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学,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好上学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好上学

>

职校资讯

>

学习经验

鸿门宴古今异义解释(鸿门宴文言文的古今异义)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2-08-18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通假】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2.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3. 秦王必说见臣(《荆轲刺秦王》)

4.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5.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6.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7.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8.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

9. 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10. 卒起不意(《荆轲刺秦王》)

11.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12.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13. 要项伯(《鸿门宴》)

14. 沛公奉卮酒为寿(《鸿门宴》)

15. 不敢倍德(《鸿门宴》)

16.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鸿门宴》)

17. 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

18.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古今异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4.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荆轲刺秦王》)

5. 持千金之资币物(《荆轲刺秦王》)

6.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

7.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荆轲刺秦王》)

8. 诸郎中执兵(《荆轲刺秦王》)

9.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

10. 左右乃曰(《荆轲刺秦王》)

11. 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12. 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13.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

14.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荆轲刺秦王》)

15. 沛公居山东(《鸿门宴》)

16. 约为婚姻(《鸿门宴》)

17.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鸿门宴》)

18.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19.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

20.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21.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2.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3. 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4. 前为谢曰/樊於期乃前曰 (《荆轲刺秦王》)

5. 函封之(《荆轲刺秦王》)

6.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7.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8. 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9. 籍吏民(《鸿门宴》)

10. 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11.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12.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13. 从郦山下(《鸿门宴》)

14. 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二)、形容词作动词

1. 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2. 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三)、形容词作名词

1. 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2. 其人居远(《荆轲刺秦王》)

3.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4.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四)、名词作状语

1. 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

2.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4. 进兵北略地(《荆轲刺秦王》)

5.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6. 箕踞以骂曰 (《荆轲刺秦王》)

7.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8.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9. 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     

10. 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    

11.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12. 头发上指(《鸿门宴》)       

13. 四人持剑盾步走(《鸿门宴》)    

14.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鸿门宴》)     

(五)、动词作名词

1.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2.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1.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

3. 使使以闻大王 (《荆轲刺秦王》)

4. 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5. 群臣怪之 (《荆轲刺秦王》)

6.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7.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8.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鸿门宴》)  

9. 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    

10.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11. 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一词多义】

安:

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居而天下熄

衣食所安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备:

青林翠竹,四时俱

前人之述

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日侍坐顾问(《送东阳马生序》)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薄:

薄暮冥冥

狐裘不暖锦衾薄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邻之厚,君之薄也

薄古厚今

鄙:

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蜀之鄙有二僧

越国以鄙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

比: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诸侯之列

敝:敝帚自珍

因人之力而敝之

兵:

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进兵北略地/秦兵旦暮渡易水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不及召下兵

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

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朝三暮四 只争朝夕

改朝换代 六朝金粉

班师回朝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测:入不测之强秦

变化莫测

陈:恐惧不敢自陈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诚:

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诚意正心 竭诚相待

帝感其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

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从:

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过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公从之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樊哙从良坐

弟走从军阿姨死

辞:

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假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旦辞爷娘去

辞曰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蒙辞以军中多务

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未尝稍降辞色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以次进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水落而石

不敢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予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

不复

酒食(《桃花源记》)

备他盗之入与非常也

当:

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当仁不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独当一面 当机立断

当务之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之无愧 老当益壮

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

长歌当哭 对酒当歌

豺狼当道 快意当前

螳臂当车 一马当先

旗鼓相当 万夫不当

木兰当户织/当窗理云鬃,对镜贴花黄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道:

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同道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旁门左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会天大雨,道不通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策之不以其道

得:

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得过且过 得不偿失

怡然自得 得不偿失

得陇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应手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诚能得樊将军首

余因得遍观群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臣愿得谒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便得一山

斗:斗一双,献与亚父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封: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封疆大吏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籍吏民,封府库

更:愿足下更虑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劝君更尽一杯酒

改弦更张

购: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

顾:

“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顾此失彼 顾名思义

顾盼生姿 顾全大局

顾影自怜 顾左右而言他

顾计不知所出耳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武阳/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拔剑四顾心茫然/不屑一顾

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一见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革故鼎新 欲擒故纵

不经世故 非亲非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君安与项伯有故

百思不得其故

故听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不知子矣

求之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不如也  

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还柱而走

会:会其怒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会挽雕弓如满月

不期而会

击:击忽失

因击沛公于坐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声东击西

济:直挂云帆济沧海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世安民/劫富济贫

既:

“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既往不咎   既来之,则安之

一如既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

间:

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喽。

挑拨离间 间不容发

疏不间亲 伯仲之间

又何间焉

奉命于危难之间 遂与外人间隔

时时而间进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间不容发

见:

“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一见如故 真知灼见

见风使舵 见缝插针

司空见惯 见弃于人

见仁见智见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才美不外见(《马说》)

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秦王必说见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见

见秦伯/于是入朝见威王

乃遂私见樊於期

尽:尽收其地

尽信书,不如无书

发尽上指冠

就:

“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功成名就 高不成,低不就

避实就虚 按部就班

将计就计 慷慨就义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就

金就砺则利。(《劝学》)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举:

“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不识抬举 举国上下

举案齐眉 举目无亲

举棋不定 举不胜举

举世无伦

人如不能举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军:周亚夫军细柳/晋军函陵

至霸上及棘门军

上自劳军 /孤军奋战

困: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牛困人饥日已高

困兽犹斗

扶危济困

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攻城略地

略高一筹/略窥一斑

浮光略影

盟:山盟海誓/歃血为盟

与郑人盟

内:

“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由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内外交攻 五内俱焚

色厉内荏

勿内诸候

内无法家弼士

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秦将王翦破赵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拔剑撞而破之

破釜沉舟

气: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成五采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且为之奈何

年且九十/天子且至

且焉置土石 

穷:

“穷”的本义是“阻塞不通”。仕途上不通,则是“不得仕进,不能显贵”;生活上“阻塞不通”,则是“生活困难,无依靠”。走到“阻塞不通”之处,当然就是“到尽头”了。由此进一步引申出“走投无路”义,并虚化为程度副词“极,尽。”

人穷志短 穷形尽相

穷兵黩武 穷而后工

穷寇勿追 穷且益坚

穷乡僻壤 穷奢极欲

穷途末路 层出不穷

理屈词穷

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蝉则千转不穷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图穷而匕首见

复前行,欲穷其林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亲:亲射虎,看孙郎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临其境/必躬必亲

请:

“请”的本义是“请,请求。”,后又引申出“请求给予”义。

不情之请 请君入瓮

负荆请罪 束緼请火

另请高明

乃请荆卿曰

公将战,曹刿请见

请辞决矣

.阙: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然: 然不自意      

不然/然则天下之事        

项王默然不应

如:

“如”的本义是“像”。(取女孩学话很像大人,这是女孩学语言的先天优势,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故“像”义“从女从口”。)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突如其来 如饥似渴

如臂使指 如出一辙

如丧考妣

劳苦而功高如此

沛公起如厕

固不如也/天时不如地利

善:

“善”的本义是“好,美好”。“有道德”、“有本领”、“做得对”当然是“好”。有道德的人是“好人”。有道德的事是“善事”。做好人做好事是与人“亲善”,与人“交好”。做得对自然是令人满意的“好的行为、优点”,美好的一切都是让人“喜欢”的。

与人为善 善解人意

善始善终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从善如流

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不如因善遇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王曰:‘善。’乃下令

素善留侯张良

深:城春草木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不可测/博大精深

胜:

“胜”的本义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即“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当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山水古迹”。

不胜枚举 名胜古迹

胜友如云 不胜桮聊

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

臣不胜受恩感激

刑人如恐不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不胜杯酌

私:

“私”的本义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并进一步引申出“私情”义,“私情”当然是“偷偷地”喽。

徇私枉法 以私害公

公报私仇 结党营私

微服私行 中饱私囊

大公无私 床笫之私

假公济私 铁面无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乃遂私见樊於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肆:酒肆/枯鱼之肆

又欲肆其西封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秦师/出师表

师出无名/出师不利.

使:

“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鬼使神差 不辱使命

颐指气使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得一人之使

使老有所终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使以闻大王

唐雎不辱使命

素:

“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真情”当然是“朴素,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说:信言不美。

素昧平生 我行我素

素餐尸位 安之若素

训练有素 鱼传尺素

素不相识 甘之若素

素善留侯张良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孰:

“孰”的本义是“谁”。后借做“熟”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深透,深入”的意义。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孰与君少长

孰若孤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戍:三邺城戍/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虽: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虽欲长侍足下

虽死犹荣

.说:

“说”的本义是“说明,解说”,经过“解说”,就能“说服”别人(音shuì);还可形成自己的“学说,主张”。说服别人,当然很高兴,故又有“喜悦”之义,后写作“悦”字。

口说无凭 众说纷纭

代人说项 痴人说梦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范增说项羽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道听涂说

提: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涕:

“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独怆然而涕下/感激涕零/涕泗纵横

图:图穷匕首见

唯君图之

发奋图强

按图索骥

退:烛之武退秦师/不知进退

退亦忧

王:

  “王”的本义是“帝王”“天子”。作动词则有“为王,统治天下”之义,后又作为“臣子的最高封爵”。

霸王别姬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沛公欲关中

先破秦入咸阳者

亡:

“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亡羊补牢 亡国之音

亡不旋踵 亡命之徒

多歧亡羊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亡去不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望:

“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反义引申而为“埋怨,责怪”;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时又叫“望日”。

望子成龙 望穿秋水

德高望重 望尘莫及

望梅止渴 望其项背

望文生义 望闻问切

望洋兴叹

登轼而

吾令人其气

微:

“微”的本义是“微小,细微”。程度“小”就是“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贱,卑下”;势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没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故此义用于假设,我们不能感叹古人用词之巧。)由此义又可进一步引申出“隐匿”“暗暗地”等义。

无微不至 微不足道

微服私行 微言大义

见微知着 人微言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之奈何

乃为装遣荆轲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使子婴为相      

为击破沛公军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臣为韩王送沛公                      

为之奈何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君为我呼入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君王为人不忍    

若属皆且为所虏     

军中无以为乐      

客何为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     

我为鱼肉       

何辞为       

公为我献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谢:

“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闭门谢客 新陈代谢

敬谢不敏

长跪而谢之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幸:

“幸”的本义是“逢凶化吉,免于灾祸”。故引申出“运气好境遇好”。“天子所至”“非法取得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愿望”当然都是运气好;天子在宫里常常到“宠爱,宠幸”的妃子处,故又引申出“宠爱,宠幸”之义。

幸灾乐祸 三生有幸

妇女无所幸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灾乐祸

许:

“许”有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应允;一是表示不能确定的零数。

多许少与 以身相许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许之/许君焦、暇

安陵君其许寡人

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身许国

杂然相许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要:

“要”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两手叉腰形)。腰子就是肾,古人认为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东西,要点”,基本的东西都是“简要的”。腰子处在人体的中间,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拦住”后来写作“邀”。往褒义发展为“邀请”;往贬义发展为“要挟”,往中性发展而为“求得,设法获得”。

要言不烦 提要钩玄

达官要人

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留清白在人间

项伯

右:

“右”的本义是“右边(的手)”(甲骨文字型是一只右手的正面的形状。金文则加了一口,意为:这是一只吃饭的手,即右手)。“右手”的首要功能是吃饭时把食物送到口中去,所以“右”字有了“帮助”(这一意义后由“佑”体现)之义;古人又以右为尊,故引申出“尊尚”之义。

左顾右盼 左右逢源

无出其右 右族

乃曰:“王负剑!”

旁开小窗,左各四

用:吾不能早用子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木兰不用尚书郎

焉用亡郑以陪邻

遗:

“遗”的本义是“失掉,遗失”。用作名词则是“遗失之物”;遗失东西往往是“忘掉,忽略”了;失掉了的东西只好“留下来”给别人拣喽;由“失掉之物”的意义又可特指“排泄大小便”。由“留”义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给”“送信”“赠送”等义。

不遗余力 遗臭万年

遗风古道 遗世独立

道不拾遗 巨细无遗

手泽之遗 一览无遗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已:转转不(《河中石兽》)

尽矣(《狼》)

舟中人两三粒而

无能为也

以:具告以事       

籍何以至此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还军霸上,以待项王   

所以遣将守关者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请以剑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 

樊哙侧其盾以撞

项王未有以应  

意:而伤长者之意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

目似螟,意暇甚

因: 因言曰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       

因招樊哙出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引:秦王惊,自引而起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遇: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不如因善遇之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怀才不遇/不期而遇

再:

“再”是“两次,第二次”的意思(不要跟现在的“再”混淆)。

再接再厉 再衰三竭

再造之恩 东山再起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拜献大王足下

日再食

走:

“走”的本义是“跑,逃跑”。(古代的走叫“行”)引申出“奔向”。

走马观花 走投无路

走为上计 奔走相告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还柱而走

诸:

“诸”:一是“众多,各个”;一是“之于”。

诸恶莫作 放诸四海而皆准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诸郎中执兵

族:

“族”的本义是“同性亲属”。作动词是“灭族”。亲属都是同一“种类”(同姓直系亲属)。物以类聚,所以又引申出“聚结”之义,进一步引申出“众,一般”之义。

非我族类 名门望族

折而族之

父母宗,皆为戮沒

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左:

“左”的本义是“左边(的手)”(甲骨文其字型是左手朝上的形状)。一般人左手更不灵活,故引申出“不合,不帮助”之义。由“不合”义又引申出“不正”之义。

旁门左道 左右逢源

左右乃曰:“王负剑!”

置:

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之坐上

卒:

  “卒”的本义是肚子上的创伤。(甲骨文字型是外部是一“衣”字表示肚子。内里是交叉文饰,乃是肚子上的花纹,这是指狩猎或战争中搏杀后的伤口。)由于古代医疗技术差,肚子受伤意味着“死亡”,因而“卒”有“死亡”之义;这一意义后来写作“猝”表示突然死去,故后“卒”亦有“突然,匆忙”的意义。“死”就是生命“完毕”,由此进一步虚化为副词“终于”。

丢卒保车 身先士卒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坐:

“坐”的本义是人在席子上的跪跽之形,即“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既是“坐”自然就有“座位”,“坐”是不动的,故又有“止息,停留”义。

坐以待毙 坐吃山空

坐怀不乱 坐井观天

如坐针毡 正襟危坐

如坐春风

项王、项伯东向坐

因击沛公于坐

坐北朝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 用“……也”表示判断 

①此天子气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2) 用“……者,……也”表示判断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亚父者,范增也。 

③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⑤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用“为”表示判断

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 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Ⅱ倒装句 

1) 宾语前置 

①今日之事何如? 

②大王来何操? 

③沛公安在? 

④客何为者? 

⑤籍何以至此 

⑥何辞为?

⑦何厌之有? 

2)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贪于财货 

③具告以事 

④长于臣 

⑤因击沛公于坐 

⑥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⑦得复见将军于此 

⑧沛公欲王于关中 

⑨沛公军霸上 

3)定语后置

①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④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Ⅲ被动句 

1) 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沒

④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用“见”表示被动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Ⅳ省略句 

①沛公军霸上。 

②沛公欲王关中。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c)2024 www.wyfx20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