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元钱营养膳食补助 “2+2”用餐模式因地制宜!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3-07-30
好上学小编推荐:
河南省:确保膳食补助全部吃进学生嘴里
教育部:确保膳食补助资金惠及农村学生
中考饮食:注意平衡膳食,合理搭配很重要
“学生的近视率、牙齿患病率、贫血率逐年下降,营养不良率由2012年的6.94%下降到4.09%;学生的体育中考合格率,由2013年的89.17%上升至2020年的98.93%;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中上等水平比率逐年提高……”
这份《2011—2020年十堰市中小学学生健康体检综合分析报告》的背后,是位于秦巴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湖北省十堰市6个县市区,过去六年最大限度发挥4元钱营养膳食补助的努力。
如何保障饮食安全?
“标准化建设”推动食堂集中供餐
2012年5月,十堰市6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按全年200天、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予以营养膳食补助。2014年11月,这一补助标准提高到了每生每天4元。
补助有了,如何用一种更为安全、卫生、便捷的方式,把食品送到孩子们的餐桌上,是整个项目执行的重中之重。
“以前每到中午,我们都要在室外排上几十米长队,遇到雨雪天气还要撑着雨伞在寒风中等待。学校有了新食堂后,无论遇到什么天气,我们都不用站在室外吃饭了。”竹山县深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张紫琳满脸兴奋地说。
走入该校食堂后厨记者看到,200平方米的操作间整洁明亮,消毒间、食材储藏间、粗加工间、细加工间、备餐间等界限分明,绞切肉机、洗碗机、消毒柜、保温柜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每餐食品在专用留样柜内留样48小时,食堂内还有大屏幕显示器以确保后厨透明化运作。
“这只是‘明厨亮灶’工程的一个缩影,食堂标准化建设为落实好营养改善计划夯实物质基础。”十堰市教育局局长朱华伦介绍,成为国家试点以来,该市推动供餐模式向食堂集中供餐转变,累计投入2.8亿元到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现已新增食堂面积12万平方米、设备设施2.2万台(套)。
为解决其余小规模教学点难以集中供餐的难题,郧阳区将城关三小改造成寄宿制学校,将全区偏远山区的贫困户子女集中到该校寄宿;郧西县筹集社会资金600万元,依据教学点规模进行食堂改建、设备添置;竹溪县将教学点学生集中到附近乡镇的托管中心,让学生享受食堂集中供餐。
怎样确保学生营养均衡?
“2+2”用餐模式因地制宜
“一下课就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每天的荤菜还不重样,今天有冬瓜排骨汤、豆干鸡腿、豆芽肉丝,吃得比家里好多了!”时针刚指向中午12点,竹溪县水坪镇黄龙完全小学食堂前,四(1)班学生周熙雯迫不及待地踮起脚尖观望今天的饭菜。
据该县教育局局长王琪介绍,这里实行的是食堂供餐制——每天为学生发放一盒价值2元的牛奶,另外在午餐中增加2元肉、蛋类食品。
与黄龙完全小学等大规模学校不同的是,同县的漫津沟教学点实行课间加餐制。每到上午大课间时段,每名学生可选择价值4元的“牛奶+鸡蛋”“牛奶+饼干”“牛奶+面包”等用餐模式。“我们这里人手少,只能进行课间加餐。加餐商品都是县里统一招标采购的知名品牌,安全卫生也能得到保证。”校长汪世万说。
在“2+2”用餐模式的基础上,不同学校会根据自身特点为学生进行免费加餐。
房县青峰镇楼房小学利用当地配给学校的5亩地和相应资金,种植了南瓜、四季豆、大葱等20余种蔬菜,以及苹果、樱桃、柑橘等果树。在菜园一角,教师们还专门围起了一个栅栏用来养猪。学校每学期能出栏4头猪,每月都会杀一头用来加餐。
“现在我们每天午饭里的肉总比菜要多,饭后还有水果吃。”该校六年级学生毛湘杰说。
如何加强食品安全资金监管?
“双保险”让资金运行安全透明
“营养食材由零星采购转向集中供应后,学校仅需记录物资支出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消费情况,完全从后勤服务、食品安全、资金监管等压力中解脱了出来。”竹山县深河乡中心学校校长张国强感慨道。
记者翻阅该校当天的采购验收出库台账,发现营养餐食材的单价、数量、金额及供货商、采购人、验收人、领货人等均记录在册,每类产品都可追溯来源,每一环节都能追查到具体责任人。
而十堰市*则在市级层面结合学籍信息建设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受益学生名单、补助标准、资金流向、配餐标准等情况进行智能监管,以防虚报冒领;将专项资金纳入国库管理,资金结算直达各供应商对公账户,并定期委托审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效益进行审计分析,为资金运行设立“双保险”。
此外,各试点学校进一步成立了膳食委员会,全面推行食堂操作员、食品安全监督员、营养指导员、伙食质量评判员、伙食价格监督员等制度,邀请家长参与营养餐的食谱拟定、伙食质量评判、卫生监督、收支结算。
“我们家长能够亲自对食堂运行环节进行把关,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自此完全隐去了对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的担忧!”郧西县关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膳食委员会成员*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