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老小学的数字课堂 演绎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3-07-31
北京最古老的胡同里,藏着一座最古老的小学。最古老的小学里,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创造着最先进的数字课堂。
古老的学校叫黑芝麻胡同小学,前身是镶黄旗官学,创建于1644年。年轻的女老师叫佟蕊,教数学,从教整7年。
佟蕊刚当老师的时候,课堂早已不再是黑板+粉笔,而是PPT+iPad。除了设备换了,佟蕊并不觉得课堂有什么变化,还是老师讲,学生听。佟蕊想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可她总也找不到好办法,直到一堂并不成功的公开课。
那堂课讲《面积和面积单位》。
“就是一个胖一点的长方形,一个瘦一点的长方形,其实面积一样。怎么才能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到呢?”佟蕊描绘着课堂设计,也许是因为长时间教小学生,她说话都带着“孩子气”。
佟蕊设想给孩子们发一些标准的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引导孩子自己去拼胖、瘦长方形,如果使用的小零件格式、数量一样,就证明两个长方形,面积一样。
设计虽巧妙,可让佟蕊受尽折磨。一个班37位学生,每个人至少要准备10个小圆形、10个小三角、10个正方形,还有两个面积一样,长得不一样的长方形……每一个都必须是标准尺寸,佟蕊先用尺子量好,然后用小刀一点点的从卡纸上刻下来,为了做这些教具,佟蕊的双眼熬得通红,“没办法,每天备完课就夜里10点了,再做教具,经常凌晨才睡。” 佟蕊说,那段时间,家人都怀疑她自己开了个手工坊。
费了半天劲儿,可课堂效果很不好。孩子们分教具占了半节课时间,有的小朋友把所有小零件掏出来,没拿好,撒了一地;拼大图时,孩子们的小手没准,经常贴得歪七扭八;还有些孩子没算好就开始拼贴,后来发现贴错了,再往下撕,全撕坏了……佟蕊很懊丧,也很委屈。
可委屈解决不了问题。佟蕊开始复盘课堂,琢磨哪里出了问题。*一亮,她突然来了灵感,“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电脑,如果通过这些工具,用数字教具,代替传统教具,会不会更好?”
佟蕊开始尝试,经过反复磨合,她和同事设计了三个数字学具盒,存入设备,学生们上课点开iPad,就能随取随用;手指一划,就能粘贴、撤销;每次拼贴好,还可以利用截屏功能保存答案……孩子们再也没有“教具乱掉”“贴错难改”的烦恼了。
佟蕊还鼓励孩子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班会上,佟蕊和孩子们讨论减负的话题。
“我们学校在黑芝麻胡同中间,往北是交道口南大街;往南是地安门内大街。班上孩子几乎都用拉杆书包,一个赛一个沉。咱们能不能自己想想减负的方法?” 佟蕊抛出了“课题”。
“佟老师!我们学校在四合院里,楼层不能太高,而且不能装电梯,用拉杆书包,上下十多级楼梯,特别容易绊倒自己。”一位小姑娘举着手,几乎站起来,抢着发言,“我建议用双肩书包。”
“书包要用帆布的,轻。饭盒可以用铝的,不用玻璃的。”
“我们要看课表带书,不要什么都背着。”
“老师,我们可以带着空水壶来,学校有直饮水,不用从家背水。”
……
孩子们的主意一个接一个,佟蕊挺开心,孩子们一动脑筋,没有什么不可能。
现在,佟蕊和孩子们的数字生活,越过越顺畅,她和孩子们的交流,不局限于黑板、PPT,还有云端和交互系统。
胡同里的数字课堂还进了教材。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名师精讲》光盘中,佟蕊担任主讲教师;她提供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案例视频和文本资料,被教育部“国培计划(2020)”远程培训项目录用;她执教的《吨的认识》课程成为“第七届全国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区COP学术交流观摩培训活动”全国公开课……
“数字生活”会不会很费电?佟蕊笑了,指指*,“一天上完课下班,*电量都是80%以上。忙啊,哪有工夫玩*。”
佟蕊小时候也在胡同里的学校上学,现在能回到胡同里的学校任教,她觉得特别幸福,“的确是累,可看一看灰瓦上的天,心情就特别放松。” 佟蕊笑弯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