课题的结题评审,共有14个课题结题。组织教师申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四项,徐元俊老师申报的《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李和平老师申报的《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等两个课题通过省职成教学会初评,呈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终审。


3、开展教学比武活动。组织4名教师参加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课说课竞赛。教务处承担了说课课件的审核、说课录像的*及资料的上传。邱智鸿老师主讲的《导游实务》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二等奖;邹慧鹏老师主讲的《调酒技术》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三等奖。龙育才、梁艳丰两位老师主讲的《机械设计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网络预赛中获得三等奖。成功组织学院XX年度说专业、说课程比赛暨第xx届教师教学比武决赛。参加决赛的20个团队在“说”的形式与内容上有创新,“说”的内涵与效果有进步,每一个团队能自觉地把高职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建设,落实到课程层面,传递到教师实践,基本实现了诠释理念、探索规律、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推动改革、促进提高的活动预期。


4、教学简报发挥引导作用。本年度共我刊出7期简报,在宣传最新高职教育理论与政策,介绍人才培养经验,提炼教育教学特色,传播校内外教学新闻、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参与学院项目建设,提炼教育教学品牌


1、参与学院国家骨干职业院校申报工作。承担了骨干校申报材料中申报表、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有关指标的材料撰写工作。具体指导六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和四个其他建设项目的论证与撰写。


2、认真做好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作。按照我院省级示范校年度建设目标,稳步推进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承担省级示范校建设年度检查准备工作。负责14个二级指标(其中9个为关键指标)和2个主要建设项目年度发建设的综述材料撰写与佐证材料的装盒工作。


3、组织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软件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教学团队申报XX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以吴莲贵教授为带头人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以湖南职教新干线建设为契机,组织教学信息发布、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料上传,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全年共编写校本教材6本,正式出版26本,发行量大28000册以上。


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建设。


1、组织学院首次系部教学工作评估。组织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于10月中旬对各系部XX学年度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专家组通过看、查、访等方式,对系部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风与学风、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按照评估工作方案,电子信息工程系获一等奖,机电工程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获二等奖,财经贸易系、外语系获三等奖,以上五个系部荣获XX学年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我处还组织进行了教学工作评估经验交流会。此举既是对各系部既往工作的检查,给各系部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促进各系部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规范日常教务管理。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安排、教材征订等日常教务工作有序运行,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有序。每学期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深入系部进行三次教学常规检查。每逢期末,出台学院考风考纪建设工作方案,加大考风考纪与诚信考试教育。


3、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承担了全院专(兼)职教师XX学年课堂(实践)教学工作量的统计与审核工作、组织全院学生于5月、12月开展两次集中网上评教、综合系部评教、督导评教、学生评教,给每位专(兼)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定等,为学院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人事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篇二


本学期,教务处在校委会的领导下,与教研、办公、德育、总务、宿管等处室,年级部、教研组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体同仁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奋力拼博、勤奋工作,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统筹安排教学工作


1、制定学期部门工作计划,并及时印发,以指导学期教学工作。


2、在校行政的领导下,努力完成教务处日常事务工作,根据教师人员结构情况和班级编制,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征询、交换学科意见,落实安排好教师课务,为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转做了大量的工作。


3、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努力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同时,根据课程标准,安排课时,排好课表,以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4、布置学期工作,安排学期活动,明确工作要求,并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好各科的教学计划。


5、着力学校教改班级团队建设,内容涉及新生入学教育、起始年级小组建设展示、全校优秀合作小组展评活动等。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强化领导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以身作则,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乐于奉献。围绕学校“导学案”教改继续重点抓课堂教学改革,以教学现场为载体,随堂听课,做到“及时看,课上听,随时查”,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全学期安排各类听课活动达120次之多。


2、进一步以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围绕年级部备课组、教研组、全校教师三个层面开展“有效教学”,结构化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诸环节使课改深入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


3、加强教学过程的检查,及时收阅教师的听课记录、导学案(课前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笔记,抽查了学生作业,观察教师的随堂课,定期了解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分析检查情况。


4、组织做好学科素养检测,精心安排拟题,周密实施过程,不断完善监考、巡视守则,使命题、监考、阅卷、成绩统计及质量分析等相关工作不断规范化;突出学科素养检测质量分析管理,并分不同层次不同人员不同要求召开质量分析会,交流情况,分析问题,确立目标,提出打算。


5、针对起始年级的实际情况,编印校本教材《赢在起点》,通过部组、学校多种渠道组织落实课程内容;协助德育处组织其他年级学生开展励志班会活动,疏导心理、鼓舞信心,明确目标,提出要求,增强干劲。


6、通过学情问卷调查,组织学生参与评教活动。


三、大力开展各类活动


1、学习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改活动要求,以探求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集体备课、课前备课、听课、评课制度。


2、围绕“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序安排了推门课、跟踪课、优质课、汇报课活动。


3、开设教学开放活动,借赛课、能手课的契机,接待了旗市兄弟学校、教研机构领导、教研人员的听课指导。


4、组织新教师座谈会,敞开心扉交流感受,促进他们尽快成熟,以便不断增强我校教学发展的后劲。


5、开展全校各年级的“培优辅差”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成效。


6、重视学校各学科的知识竞赛,有活动安排,有过程材料,有获奖通报。


7、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旗市区级各项竞赛活动,经典诵读团队、初中男女篮球队等多有收获。


8、坚持“午间课前快乐十分钟”活动不动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塑造着学生良好的素养品格。


四、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1、认真做好了教材的征订、装运、分配、发放、调剂工作,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全面实施“阳光分班”工程,做到了招生、编班的公正、公平、公开。


3、规范图书借阅制度,采用集体借阅与个人借阅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学生借阅。


4、为学校和全校师生服务,做好了2015年报刊征订工作。


5、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尽可能发挥信息技术组、实验室功能作用,力争做到了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全新开展,教育网络班班畅通、理化生仪器如期归整入架。


6、认真做好教学档案整理工作。根据办公室的要求,安排相关人员,落实相关责任,按时完成了教学档案的整理装订工作,确保了学校旗市两级督导评估的验收检查。


7、进一步规范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学生复学、休学、转学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并在学籍管理人员处备案。


8、与教研室、办公室、德育处、总务处积极配合,参与了学校考评创优、升级的组织工作。


五、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


1、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加大业务培训,提高整体教师的业务素质。


2、完善各类功能教室,加强功能教室管理,发挥功能教室作用。


3、加强音体美科技*辅导,建设多样学生团队,创办特色学校。


总之,教务处工作是一项很繁多的工作,只有认真、细心才能做好,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一贯作风,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注重配合,争取能做得更好,为促进学校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三


教务处在上级相关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期初提出的学校办学思路及具体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出色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及时全面准确地为学校领导提供教学信息。


一、教学检查常规化,切实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狠抓教学“五认真”。一年来教务处严格执行扬中市教学规范,对全校教师的导学案审批、听课笔记和作业批改、辅导、上课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反馈。对于存在问题,有的进行个别交流指导,有的通过年级和教研组进行指导并限期改正,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的成长。我们始终把教学“五认真”作为平时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规范,从高处要求、细处入手,力求每个环节都能出效益,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在一年来的教学中尝试了高效课堂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为了使教学常规得以更好地贯彻落实,一年来我处严格安排新课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大了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对课前预备、教师拖堂、不按时进课堂、随意调课、早读课等各项常规性检查,以表扬优秀、纠正不足。教学常规的规范实施促使广大教师更加重视研究课堂教学技艺,实施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素质化、教学过程优质化已成为我校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


3、多方收集信息,及时进行教学总结。


教务处一年来召开了多次教师教研座谈会和两次送课下乡活动,全面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送课、课后研讨交流,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处理教材、安排教学、


备课教研、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专业水平,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我乡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高,听取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及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定期进行家访,并不遗余力地作好答复与落实,以更好的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工作。


4、加强督导力度


一年来,我们专门对各备课组电子备课的教学案及各人的个性化教案进行了检查,对各班级的学生作业进行了抽查。对检查情况逐一登记备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找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促其整改,受到了明显的效果。对做得较好的备课组及个人我们及时通报,公开表扬。


二、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师资队伍建设事关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我们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改能力搭建学习、展示、提高的平台。


1、校本培训与外出轮训相结合。学期初在学校统一安排下进行了教学人员新课标培训学习,并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新课程、新动向、新标准”的课堂教学比武,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反思、案例、论文、课件等的评选活动,合理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极大的推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青蓝工程”走向深入,青年教师提速发展。


“青蓝工程”正由点向面,由表层向纵深发展。“老带新”工作扎扎实实,轰轰烈烈,新老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一年来初,开展了一次骨干教师人人公开课活动,期中还进行一次青年教师能力测试,很大程度上锻炼了青年教师,有效地深化了教学改革,掀起了教改教研的*,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3、开学初对各教研组的工作规范作了要求,强化了教务处对教研工作的意见,对各教研组、各位教师一年来必须参加的教研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定期教研及时掌握最新的最权威的教学信息,同时校内也加强集体备课,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目前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已由学校要求逐步转变为教师自觉行为。


4、为了创设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快速成长,我们要求35岁以下老师每人写一篇教学论文,并鼓励他们参加全市、省论文评比。我们共组织了数十篇论文参加省蓝天杯论文大赛,有近一半的论文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励,极大地鼓舞了青年老师参加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在广大老师中开展了教学基本功比赛。


三、重视文体工作,确保“两课、两操”安全高效


一年来我们加强对文体组的领导和管理,规范音乐、美术、体育、劳技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保证了活动课的活动时间;加大对课间操、眼保健操以及课外活动的管理力度。


四、狠抓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能力,师德为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在教学工作中,它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年来,教务处依托班主任例会、校本培训等形式积极开展师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教育*思想,提高全体教师法制意识,提倡建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1、“老带新”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实效性。


2、备课组活动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


3、组内研讨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尚需不断挖掘潜力,提升组内研讨课的功效。


一年来即将过去,我们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学期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力争使教务处的各项工作更上层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把我校打造成作出更大的贡献!


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开始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要想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确立办学方向和定位



优质高职院校应该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充分发掘、挖掘不同行业中需求较大的人才,实现工学结合和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市场运作、尽早地融入其中,减少就业的门槛,增加就业的机会。



二、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环境



优质高职院校需要整合各种资源(课程资源、师资资源、班级资源等),使其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共同平台。同时,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环境上,应该具备符合职业培训要求的实验室、创业实训中心等条件,以促进学生的技能知识应用及实践能力的锤炼。



三、营造优良的教育氛围



既是高职院校的传统管理原则,也是当前适应社会变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必须以优质教育教学为中心,在教师科研和教学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四、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完整、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评价标准、教学流程、实习实践等方面下足功夫,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谋求自身发展,为学生实现未来职业规划铺平道路。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雄厚,是保证优质教育的核心。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在聘任教师方面进行创新,开展“以企业为依托的人才造就模式”,与社会资源建立更多宣传和合作联系。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评估、奖励与激励,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六、认识到国家建设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事业必须得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也是推进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就需要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积极回应时代要求,推动高职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总之



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各部门的良好合作。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人才的快速崛起做出贡献,切实做到“服务为本、质量至上、知行合一、开放创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有了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相信中国优质高职教育事业的未来定会更加辉煌!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双师型”教师 培养 工作总结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总结应该怎么写?如果实在没有头绪,不妨看看下面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总结(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地方职业学校都在实施教育的“品牌”战略,让“品牌”教师支撑“品牌”专业,让“品牌”专业支撑“品牌”学校。而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所谓的“品牌”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指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我们的职业教育水平,办出让人民、让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和 市场经济 条件下的需求,我校及时制定《涡阳县职高“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方案》,按照职业教育应注重实践环节,努力促进“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理论与技能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的培养思路,加强领导,周密组织,认真落实“双师型”培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确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几年来,学校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 工作计划 ,抢占教师队伍建设的制高点,建设”双师型”队伍,为此,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方案》,明确了”双师型”的标准和培养目标,鼓励教师拔尖积极打造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积极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采取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传授,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双肩挑,组织教师专业技能考试等方法,提高 双师型教师 动手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及时地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于教学之中。

同时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面向社会选聘学历较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加快专业知识的更新;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形成了尊重人才,人才乐于奉献的局面,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加快”双师型”教师进步成长

学校明确要求专*“双师型”教师要在学历和技能上实现双达标,理论课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专业课教师至少获得本专业工种的1至2个 技术等级证书 ,向“双师型”发展,通过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使”双师型”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有成就感,目前他们中的多数已成为学校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科研骨干。

四、制定标准,落实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使教师不断成长,培养一批思想作风扎实,教学水平较高,教研能力较强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发挥”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学校制定”双师型”考核办法:考核满分100分,考核项目与分值如下:

1、思想政治素质20分,

2、教师和学生*测评10分

3、教师专业技能测试40分

4、学生专业技能测试30分

5、加分项:有下列情形在考核中直接加分:

(1)、当年取得国家承认的 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加4分

(2)、.承担与专业有关的教研课题,研究效果明显,受到奖励,省、市、县、校分别加4、3、2、1分。

(3)、省、市、县、校级论文分别加4、3、2、1分。

(4)、参加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并获奖,省、市、县、校分别加4、3、2、1分。

(5)、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并获奖,省、市、县、校分别加4、3、2、1分。

(6)、参加校级以上教学大比武,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加4、3、2、1分。按照这个标准,每年考核认定一次,使”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目前我校基本保证每个专业具有2名 中级职称 以上的教师,基本拥有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实现学校 可持续发展 提供人才保证。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总结(二)

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立足我校实际,全面贯彻“修身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我部门积极落实“师德高尚,素质全面、技能扎实、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我部门积极主动开展各方面工作,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1、明确目标,把握方向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发展“双师”,从职业院校来看,对这一概念就有着很多的表述。综合这些概念,我认为本部门的“双师”必须是既能掌握专业技能(技能要与社会接轨,时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和实用的技术,同时需具有良好品德,能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 人生观 和价值观,并且后面一条更为重要。

这一目标有这样两种含义:第一,本部门的“双师”是“认人不认证”,即对教师有多少专业 资格证书 并不看重,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检验是否真正具备了“双师”的能力。第二,让本部门教师都持有这种观念,一方面促使教师不要为了证书而学,而是为了丰富自身而学,杜绝伪“双师”的出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激励青年教师,给他们一个公平的环境。撇开证书和职称的束缚,尽最大可能体现出优劳优得、多劳多得的用人机制。

2、引进校外*教师我部门专业多、学生多、专任教师少,为了缓和这种矛盾,我部门选择从校外引进*人员。*人员一般都是外校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我部门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我部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确保*教师也是“真双师”。

3、与企业 联合培养 我部门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将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堂教学和校内管理工作上,使教师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教师走进企业一线是一种简单和实用的方法。所以,我部门积极联部门各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一年多时间来,我部门先后与 江淮汽车 有限公司、合力叉车、合肥锻压厂、美菱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部门。将企业的一些师傅和我部门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确保教师的技能水准与时俱进。今后,我部门还需不断拓展教师实训企业,让更多的教师下厂锻炼,并且要找到对口单位,逐步实行全程式培养、交互式培养、提高式培养、强化式培养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4、完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奖惩机制

(1)参加相关进修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进修培训的教师在学校给予奖励的基础上,部门部根据实际对教师也要给予一定奖励。

(2)对有“双师”能力却没有相应证书的教师,部门部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帮助他们成为“真双师”。

(3)在专业技术 职称评审 中,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给予优先推荐。

(4)鼓励教师自学,获取职业技能资格。鼓励教师参加 企业培训 工作,获得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对这部分教师要加大奖励幅度。

(5)对于一些只有相应资格证书而没有真正能力的“伪双师”,一经发现,在其未达到要求时,不再安排其课程并且不再享有部门部任何福利。

以上是我部门近一年多时间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的一些总结,在工作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过程中也有许多遗憾。今后,我部门将一如既往的在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这一方向的指引下,根据环境不断调整自己,逐渐修正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弥补遗憾,让我部门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总结(三)

为切实加强R18;双师型R19;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型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结合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先将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成立双师型教师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陈校长亲自担任,由常务副校长人任副组长,具体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期间组长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双师型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样的思想已在全体教职工扎根发芽。

二、现状

目前我校教师91人,双师型教师只占专任教师的20%。按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指标体系》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6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的要求,我校专任教师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距离。通过进一步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力争在20XX年底,使我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队伍的90%以上,同时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对所任教的科目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能应用于各种教学环节。

3、管理能力:熟悉企业或行业的管理规定,具备指导学生参加本专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

4、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三、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学校选派教师脱产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自20XX年我校共参加骨干专业课教师省级培训16人次,参加市级培训8人次。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二)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与考核

1、每学年学校安排5名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学习并参加技能等级考核。今年,我校佟桂敏、李焕焕、李勇、韩建军、秦艳玲等五名教师通过计算机高级操作工技能证书。

2、在教学和生产实习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训练,与学生一起参加技能等级考核。

3、每学期学校请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1-2次。

(三)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学校严格落实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两个月的规定,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抽调部分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今年我校选派了周春红、李玉光教师在方正国际进行实践。

2、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学校每年安排1-2名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在实践中学习企业里的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企业的发展动态,为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奠定基础。今年我校安排袁德为在学校实训工厂担任生产部主任,指导工作。

3、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教师比例。

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学校稳定的*教师。

(四)通过校本培训,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量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每年安排1-2名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习实训车间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五)畅通渠道,加强教师职称认定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学历提高,学校与武汉大学合作,全方位提高教师学历结构。今年中王彦德与李宇光正式在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生毕业。

学校与长丰教育联系,为我校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认定。

学校与人事局联系,为我校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教师职称认定10余人。


;

以上就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培训总结 教务处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好上学。

标签: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c)2025 www.wyfx20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