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走向国际 汉语背后的语言经济学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3-08-02
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用平板电脑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该视频被中国网友刷屏,并引发热议。这段视频体现了汉语在海外的影响力。
纵观人类历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进步程度,往往是与该国家该地区语言的影响力相匹配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开始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升温。来自国家汉办的数据显示,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逾1亿人。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
事实上,美国常青藤院校之一的达特茅思学院早在1982年就与国内高校展开合作,进行沉浸式汉语培训。上世纪9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让其业务范围面向亚太的MBA学员,参加在华沉浸式汉语学习项目。这些项目培训出来的学员,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为什么汉语学习者会越来越多?说到底还是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扩大、国际地位提高,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整个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极大地增强了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
此外,孔子学院也带动中国语言大踏步走向世界。截至目前,已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6所孔子学院和107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各类学员210万人(含网络学员55万人)。而很多民间机构,也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到汉语教学领域。
由此可看出,汉语正在逐步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凸显。
语言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雅各布·马尔沙克(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
学者们认为,语言与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第二语言对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毋庸置疑,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热潮,其实是这个语言经济学理论最有力的证明。 从语言的网络效应角度来看,目前汉语的发展势头也具备了语言经济学的一些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要重视汉语的国际教学工作,重视国际汉语教育人才的培养,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上就是好上学为大家带来的汉语走向国际 汉语背后的语言经济学,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标签:汉语走向国际 汉语背后的语言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