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学,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好上学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好上学

>

职校资讯

>

学习经验

铸刑鼎是什么(铸刑鼎现存)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2-08-17

如果子产只是前面所讲的在“国小而逼,族大多宠”复杂多变的局面下,闪转腾挪,那还算不上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最多是一个守成的、聪明的政客。子产的功勋主要在于他对郑国政治的改变。这个改革可以用九个字表示,为田洫,作丘赋,铸刑鼎。

为田洫,体现的是经济方面的改革。为田恤,就是“为田造洫”。洫是田间的水道,沟渠。《考工记·匠人》记载:“方十里为成,成间宽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此井田之制。”洫是沟渠,万亩土地之间的水沟叫洫。为田造沟渠干什么?就是纠正土地的边界,限制贵族的土地扩张。

前543年,子产在郑国推行田制改革,以此来应对贵族占田过限的情况。这次田制改革实际是二十年前子驷“为田洫”的继续。这种田制改革必然会牵涉到既得者的利益,子驷那次改革,就是因遭到丧田者的暴乱而失败。子产为田洫,更进一步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所以,虽然子产改革之后,受到猛烈抨击。不过三年以后,生产发展了,而且土地不均的现象得到改善,他们开始拥护子产的改革。

子产改革的第二个方面是作丘赋。“作田洫”后五年,子产又“作丘赋”。“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区。子产进行此项改革的52年前,鲁国曾“作丘甲”,郑作丘赋,是郑国统治阶级从此也要求“丘”所在的被统治阶级供应军赋了。这项改革主要是打破当时国野分界,把原来只有国人才有资格承担的兵役扩大到野人,这样大大扩大了兵源。兵源扩大,符合春秋末期战争发展的趋势,虽然,这次改革因为取消国人特权而受到部分特权阶级的反对和阻挠,但他还是坚定地将改革推行下去了。

子产改革的第三个方面是政治法制方面是铸刑鼎。公元前536年,郑简公三十年,子产 “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也就是将郑国的法律条文(“刑书”)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并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 子产的这一举措,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这一作法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转而确定刑法的内容,强调立法者对法安定性的决心,使民众对于主政者所确立的是非准则能够事先掌握,对于个人行为的后果能够有预测的可能性。刑书的公布,象征着“编户齐民”法律的诞生,不论在法制史上还是在社会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改革之外,子产还在政治上实行学而后入政用人择能而使和宽猛相济的措施

据《左传》记载,子产参与政事,反对向难以胜任其职的尹何委以重任,而能够选贤举能并且人尽其才。冯简子能决断大事;子太叔(游吉)外貌秀美而内有文采;子羽能了解四方诸侯的政令而且了解他们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贵贱、才能高低,又善于辞令;裨谌能出谋划策。所以,郑国有外交上的事情,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方诸侯的政令,并且让他写一些有关的外交辞令稿;和裨谌一起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可行;把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决定。计划完成,就交给子太叔执行,交往诸侯应对宾客。故此,很少有把事情办坏的时候。

有人说这体现了子产的民主决策和知人善任。民主决策在这里一定是滥用,但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力量,却是可以有的。子产执政的“团队”在当时的确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郑国人有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的习俗。有人提出把乡校废除了。子产不同意,说:“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是(这防怨)就像防止河水溃决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疏通河道,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子产有很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他晚年,他对子大叔说:“我死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此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了。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水柔弱,民众轻视而忽视它,就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宽厚的政策难以实施。”子产去世后,大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施行宽柔政策。结果郑国因此出现很多盗贼。大叔后悔了,说:“我早听从(子产)夫子的,不会到此地步。”发步兵去攻击沼地的盗贼,将他们全部杀灭,盗贼(才)稍微被遏止。

子产是郑国历史上少有的可以称之为政治家的执政卿,但是受环境所限,子产并不能改变“国小而逼,族大宠多”的局面,只能在其中谨慎地跳舞,平衡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郑国究竟没有改变所面临的根本困局。子产之后,郑国再没有这样的能人。而晋楚两大国对郑国的控制与压迫以及郑国七个穆族的内斗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因此,郑国此后更加削弱。

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这个时候,三晋中的韩国已经把郑国当做自己桌上的菜了。但郑国毕竟是一个有一定势力的国家,韩国也没有强大到一口能把郑国吃下去。但是韩国锲而不舍,为了占有郑国,他们先是把国都迁到豫西宜阳(今天洛阳市宜阳县韩城),然后又迁都阳翟禹州市),一步步地接近郑国,最后经过70多年的努力,于公元前375年,终于灭掉郑国,占有了郑国。

郑国从此战国的历史中消失。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c)2024 www.wyfx20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