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升华:为何孩子学习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临时抱佛脚”?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04-04
金升华:为何孩子学习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临时抱佛脚”?
金升华:为何孩子学习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临时抱佛脚”?
新学期开学第一周
孩子斗志昂扬,设定这学期要达到的目标,比如托福考到100分,学校的GPA全A。不仅如此,还列出了每天的学习计划,细致到每个小时、每分钟的安排,可谓清清楚楚,妥妥当当,不浪费任何一秒。更可贵的是,能按照安排,认真落实。每天看孩子全情投入的样子,您无比地感动和欣慰,对孩子信心满满。
开学两到三周后
吃完晚饭,孩子要坐沙发上看会儿电视,说是消食缓解疲劳,就这样一个小时过去了。好不情愿地坐到书桌旁,开始学习,但没写两笔,就有些犯困,便拿出手机刷朋友圈、跟同学聊天,打游戏,或处理一些社团里的杂事儿,不知不觉间又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等真正回过神来发现已经快十点,于是疯狂地赶明天要交的作业,总算一点前写完,直接倒床就睡了,然而其他的事儿啥都没做。您虽然心理有些失望,但看孩子挺忙挺累的,也跟着心疼。
期末考试前一周
孩子状态十分焦虑。回家后天天抱怨复习任务特别重,又要复习,又要赶paper、做presentation。一边忙活作业和复习任务,一边吐槽学校老师很水,要考的东西上课都不讲,大作业全都堆到最后几天才留。每晚都熬灯油,后半夜两三点才睡,您也跟着着急。但无论如何,期末考试总算结束,孩子都快虚脱了。回头看看成绩,虽然不是全A,也就只有两三科是B,还算没白忙活,差强人意。您心里觉得也还可以。
期末考试后两周
第一周放松休闲,说是前段时间复习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整一下。但第二周一开始,发现该周末有个托福考试,就在眼前了,于是疯狂地突击,背单词、刷题,忙着看口语写作模版和答题套路。结果最终托福考了个88分,虽然没达到100分,但一学期啥都没学,能考这分,还能接受!您似乎也跟着松了口气。
但,此刻我们不妨驻足思考,同样的画面是否在上学期、上上学期,甚至三年前就发生过呢?如果是的话,那孩子已深陷拖延症的黑洞之中,但却不自知。
表面上,拖延症看似无大碍,因为最终等到deadline的逼近,孩子们都会启动全情投入的模式,在一番疯狂追赶之后,其结果往往并不会太差。然而,这差强人意的背后,确是暗流汹涌。
危害一:一旦拖延成功,没造成大的损害,就会不断进入拖延的死循环。
本来孩子有潜力,能得到更高的分数,一旦拖延,最终结果只能是差强人意,留下遗憾。比如,本来托福能早早刷到110+,但每次都是考前突击,一直在100分左右徘徊;本来高二的暑假应去夏校,并开始准备文书和各类申请材料,却因为拖延,只能继续刷SAT和托福,把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备考上,其他各项准备比较仓促。于是申请时,本来能申请前30的学校,最终只能去前50或前70的学校。
危害二:一旦拖延失败,其结果是心理上的全线崩溃。
一部分孩子会觉得反正追赶无望,不如直接放弃,啥都不做了。打算出去读语言、或者延一年出国,或是随便去个大学,大不了再转学。另一部分孩子会心里依然执着于自己内心的目标,但同时也感到无力回天,非常无助,每天陷在强烈的自责、不断地自我否定、焦虑和抑郁之中。每当拿起书本想要投入学习的时候,都会被内心的焦虑和纠结扰乱心绪,根本没有办法全情投入,于是,本来可以得到差强人意的结果,却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使结果更糟。
这显然与我们最初送孩子出国的愿望,希望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希望他们能够学会独立生活,希望他们能够胸怀世界的梦想背道而驰。与我们最初的期盼,期盼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自律、自信、坚强、积极向上、不断突破自我的目标相距甚远。
拖延症真的太可怕了,一定要从现在开始立刻改变!
要想治疗拖延症,必须先了解孩子拖延的各种心理因素,以便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拖延心理一:不想吃苦
无论大人孩子都有及时行乐的心理,不喜欢做费神费力的事情,加上身边诱惑多,似乎哪一项都比学习有吸引力,于是找尽各种借口逃避学习,说学习没有动力。但实际上就是不想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没有勇气挑战自己。即使出于好奇心,能够凭着新鲜感学几天,也坚持不了多久,最终选择逃避拖延。比如:写托福的阅读作业,老师要求精读,查单词、分析句子。孩子前两天还可以坚持,但过了新鲜劲儿,就打退堂鼓了,因为太苦。于是拿出手机开始刷朋友圈、看抖音,打游戏,就这样阅读的学习被拖到了最后。
解决方案
隔绝诱惑、强硬管制、制定惩罚措施。不要怕伤害孩子而一时心软,给他留下有空可钻的印象,而是要让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如果不做,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每天背单词,强制收走孩子的手机,锻炼他的专注力,并且要坚持陪伴孩子,当天的单词如果不全部背完,完成打卡,则不能睡觉。如果孩子做不到,要实施对孩子构成威胁的惩罚,比如扣除零用钱,不能出去和同学聚会等。但切记,一定要言出必行。这是一场毅力的对抗,只有父母够坚定,孩子才能更勇敢。
拖延心理二:逆反
通常为了克服拖延症,家长们都会选择第一种解决方案,然而其结果是,孩子们会觉得父母太过严苛,总是在强迫自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时间一长就形成对父母的叛逆心理。父母越想让自己做什么,孩子就会唱反调,非不做。比如:父母非让我学托福,我就是只写学校作业,就不做托福。父母大周末非得送我去上课,天天让人催着我打卡,交作业,还没收我的手机,好,那我就浑水摸鱼。
解决方案
“普雷马克原理”,俗话叫“打一下给一颗糖吃”。在孩子做完一件不喜欢的事情之后,让他做一件非常喜欢做的事儿。比如:跟孩子约定好,只要在半小时内完成今天的单词背诵任务,就让孩子尽情地玩儿15分钟手机,到时间及时将手机收回。或也可跟孩子约定,如果周一到周五,坚持完成规划老师所留的全部托福学习任务,则周六下午到晚上,可以不做任何安排,让孩子彻底放松休息,想干嘛干嘛,不唠叨也不批评。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做事要高效,自己艰苦付出之后,就能得到一定的回报。
拖延心理三:畏难
要做的事儿太多,感觉完不成,那不如干脆不做了,能拖就拖。比如:孩子晚上回家,想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儿,发现要写语文和物理卷子,professor又新布置了一篇论文,还要刷一篇托福阅读和听力,再背一个list单词,事儿太多了。于是孩子通常的做法是,只做语文和物理卷子,因为第二天交。professor的1000字论文太烦人了,但下周五才交,有时间拖。托福的那几样作业,反正不做也不影响GPA,算了,拖吧。于是就出现了考前一周近乎疯狂的学习状态。
解决方案
“先5分钟,再15分钟”法则。比如:放学回家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5分钟时间写下今天要做的任务,每项任务及所需要的时长,如下图:
任务列好后,开始按照哪项任务最能在15分钟内完成,或最能以接近15分钟完成为标准,进行排序,排序后如下图:
按照这样的排序12点前孩子便能完成全部作业。而且时间投入由少到多,孩子会觉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更多的任务,于是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并且将第二天需要提交的任务放到最后,也会催促孩子提高完成前面任务的效率。
拖延心理四:对未来缺乏实感
孩子常想,父母天天说让我考美国前三十的大学,托福要考到110+,SAT要考到1500+,但我怎么才能考到这个分数呢?太虚无飘渺了,感觉根本没啥概念。何况我现在才上新高一或新初三,最终申请是两三年后的事情,我有必要这么着急吗?还是先好好享受我的高中生活,等到最后再说吧。
解决方案
逆向规划,把愿景转化成行动。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倒着思考,准确计算开始实施计划的时间。比如:托福要达到110+,SAT要达到1500+,其他先不说,单词要熟背《四级》、《托福4300》、《佛脚词》、《托福红宝书》、《SAT3500》五本书。这五本书加一块有约170个list的单词。前四本书要背三遍左右才能倒背如流,而3500难度较大,要背五遍左右。总共算来大概有600个list,按照一天一个list计算,共需大概600天。从刚上新高一到高二暑假前,孩子大概有20个月,也就是600天左右的时间。如此看来,如果孩子有要上美国前30名校的决心,就一定要从今天起背单词。
拖延心理五:完美主义,害怕失败
这是拖延症最严重的一个级别。孩子对自己有很高的目标和期待,也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到,但当看到因为拖延,备考时间越来越少,离分数目标越来越远时,孩子便会陷入一种近乎绝望的心理状态。害怕就算自己现在开始努力了,也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内心感到极大的失落、焦虑和痛苦。但又不甘心自己就此放弃、堕落下去,也知道自己明明还有一些时间,现在开始站起来,应该还不算太迟,但又不满足于差强人意的结果,每天处在无尽的纠结中。
解决方案
抛开一切杂念,现在立刻马上行动10分钟!所有治疗拖延症的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要做一件事的那一刹那,家长们从旁协助,督促孩子马上立刻行动起来,别再给自己五分钟疗伤的时间,别再看五分钟手机,也别再说先吃五分钟零食补充体力。就三个字,赶快做!并且就做10分钟,哪怕失败也没关系,第二天再尝试。但就这10分钟,要让孩子排除一切的干扰,完全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之中。其结果往往是非常神奇的,当孩子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开始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