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有裂痕 孩子该如何相处?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3-07-31
良好的家庭关系靠的是相互关爱和无私奉献,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并且在相互间产生芥蒂、出现裂痕时,只有靠默默的付出、真诚的改过才能重启相互间良性的感情互动,而不能把自己意愿强加于他人身上。
近日,一位湖北的“00后”女孩小A(化名)成为舆论焦点。
据报道,小A的父母离婚,她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2015年爷爷去世后才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不仅没有正经工作,多年来靠吃低保度日,还染上吸毒恶习。2020年9月,发现父亲与人在家吸毒后,彻底绝望的小A,收集证据于去年1月亲手将其送进监狱。更无奈的是,小A的母亲也因毒品问题于2015年被捕,获刑7年。
坚强的小A独自外出打工并靠一些同情她的网友捐助生存。然而,本想摆脱父亲纠缠,父亲却在出狱后一直寻找她,尤其是近日父亲联合当地的一些机构找她,让其再次陷入舆论中心。
这事情说起来确实有够复杂。但是大致的脉络也简单,这位吸毒的父亲,并没有在孩子未成年时尽到该尽的责任。期间,他吸毒,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是可以剥夺其监护权的。只是,在许多地方,由于相关的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对于如何剥夺一个未成年孩子父亲的监护权,实操中会遇到种种困难。这也是这个案例最为让人心酸的一个背景:即小A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能力为其提供监护的家庭里。直到小A长大成人。
根据报道,小A目前已经到了十六岁,《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都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小A于去年父亲入狱后就独立生活,主要通过打工获得的劳动收入生活,显然属于这种情形。
取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但意味着对自己的民事行为独立承担责任,也意味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生活,不受别人干预。换句话说,如今小A和父亲之间,已经不存在监护权问题了,也无所谓剥夺不剥夺。
如今,紧要的问题在于,这位一直失责的父亲,想要将小A找回来,和自己一起生活。但从小A的反应来看,显然是不太愿意的,甚至是极力抗拒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小A不仅小小的年纪就经历了凄凉的遭遇,心灵的伤痛难以抚平,现在即使已经刚刚成年,但仍然承受力有限,最需要的是安抚、帮助,而不是打搅,再次陷入痛苦挣扎中。
对于已经取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子女,他们有权根据自己意愿决定跟父母一起生活还是自己独立生活,父母是不能违反他们意愿进行强行要求的。
所以说,这位父亲若想赢得女儿,还得重塑自己的形象,尤其靠自己的戒毒表现。不过话说回来,戒毒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事给我们的启示,不仅涉及我们国家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也涉及一个人如何处理原生家庭矛盾的问题。
就此事而言,地方有关部门所应做的首先是对小A的救助。相对而言,地方有关机构让她回家的“热心”与此前对女孩权利的保障不足,倒是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至于女孩是否原谅父亲,则是其次的问题。这种私人纠纷,还是需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从家庭角度讲,良好的家庭关系靠的是相互关爱和无私奉献,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并且在相互间产生芥蒂、出现裂痕时,只有靠默默的付出、真诚的改过才能重启相互间良性的感情互动,而不能把自己意愿强加于他人身上。这位父亲真想与女儿和好的话,还是默默地给女儿以关爱,并彻底戒掉毒瘾和重塑好父亲的形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