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官网(中山教体局系统招聘教师)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2-08-11
中山集团化办学再提速。
9月9日,中山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北区中学正式成立。
9月8日,中山纪中教育集团托管火炬开发区一中、火炬开发区二中、民众中学、浪网中学4所学校,正式开展集团化办学——加上此前成立的中山一中、中山侨中、龙山中学三大教育集团,至此,中山教育集团已达5家。
这是中山教育版图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
在今年2月举行的中山市教体系统工作会议上,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彭晓新提出,中山力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建设10家左右教育集团。
7个月过去,这个五年目标已完成一半。
这个速度背后,有中山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也有外界中山教育改革的期待:“名校”托管下,集团化办学能否提升全市教育格局?
中山纪念中学火炬一中揭牌。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快与慢:2年多时间,5家教育集团
自1999年杭州市率先开始义务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探索以来,集团化办学热潮在全国多地兴起。从广东省情况来看,在深圳南山,广东第一个公办教育集团——育才教育集团于2003年就成立了。
中山集团化办学,起步其实慢了。
但推进的速度,中山是快的。
2019年,中山集团化办学实现突破:2019年5月31日,中山市集团化办学启动仪式在西区铁城初级中学举行。“中山一中教育集团铁城初级中学”成为全市首个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学校。
2年多时间过去,5家教育集团成立,中山集团化办学上“高速”。
后发者,可鉴前人之经验。在公办民办摇号招生、“双减”政策、鼓励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等教育大背景下,国家对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的相关改革势不可挡。
2018年12月底,中山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 快速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其中,教育集团内部招生联动最受关注。根据《实施意见》,由市属普高和镇区初中组建的教育集团,普高招生时将托管学校统一纳入“指标生”招生计划,并适度提高“指标生”比例。相比以往不少城市的直升生,此举不仅有效解决集团学校生源封闭问题,也对集团内部相对薄弱的学校带去一定的资源倾斜。也就是说,更多学校在中考增加了上名校、大校的指标生,而非对口直升一刀切,也是符合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的一大举措。
不少城市集团化办学出现骨干人才紧缺等问题。中山因地制宜,提出建立教研培一体化基地。《实施意见》提出,中山将托管学校确定为市级教研培一体化基地,以教学研究、教学竞赛为重点,为托管学校迅速培养一批市级骨干教师。
从这次集团化办学的路径来看,中山以“后发”优势,对前人经验做了总结,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更符合中山实际情况的政策。
中山纪念中学火炬二中学生。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强与弱:是“输血”还是“造血”?
“薄弱学校真能在挂牌后取得一定发展吗?”
这是不少家长对集团化办学发出的最多疑问。
当前,“有学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上好学”更是万众期待的诉求。
我们可以看看中山首个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学校的情况。自2017年开展集团化办学以来,2020年中山一中铁城中学(学校前身“西区铁城初级中学”)首届毕业生中考大捷,中山四大“名校”(纪中、一中、实中、侨中)上线率超30%,普高上线率近70%。
中山第一中学。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从直观的效果来看,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少意味着集团化办学的初衷达到了。但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尽管集团化办学对薄弱学校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有所倾斜,但生源依旧难以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是缓慢的。这也意味着,这种办学成效,其他学校未必都能够在短期内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而且最重要的是,升学率不能作为集团化办学成效的唯一考量。
对义务教育阶段而言,优质学校不能仅通过狭隘的“升学率”来理解,教育水平的提升、教师队伍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学校文化的形成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领域。也就是说,集团化办学是优质校向薄弱校的“输血”,但“输血”不是最终目标,而是通过全新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师资人才、科学的管理体系等新鲜“血液”的输入,激活薄弱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由“薄弱”到“优质”的自我成长。
此外,独立学校抱团开展集团化办学,一方面是响应国家的教育改革趋势,也是对教育资源进行调配的一个过程,这对区域内师资力量的整合、教育方法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这些方面来看,优质校对薄弱学校的文化、管理理念的输送,师资队伍的培养,才是真正意义上,家长对集团化办学成效的重要考量。
根据《中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山市0—14岁常住人口占比达15.69%,超6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中山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3.99个百分点,学位需求量在不断增大。今年3月,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彭晓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3年中山中小学学位已基本满足需要。
而与之相对应的,反而是师资队伍发展的难题。目前,中山市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资队伍扩充不能适应扩大教育资源供给的需要。集团化办学,将加快师资流动,整合资源培养更多优秀师资人才。从这点上看,集团化办学也是中山“万众瞩目”下的必然选择。
火炬区(含民众街道)集团化办学新任校长座谈会现场。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新与旧:集团化办学,治理能力是关键
中山近年来加快集团化办学,除了名校带弱校,“名校 新校”是否更有利于名校、强校文化和管理理念的输出?
探讨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把这一举措放在中山教育的版图里来看。
7月16日,中山发布关于《中山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草案的公示。公示提出未来15年中山教育设施专项规划。针对人口规模预测,规划至2035年,中山市教育设施服务人口为540-580万人,全市共有小学358所,可提供约49.63万个小学学位,初中167所,可提供学位约25.62万个。
从分布上看,小学阶段,中心城区规划新建30所,火炬区规划新建9所,翠亨新区规划新建22所;初中阶段,中心城区规划新建18所,火炬区规划新建6所,翠亨新区规划新建13所。相较西部、北部、南部组团,中心城区、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未来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更有大规模的兴建。
一个义务教育设施扩容、升级的时期已经来临。且不说接龙小学、古镇新徽学校等重建、移址的学校,新建的学校,就有香山小学、西区中心小学广丰校区、中山梅沙实验学校、光正实验学校等。校区的扩建、新建,也给集团化办学的下一步棋提出了新命题。
中山市第一中学校长王锡文曾建议,中山集团化办学有三种模式可探索。一是名校 新校模式,通过名校带动新建学校发展;二是名校 民校模式,发挥名校优势扶持民办学校发展;三是优质初中 小学模式,将初中优势延伸至小学,中学带动小学全面提升教学品质。
有业内人士提出,针对未来15年的中山教育版图,基于新建学校更便于名校输出校园文化和管理理念,建议针对新建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尤其是纳入中心城区、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等区域新建学校,花最少的力气,去做最优组合,实现抓一点带一片。
“不管是纳入新校还是薄弱校,对其他没有纳入教育集团内部的学校是否不公平?”家长梁晓欣(化名)有所担心,并希望最好实现“一镇一纪中”,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实现全市辐射。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是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需要好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时间去实践。按梁晓欣的期望,在优质校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加成员校的数量,扩大教育集团规模来满足现实需要。但一个同样现实的问题是,待成员校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优质学校的治理能力能否进化到与大型教育集团治理相匹配的程度,这也是集团化办学的一个考验。
中山市纪念中学。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远与近:集团化办学不是开“连锁店”
集团化办学,不单是挂个牌,应是学校格局和办学方式的变革,而非换汤不换药。
根据《实施意见》,中山结合该市实际情况,集团化办学组建模式暂定为托管型共同体和重组型共同体。目前,中山5家教育集团多为托管型共同体。龙头学校为集团总校,托管学校为分校或校区。集团内部采取一体化管理,由总校派员到分校担任校长,全面负责分校(校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由龙头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到分校(校区)任职。
“要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要坚持拆墙,不是筑墙。对校区校长要放心、放手、放权。他们才是最了解所在校区情况的。”曾有业内人士提出,委托管理式等办学模式的协调机制构建不充分,难以真正形成共享共生、抱团发展、集成创新的办学新格局,应进一步开展“精准管理,深度服务”的集团化办学创新探索,给予集团化办学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充分激发集团化办学活力。
中山市石岐街道和中山市实验中学集团化办学签约仪式现场。南方 卢子衡 拍摄
中山教育集团目前多采用“六同步”方式,在学校发展规划、管理、教研、评价、培训、课程方面同步调、共发展。这有利于凝聚集团向心力,但也需强调集团成员校多元发展,尊重并呵护学校文化差异,走特色化集团化办学道路。这需要从组织形态、职能定位、管理模式、运行方式和工作开展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明确集团总校和成员学校的职能职责,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制度体系。如果走向极端,成员校失去自主办学权,集团化办学就有可能成为“连锁店”。
除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是——要重视奖励机制,提高骨干人才待遇。《实施意见》提出核增集团龙头学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正是基于这个考量。从发展管理角度深化考核激励改革,是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考虑对集团总校校长和外派成员校校级领导、外派骨干教师,单独增核一定数量的绩效工资,调动教育集团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而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课程建设中心,也能有效解决龙头校骨干教师流出带来的质量稀释和成员校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此外,集团化办学还有一个维度值得重视,那就是效果评估。有专家指出,应重视引入第三方外部评价,可委托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对区域集团化办学主体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增加运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十四五”规划期间,集团化办学这步棋,中山已经走了一半。接下来如何更好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如何满足社会对教育的更高期待,中山集团化办学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总结、完善、提升。正如挑战和机遇并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事物进步的基本节奏。集团化办学将中山教育带到何方,有待时间回答,有待行动回答。
正如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彭晓新所说:“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做好这两点,老百姓对学校的评价,就是我们集团化办学的最好诠释。”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图片】叶志文 卢子衡
【作者】 廖冰莹;叶志文;卢子衡
香山学堂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