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留学,父母一定要陪读吗?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04-04
中学生出国留学,最让家长头疼的,要数住宿这个大问题了。
如果是去英国和美国就读,由于公立中学不招国际留学生,只能去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大多都有住宿提供。而如果是去澳洲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的话,公立中小学和私立中小学对国际留学生已经完全开放,不过和私立学校的“寄宿大法好”不同,澳洲的公立中小学,基本没有学校可以提供住宿,只能选择寄宿家庭。
但是,澳洲和加拿大的优势是,父母可以选择孩子出国读书期间进行陪读。
那么,对于中学留学生来说,是选择寄宿家庭好还是选择学校住宿更好?还是父母陪读更胜一筹呢?
“12到18岁,并不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
而是最难搞的青春期。”
我们先确定一下中学留学生的年龄。本文所谈到的国际留学生,是12岁-18岁之间选择出国读书的群体。
为什么要着重提及中学生的年龄?因为我们在送孩子出国读书的时候,需要首先考虑的,是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12岁到18岁,并不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而是人生最纠结、最难搞的青春期。
1青春期少年要经历跟父母的“斗争”
少年们从心理上开始想学习自立,远离父母;一方面,又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指导,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特别难以摆正这个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难搞定的原因之一。
从生理上看,青春期的成长阶段,身体的发育非常迅速,迅速到孩子自己可能都没有预期到,所以会十分惊讶,甚至困惑。
而身体的变化,生理的变化和心理上的变化,并不见得是步调一致的,所以,青春期孩子在这几年中自己对生活,对身体的理解和纠结,很难找到答案。
那么,在这个关键的6年时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2文化环境对青春期少年有极大影响
如果一直在国内读书,文化环境没有改变,再加上中学读书的压力,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在国内读书,只要跟父母斗争,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孩子到了国外,除了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整个文化背景和大环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西方文化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是以人性发展为主,到了中学这个阶段,学习压力比之国内,要相对轻松。主要是作业不多,所以,青少年还是有很多时间发展自己的业余兴趣和爱好。
而国外青少年所崇尚或者潮流的很多东西,对于国内的孩子来说,是超出我们的想像和标准的。
踏入异国他乡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就面临着调整和消化这些不同的挑战。
“ 父母陪读是中学生出国留学的第一选择。
”
鉴于这两个重要的背后因素,阿凡姐的建议是:
父母陪读是中学生出国留学的第一选择。
父母陪读对于中学生的好处,简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首先,孩子至少还是能和父母一方住在一起,这对孩子心理的安全感来说,无疑是第一位的,最好的给与。
父母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孩子在饮食,居住等问题上,也可以充分的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关爱。
父母在国外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和感受,对国外生活的理解,在孩子碰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也可以用更加实际和更加有理解力的方式来回应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至于父母陪读的缺点,主要集中在父母这一方。因为长期的夫妻两地分居,加上生活环境的变化,会有疏离感。好在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家庭的凝聚力比较强,另外孩子假期也可以带孩子来回度假,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对于单独居住在国外的一方父母和孩子,也容易形成特殊的矛盾关系。如果父母在国外语言不好,又不善于社交,容易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强烈的控制感会让孩子感觉压抑,而从而潜意识形成反抗,与青春期的叛逆很容易混淆在一起。
尤其是孩子如果学习成绩欠佳,父母的心情会更加消极,备受煎熬。
譬如有的父母会想,我牺牲了自己夫妻生活在一起的可能性,把爸爸/妈妈单独留在国内(尤其是爸爸,单独留在国内的问题每个人都懂得),在这里伺候你吃穿,你却学习这么不上进,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浪费了,小兔崽子你对的起我吗?
这个时候尤其妈妈特别容易心态不好,老公单独一个人在国内打拼,这边孩子学习不好不省心,自己在国外又语言不过关…
所以,父母陪读的状况下,需要父母有比较强大的心态来面对未来夫妻分居的4-5年状况。
是比寄宿家庭要好的一种方式。”
除了父母陪读,排在第二位的当属在学校住宿。
如果父母没有条件陪读,那么尽量选择学校住宿,而不是选择寄宿家庭,孩子越小越应该学校集体住宿。
阿凡姐的这个观点,其实是跟当前的主流观念趋势完全相反的。
为什么我会大张旗鼓的主张学校住宿而不是寄宿家庭?
还是跟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关。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准备练习独立,为未来做好远离父母独自生活做准备的重要时期。
所以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很大程度上是愿意跟父母对着干,以证明自己很优秀了;或者是瞧不上父母的一举一动,认为自己才是最优秀的存在。
所以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有的事后冷嘲热讽,父母反而应该心中暗喜,这是孩子们有自己想法和自己独立意识的冒头举动。
家中有青春期或者有过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知道,他们在12-18岁期间,宁愿多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也不要和父母坐在一张桌上认真的吃饭,沟通自己的想法。他们多半是沉默寡言的吃完饭,钻进自己的屋里就不出来了。
他们钻在自己的屋里,要么跟同学聊天,要么打游戏。假期的时候,三五成群的约在一起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闲逛,踢球或者做些出格的举动,以证明他们是受同伴接受和喜欢的,是被朋友们接纳的。
所以,即便是呆在家里都不愿意跟父母沟通的青少年,把他们放到一个陌生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家庭环境中,让他们去适合别人家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对青少年来说,十分艰难。
而在学校住宿,面对的是同龄的孩子们,没有父母的约束管教,跟同学们呆在一起,自然是开心的。当然不用担心的是,学校有各种规章制度约束着他们,所以,集体生活对于中学留学生们来说,是比寄宿家庭要好的一种方式。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被同学和群体所接纳,是首要任务。
寄宿家庭过了一段时间后突然特别冷漠,
自己却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最后我们说说寄宿家庭的选择。
寄宿家庭的好处,我们都知道,可以最近距离的接触本地文化,了解留学国家的本地人的生活习惯,风俗,对于留学生活来收,增加一些阅历和经验。
这真真是极好的。
可是真相是,无论美国,加拿大还是澳大利亚,本来就是移民国家。你的孩子所去的那个寄宿家庭,很有可能依旧是亚洲家庭,甚至可能是中国家庭,或者中东家庭等等,虽然体验了不同文化和习俗,但是不见得一定体验的是原汁原味的欧美式文化。
另外,阿凡姐相信,每个寄宿家庭申请有资格接受留学生的时候,都有经过权威部门的认定和测试。所以,可以确保,大多寄宿家庭是友好的,友善的。这也符合欧美中产阶级们一贯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事的方式,都比较随和,容易打交道。
但是,我这里提到了但是……
我们祖国传统文化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做父母的,心理都有点数。华人的传统文化,就是对孩子照顾的细致入微,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家务事宜,其他人情世故,家长里短的事情,都可以忽略不用考虑。
现在出国的中学留学生家庭,估计有七成家里是有保姆或者钟点工阿姨做家务的。那么孩子们自己动手整理家务,帮忙劳动的思想意识非常差,甚至可能什么都不会。
这种情况下来到寄宿家庭,很多中学留学生会自然的遵从家里的模式,你们都要为我服务,伺候我,我只要学习就好了。
所以放学回来,如果寄宿家庭热情的招呼一句,今天在学校过的怎么样?
哦,挺好的。就这样一个聊天的机会就错过了。
然后留学生就进了自己的房间了。
我们的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一般吃完饭,抹嘴就走。不是保姆收拾餐桌,就是父母收拾餐桌,反正跟自己没关系。
这个习惯带到欧美国家,是最容易惹怒寄宿家庭的行为。
因为欧美的文化习俗,吃完饭要说一句,我吃好了。饭做的很好吃,谢谢!
然后一定要把自己的碗碟拿到水槽,用水冲好,放入洗碗机。
在餐桌上要跟寄宿家庭聊天,尽量呆到最后,帮助清理餐桌,倒垃圾,甚至拖地等。而不要认为,自己付钱给了寄宿家庭,就是让他们伺候我的。
这是寄宿家庭和中国留学生们最大的矛盾所在。
有很多留学生都会吐槽,在寄宿家庭的主人们过了一段时间突然特别冷漠,或者让留学生们突然搬离,而自己却一头雾水,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其实真的是因为各种文化不同,礼仪不同,寄宿家庭已经觉得留学生实在不懂得珍惜这样的生活,双方的误解已经很深了。
也有很多留学生实在无法忍受寄宿家庭的各种奇葩生活规定,还有饮食习惯等等,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换寄宿家庭。这样孩子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所以,在选择寄宿家庭的时候,留学生们和留学生父母们,一定要对寄宿家庭的要求描述越详细越好。
譬如你如果喜欢印度菜,可能会选择家里能有机会做印度菜的;
譬如你喜欢家里安静,人口少,建议会选择家里只有一个单身或者老人居住的;
譬如你喜欢家里也有青少年可以交流,那么就会选择寄宿一个有孩子的家庭;
譬如不想起个大早倒三次公交车,那么就选择一个离学校近的;
等等,各种要求都提前想好填在表格里。
讲真,在国外,各种短期留学的寄宿家庭还算比较好找。能够接受留学生长期居住的寄宿家庭,配合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数量,真的算是少的可怜。
在有限的寄宿家庭里,再找到适合自己的寄宿家庭,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菩萨面前多多跪拜几次,求菩萨给你运气了。
哈哈,开玩笑。找到合适的寄宿家庭,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留学生自己能够适度调节自己的生活习惯,给寄宿家庭留下好的印象。
最后,祝中学留学生们在国外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