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哪里可以吸高压氧 回家的路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3-07-22
今天,好上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兰州哪里可以吸高压氧 回家的路,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青藏铁路(与课文不同)
[编辑本段]【青藏铁路概况】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手穗沿青藏铁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
青藏铁路七月一日投入试运行,届时可望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经过青藏铁路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青藏铁路全线所有站线、辅助线轨道已铺设完毕。至此,青藏铁路全线所有轨道铺设全部完成。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沿线常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为960公里,其中翻越唐古拉山最高点海拔达到5072米。
青藏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快西藏、青海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铁路运输将大大降低进出藏客运和货运成本且提高其安全性。
[编辑本段]【“天路”通车将使“世界屋脊”不再遥远】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试运行2006年7月1日全面启动。
青藏铁路开通后,75%的进出藏物资将由铁隐薯姿路承担,从而改变以往公路运输运距长、运费高、损耗大灶绝的缺点。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以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紫外线强烈,常年积雪,气候复杂而著称于世。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在攻克许多罕见的科技难题之后,青藏铁路已于2005年全线贯通。由于跨越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条铁路也被人们称作“天路”。
青藏铁路公司计划开通豪华旅游专列,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世界著名的景区景点。
为帮助游客应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列车内将备有专门的供氧设备。建成后的青藏铁路还将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在高原地段做到无人值守,保持全天候通车。还将启动垃圾集纳系统和垃圾收集专列,将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到拉萨或格尔木进行处理。
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起点、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青藏铁路,全长近2000公里。开通后的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20公里,从格尔木至拉萨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
[编辑本段]【青藏铁路的“之最”】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由于面临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狂风扰乱工作等几个世界性难题,在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第一”。
世界海拔最高
冻土、高海拔段里程最长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格拉段北起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内的新兴工业城市格尔木,青藏铁路线路图途经纳赤台、昆仑山、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北部高原上的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一路向南到达拉萨。它穿越550多公里的多年冻土地段,全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路轨横跨海拔高程达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这条钢铁大动脉总投资262.1亿元,计划2006年铺通,2007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巍巍群峰,绵绵雪域,茫茫戈壁……古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千百年来沉寂落寞。这里虽然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但过去由于受经济、社会、自然等条件限制,交通闭塞,物流不畅,高原人只能长期固守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直至1949年,整个西藏仅有1公里多便道可以行驶汽车,水上交通工具只是溜索桥、牛皮船和独木舟。
为促进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就着力研究解决进藏铁路建设问题。在经过1958年动工修建、1960年停工缓建、1974年挥师复建之后,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建成通车。
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条铁路能如此给人以震撼和激动,在“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青藏高原上,一条举世瞩目的钢铁巨龙正蜿蜒前行,它突破生命禁区,穿越戈壁昆仑,飞架裂谷天堑……它以无可争议的事实告诉世人: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世界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
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风火山隧道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
来到风火山隧道,首先被隧道口前那巨幅对联所吸引:“乘白云抚蓝天搏击雪域缚苍龙,踏清风邀明月洞穿世界最高隧”。风火山地区气候环境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左右,严寒、缺氧。
来自陕西咸阳的中铁二十局300多名建设者,参加了打通风火山隧道的攻坚战。为解决高原缺氧问题,他们建起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制氧站,在隧道施工中,对洞内进行弥漫式供氧,使洞内氧含量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原施工缺氧的难题。同时,中铁二十局还给每个职工宿舍都配备了吸氧装备,并提供抗缺氧药物,保证每个职工都能吸上足够的氧气。由于采取了科学的措施,在青藏铁路建设全线,虽然这里施工条件最恶劣,职工高原病发病率却是全线最低。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打响第一炮,产生的弃碴令人触目惊心。这些弃碴含土量约为15%至20%,隧道地质结构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原始冰川、裂隙冰、砂岩、泥岩及泥沙互层。风火山隧道被列为青藏铁路全线重点工程之首,誉为“天字第一号工程”。
为了确保了施工质量,中铁二十局投资5200多万元,购置了国内一流的隧道施工设备,在洞内实现了有轨运输,建起了高压蒸汽锅炉、暖风机站和洞内保温、降温系统,解决了洞内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等一系列难题,2002年10月19日,风火山隧道—这条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经过建设者们整整一年的奋战,终于顺利贯通。
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
海拔4648米的昆仑山隧道洞口*,一天四季,高寒缺氧,氧气含量只有内地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昆仑山隧道
奋战在这里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冒着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修筑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在冻土区进行隧道施工比在平原地区施工难度大得多。每到夏季,隧道内部温度上升,有时达7摄氏度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冻土容易融化,洞内时有冰渣掉下来,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了防止和减小冻土病害对隧道稳固性能的影响,在昆仑山隧道施工中采取了比平原地区多一倍的工序。在平原地区隧道施工只需在锚喷支护后,外加一层混凝土即可,但在冻土地区隧道施工,还需要设两道防水层和一道保温板,起到防水保温作用,最后再衬砌一道混凝土。这就相当于给隧道穿上了防水保暖衣,有效地解决了冻土隧道施工难题。
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中铁五局四公司规定四小时轮班作业制度,每天向隧道内的工人提供足量氧气,并定期检查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在昆仑山隧道口,一条黄色的通风管道犹如一条缎带横贯隧道,这条缎带将隧道外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输入隧道内,确保了隧道施工的氧气含量。他们还将急救中心设在隧道口,并在工地建立了一座高压氧仓,员工宿舍也配备了氧气瓶。同时,每季度对职工体检一次,如发现身体不适者,立即送到格尔木治疗。
昆仑山隧道于2002年9月25日贯通。
这凝固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呀!
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唐古拉车站
唐古拉车站位于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多年冻土区,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设计为三股道。唐古拉车站主要适应列车会让的需要。车站由中铁十八局下属的第六项目部承建。根据这个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特点,工程设计中采用了片石通风路基。这种设计可以使冻土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以减少对冻土的扰动,达到有效保护冻土的目的。
唐古拉车站于2004年8月建成,成为千里青藏线上的一大景点。
亚洲最大的高原铁路
铺架基地南山口铺架基地从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起点格尔木市向南行进约30余公里,就来到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高原铺架基地—地处海拔3050米的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
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规模之大、技术含量之高,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都居首位。在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之初,这里还是黄沙漫舞、人迹罕至、一片凄凉。自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的号角吹响以来,中铁一局500多名职工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抗缺氧、顶风沙、风餐露宿,打响了人与自然的搏击战和铁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攻坚战,克服重重难关,扬起了青藏铁路起步的“龙头”大旗。
铺架基地从2002年3月开始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钉联生产线从2002年4月开始试生产。郭秀春说,南山口铺架基地承担着青藏铁路南山口至安多段的路轨铺架任务。青藏铁路所经线路横亘“世界屋脊”,由于高寒、缺氧、低压,加之坡度大、温差大、风沙多、雷电多等不利因素,给施工和运输带来巨大困难。当前,国内生产的铺轨机、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功率下降近一半,一般最大坡度适应能力为千分之十二,且因缺氧,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废气,造成环境污染。而青藏铁路设计最大坡度为千分之二十,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铁路铺架的一只“拦路虎”。为此,中铁一局调集了具有丰富铺架经验的专家,对国产铺轨架桥机械和内燃机车进行改造,提出了研制补氧增压设备,改造机械、机车车辆设备,预防严寒、风沙、雷电等一系列具体解决方案和措施。经改造后的铺轨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千分之二十二的坡道上作业,动力性能良好,设备运转正常,环境污染极小。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高原铺架技术上的空白,从而为青藏铁路铺架提供了设备保障。
从青藏铁路开始铺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中铁一局以平均日铺轨3000米、日架桥3.5孔的速度,不间断地将钢铁大道向拉萨方向推进。他们创造了最高日铺轨6575米、日架桥6.5孔的记录,这一速度与平原地区铺架速度基本相当,并确保了安全与质量。
世界最长“代路”桥,高原冻土上最长铁路桥
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全长11.7公里,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也是整个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的重点控制工程。清水河特大桥
清水河特大铁路桥如同一条美丽的“彩虹”,飞架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这里可可西里高寒缺氧,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同时这里处于高原多年冻土地段,冻土厚度达20多米,且含冰量高,这给修建青藏铁路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解决高原冻土区施工难题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勘察设计的专家们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措施。
清水河地区季节性温差明显,夏季最高温度达38摄氏度,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冻土区就会出现热融湖塘、暗河、冻涨球等现象。除了在地表能看到的热融湖塘外,到了夏季,气温升高,冻土融化,还会在地下20米至30米之间形成暗河;而到了冬季,热融湖塘和暗河由于气温的急剧下降,会形成突出地表的冻涨球。如果处理不好冻土问题,修筑的铁路将会变成高低不平的搓板路,留下运营隐患。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个别桥墩因天寒出现了龟纹,为了保证桥墩的质量,中铁十二局指挥部已经炸毁了三座这样的桥墩。
在巨龙般逶迤而去的大桥下,各桥墩间的1300多个桥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徙。现在,铁路路轨已从这座大桥上顺利铺架通过。在神秘而美丽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清水河铁路桥已经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大桥
从昆仑山北缘的纳赤台上行15公里,一座雄伟的大桥拔地而起,像巨人的双臂托起飞驰而来的列车。这座大桥就是青藏铁路沿线最高的大桥—三岔河大桥。三岔河三岔河大桥及落成纪念碑大桥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铁路全线最高的铁路桥。它共有20个桥墩,其中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
三岔河大桥地处海拔3800多米的高山峡谷中。这里冲积地层形成的峡谷,犹如利斧将一座高山从中劈开,三岔河大桥的两端就悬架在地势陡峻的山崖之上。
中铁十四局三公司承担了三岔河大桥的施工任务。类似规模大桥的施工,在内地正常工期需要两年。但这座桥是青藏铁路格拉段的重点控制工程,承担着为前方铺轨架梁运输物资的任务,因此大桥建设的控制工期只给了一年时间。为了保证按进完工,他们只好抓紧时间,就是寒冷的冬季也必须施工。一二月份,当地气温最低到零下30多摄氏度,桥墩混凝土浇筑首先要解决保温难题。他们经过反复实验,采用了模板内通蒸汽保温,模板外生火炉,外罩棉被、篷布的方法,硬是在冰天地中创造了一个相对温暖的小环境。
经过建设者的顽强拼搏,三岔河大桥用1年时间如期竣工。
长江源头第一铁路桥——长江源特大桥
站在“长江源”环保纪念碑前遥望沱沱河,只见一根根桥墩静静地伫立在河水之中。清澈的水流绕过桥墩向下游流去。这里便是是长江源头的第一座大桥—长江源长江源特大桥特大桥所在地。
长江源特大桥全长1389.6米,共有42孔,跨过约1300米的宽阔河床。桥址所在的沱沱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腹部的大河融区,兼有冻土及融区的双重特性,给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从2001年11月24日开工以来,长江源特大桥的施工进展十分顺利,主体工程比工程要求的日期提早了300多天完工。全桥钻孔桩都经过了无损检测,合格率达到了100%。
在长江源头施工,最令人关注的是环保问题。中铁三局采取了各种措施,保护这里的环境不被污染。钻孔桩施工中产生的泥浆,都要进行二次沉淀处理,严禁将未沉淀的泥浆直接排入河中,沉淀池析出的水,用于路基施工和便道洒水。而其它废料、废渣之类也都要集中弃置到施工废弃的取土坑里,加以平整。至于爱护当地植被、不惊扰野生动物等,更是职工们人人遵循的准则。
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的环境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等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为了保护高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动物,青藏铁路仅环保投入就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是目前我国*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并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首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清水河特大桥,就是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而建设的。
民工待遇最高的铁路项目之一
为了战胜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保障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健康。铁道部、卫生部在我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作出详细规定,并投入近2亿元,在全线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点。如今,青藏铁路沿线的所有重点施工段,基本配有高压氧仓等先进设备,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者缺氧困难。青藏铁路也是民工待遇最高的铁路工程项目之一,铁路部门投巨资对民工管理实行三统一:“统一生活、统一居住、统一饮食”;第一次规定民工日最低工资,对民工实行免费医疗保障。
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冻土研究基地
为了攻克冻土难题,自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道部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冻土攻关难题,先后安排了上亿元科研经费用于冻土研究,并组织多家科研院校的专家,对青藏铁路五大冻土工程实验段展开科研攻关,获得了大量科研数据和科研成果。青藏铁路冻土攻关借鉴了青藏公路、青藏输油管道、兰西拉光缆等大型工程的冻土施工经验,并探讨和借鉴了俄罗斯、加拿大和北欧等国的冻土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排水体系等措施,冻土攻关取得重大进展,青藏铁路的冻土研究基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冻土研究基地。
青藏铁路在关注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纪录。铁道部、卫生部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做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青藏铁路在国内工程建设中首次投入近2亿元巨资,在全线建立三级医疗卫生保障点。
除此之外,青藏铁路建设的过程还创造了不少其他的纪录,比如,用4辆巨型平板卡车把国家调拨给西藏的第一批4台内燃机车整体运上高原的这一创举创造的西藏公路运输史上的多项纪录,海拔4700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
[编辑本段]【高原生态未受明显影响】
在生态环保方面,青藏铁路建设全程监控: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在铁路建设史上首次提出“创质量环保双优”的目标;首次大面积移植草皮;第一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
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使青藏铁路建设用于工程环保方面的投资预计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卢春房说,环保投资和所占比例如此之大,在国内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当青藏铁路修到家门口时,那曲县古露镇党委书记阿旺有些担心:这里是藏北羌塘草原上水草最丰美的地区,修建铁路会不会破坏草原?可铁路建设者在古露湿地建火车站时,投资110多万元,成功移植并建设了8万多平方米人造湿地。阿旺放心了:“虽然修铁路占用了一些草场,但是这里的绿色却没有减少。”
青藏高原是巨川大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中心,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铁道部在铁路开工前,组成联合专家组对沿线生态环保工作深入调研,制定了具体的环保措施,并专项预算10多亿元用于生态环保工程。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才凡说,为解决“生态脆弱”这一难题,铁路在设计时就注意尽量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在自然保护区内,铁路线路遵循“能绕避就绕避”的原则进行规划。施工场地、便道、砂石料场都经过反复踏勘,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施工时采用逐段移植;对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则进行人工培植草皮。参建单位与青藏两省区环保部门都签订了环保责任书,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全线还实行了环保监理制度。
青藏铁路经过可可西里和羌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野生动物,铁路沿线修建了25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的电子监测证实,大批藏羚羊通过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通道自由迁徙。环保总局等部门的调查表明,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沿线冻土、植被、湿地环境、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得到了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未受明显影响。
[编辑本段]【创造无一例高原病死亡的奇迹】
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如何在严酷的高原环境下确保建设者生命安全,也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总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才凡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参建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卫生保障先行”,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障机构。铁路沿线共设立医疗机构115个,配备医务人员600多名,职工生病在半小时内即可得到有效治疗。同时,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安排职工到低海拔地区轮休。
在海拔4600多米的昆仑山隧道施工时,施工人员背着5公斤重的氧气瓶,边吸氧边工作,在近一年的施工中,共消耗5公斤瓶装氧气12万瓶。中铁十七局在工地宿舍内安装供氧管道,只要打开阀门,随时可以吸氧。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施工中,中铁二十局建成大型制氧站,将氧气输向施工隧道,使洞内氧气含量达到80%左右,相当于使工地海拔下降了1000多米。据了解,青藏铁路沿线共建立了17座制氧站,配置了25个高压氧舱,数万名职工每人每天平均吸氧不低于2小时。
在强有力的医疗保障体系下,青藏铁路开工以来,累计接诊病人45.3万多人次,治疗脑水肿427例,肺水肿841例,无一例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编辑本段]【世界冻土工程的博物馆】
冻土在冻结状态*积膨胀,到夏季则冻土融化体积缩小。在这两种现象的反复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会出现破裂或者塌陷。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其多年冻土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编辑本段]【青藏铁路列车线路】
青藏铁路已经在全国各地开通了7条前往圣城拉萨的线路,目前有广州到拉萨、上海到拉萨、北京到拉萨、兰州到拉萨、西宁到拉萨、成都到拉萨、重庆到拉萨。青藏铁路途径的城市有:北京、广州、长沙、武昌、郑州、石家庄、上海、无锡、南京、蚌埠、徐州、西安、成都、广元、宝鸡、重庆、广安、达州、宝鸡、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沱沱河、安多、那曲、当雄共计27个城镇。列车车型主要以空调特快为主,直达车次有:T264(T265)、T164(T165)、T22(T23)、T222(T223)、T27、N917、K917到达拉萨终点站。
总的来说,青藏铁路是中国的骄傲!
【意义和作用】
1、青藏铁路是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线、文化线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必将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促进西藏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实现我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有利于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降低进出西藏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地区及国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西藏市场机制的发育和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我国边疆的稳定和国防的加强;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和国家政权的巩固。 所以修建铁路首要的目的就是要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运力支持,同时这一条铁路建设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增加内地和西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增强民族团结,保卫国土安全。
发挥青藏铁路的作用,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物流中心。加紧研究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后给西藏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用全新的思路谋划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的强大辐射作用,使青藏铁路更好地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造福西藏各族群众,努力将那曲物流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物流中心。
2、青藏铁路战略意义
青藏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它处于我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各国中,印度对于青藏铁路的关心超乎寻常。《今日印度》报道,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军事机动及后勤供给能力”, “它可以使中国*每年向西藏运送500万吨物资,也可以在一个月内运送多达12个陆军步兵师”。还有媒体称青藏铁路将极大地增强中国对印度的军事进攻能力,便于中方运输中程导弹等。青藏铁路的建成使得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更紧密,由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很可能是尼泊尔和孟加拉国“进一步向中国靠拢”,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战略形势届时都将受到深刻影响。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对尼泊尔人来说也非常重要。 青藏铁路通车可以使中国内地主要城市与尼泊尔贸易的陆路运输时间从12至18天缩短到一周以内。他说,尼泊尔*最盼望的,是青藏铁路未来能通到尼泊尔。青藏铁路的通车,尤其将推动尼泊尔落后的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未来尼*可能会在这些地区设立边贸特区,使其变成尼经济起飞的一个增长点。 青藏铁路将帮助尼泊尔更独立自主地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回家的路
“妈,我上车了。”
“妈,出甘肃了。”
“妈,到西安了。”
“妈,过长江大桥了。”
“老弟,我三点一刻到,来接我哦!”
……
(一)
这世上的路纵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却仅此一条,她从你那迷茫满是乡愁的目光里延伸出去--金色的稻浪此起彼伏,伴着风声嗡嗡作响,像是在演奏着一首丰收的歌,头上的骄阳也不甘示弱,板着脸孔无声无息地炙烤着大地,父亲正弓着腰马不停蹄地割着稻穗,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掉下来,顺着脸颊打在了脚下的土地上……他管这叫“面朝黄土背朝天”,他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棍子底下的名言“跳农门的唯一出路是读书”,于是从这片黄土地从这片年年不息唱着歌的金色稻穗里从那永远剪不断的汗珠里顺顺当当铺展了一条“跳农门”的路,一条离家的路……
知难而退是他最高明的教育。早春三月,秧田里的青蛙才刚开始哇哇叫,就在某个正酣睡的清晨,他把你叫到田间,拔秧苗或者回家煮饭读书,然后你手一点,那秧田里的水分明很凉很冰,要光着脚踩进那个泥泞的水田里,那里面还有可怕的蚂蝗……就这样你无条件地选择回家看书……
那个时候家里种着大片的菜田,每到需要施肥的时候总是很犯难,于是他会拉着板车去县城的各小区拉粪,我就是那个在后面推粪车的人,天知道我有多讨厌这个活,我宁愿窝在家里看一整天书也不愿意跑这么一趟,推着那个拉着大粪的板车奇臭无比,需要出大力气不说,这一路上还会碰到老师同学,所以我一直是把头埋得低低的,脸胀得通红通红,他就在前面发话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然你好好读书,以后就不用干这些力气活……我承认我当时很幼稚,一个人不能正视自己的出身,企图伪装逃避才是真的幼稚可笑。而我童年乃至少年时光里就一直长期处于这种幼稚里。我不喜欢下雨天,害怕灰头土脸的母亲拿一把破破的雨伞出现那一堆衣着光鲜的家长堆里,我讨厌老师问我父母怎么老让我穿这些旧衣服,我是那一堆成绩好的孩子里最不起眼的一个,自己瞧着瞧着就会不自觉地落单……我唯一觉得自己起眼的地方就是游握陆成绩还不错,在很多个写完作业后的黄昏在日记本上不断地倾诉自己那幼稚的情感,不知道要神顷干什么,但一定要离开家,离得远远的,让看轻我的人刮目相看……
就这样19岁那年我终于成功地离开了家,去了祖辈们世代也想不到没去过的大西北。显然他是很遗憾的皮高,在拿到通知书的那些日子,他焦灼烦闷,他在那晒谷场与有见识的邻里乡亲讨论,这个地方能不能去,要不要再复读一年……那个曾让他引以为傲的长女呀,居然没考上重点大学,这是多么刺痛他,我一直没有告诉他的是我悄悄改了志愿,把梦想中那个骑马上学的大西北放到了第一志愿中,因为我想要真正离开家,就这么去远行,去锤炼自己……
(二)
2002年的9月2日,我大概今生也忘不了这个日子:列车马上就要启动,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有些兴奋有些向往,他和母亲就站在窗外,母亲早已泪眼婆娑,喧闹的人声,厚厚的车窗,早已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只看得见嘴唇在动,眼眶湿润,满是老茧的手在车窗上不停地移动……火车启动了,开始慢慢在铁轨上行进,我看见他和母亲在奔跑,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那厚厚的手掌居然在拭泪,他哭了,这是我长到19岁唯一的一次目睹……也许和每一个期望离家的孩子一样,当时的我是有些漠然有些倔强的,直到火车已经抵达另一个城市,我才放开自己的情绪,在朦胧的泪眼中如此贪婪放肆地想念我的那个家……
历经汉口中转、50多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母校门口,与想象中的美好真的差之甚远,遂决定即日收拾行李南下打工,这种勇气让今日之我都尤然佩服,倘若那日我就这样走了,今天我会在哪里,遇见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然而改变你的也许并非那些遥不可及的名人志士,也可能不是你的至亲至爱相熟的亲朋好友,而可能是你不经意间遇到的一个陌路人一个微小的举动……那日我拖着行李箱很随意地进了一家面馆,一顿狼吞虎咽结账时身上却只有三元零钱,面馆的阿姨看我左右为难,就很温暖地说,丫头,给三块就行,刚离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以后常来。她始终笑笑的,初秋的风吹过她的发丝,掠过她的脸庞,瞬间传递给我一种莫名的力量。就这样那一脸理解真诚的笑,那一声亲昵的“丫头”就这么突然打消了我离去的念头:也许这是个值得体验一下的地方,我想留下来好好感受大西北的热情……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像许多寒门子弟一样略有些主次不分,放松了学习,像疯了一样去找各种机会赚钱减轻父母的负担:我一下课就去侧门口的牛肉面馆端盘子洗碗,晚上没课就去做家教,周末不是在各大*场搞促销就是在安利的小团队里面听课、活动、讲课,有的时候还会去做点小生意,晚上家教回来挨个宿舍推销藏饰品,基本上每天都是在午夜一点以后入眠,就连摔伤了腿,在宿舍蜗居的日子也是在那**卡……现在想来真的像疯了一样,大一的时候已经套上职业装、高跟鞋到处装成熟了,以致于除了跟宿舍的姐妹,大学的绝大部分同班同学都没什么额外的交情,那会就被他们取笑为总,因为一直在马不停蹄……印象最深的那个夜晚,安装公司的公交站台,从家教的孩子家出来已11点半,外面雪花飘飘,昏黄的路灯映衬着雾白雾白的马路,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大概有零下十几度的样子,呼出去的气体感觉瞬间融化,脚早已经冻木了,如果选择打车,那今晚等于白来,所以我不停地哈着气,踢着脚,执着地等着那久未到来的公交,幸运的是终于在12点之前坐上了车。后来我总是想起那样的一个晚上,可以吃得了苦,这大概就是父亲所承袭给我的最优秀的品质。
每年冬天每到临近期末考试,我就开始憧憬回家,用自己挣的小钱给家里*新疆特产给父母亲弟妹们*些新奇的小礼物,然后回家打开行李箱,看他们期待微笑的表情,幸福感瞬间洋溢整个胸膛,吃着妈妈做的饭,看爸爸喝着小酒和弟弟妹妹一起听我讲这一年来发生的大小有趣的事,真的太美好,以至于这样的一幅画面成为往后的很多年努力工作的目标。
人真是很奇怪的动物,那个时候虽然清贫也罢,可现在尽管已不再清贫但向往的却是以前朝朝夕夕所拥有的,那我们终其一生又在做些什么呢,努力画更大的圆走更远的路经历更多的人和事再回到那个起点吗?我走着走着的时候常常会有些茫然,停下来再回望过去,家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远方,于是我也仅此一条不断向前的路可以走,希望从这个方向哪怕走更远的路绕更大的圆只要脚步不停歇,家还在那里,父母还在那里,兄弟姐妹还在那里,在等我,等我回家,哪怕我迟一点慢一点,饭菜依然在冒着热气,父母依然在翘首企盼,家依然温暖无比……
(三)
在不断行进的旅途中,你对家的欲望对家的期待不再仅仅只是过年回家那么单纯原始的冲动,有时候更像是虔诚的信徒的一次朝圣之旅,无论有多艰难,你始终矢志不渝……
那个时候没有直达的火车,需要在各个地方中转,可想而知有多么一票难求,可是哪怕是站着回,回家的意愿也依然坚定无比,所以大学四年回家之旅更像是对身心的一次次历练,有时候一站两天两夜,有时候在候车室一呆一天,在票贩子家里住过,被江湖骗子骗过,而善良的心始终初衷不改,记得有一次从家返校汉口中转倒车,在票贩子的帮助下上了火车,挤在门边的位置,可以坐在自己的行李上,从兰州上来一对母女,同样无座票,车上挤得已难有容身之地,同样艰难的我居然邀请那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坐我腿上,再历经30来个小时下车的我站起来走路的时候腿都在打颤,回到宿舍打开行李袋,妈妈装的饼干一类的年货全成粉末状,但是居然没有任何的失落与不快……这种明媚的阳光心态大概也深得父亲的真传吧,只是现在想来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当时真诚的信任居然也安安稳稳顺顺当当,充其量只是破了点财而已,所以依然很感恩:那次住在票贩子家,人家没把我*掉只是收了吃饭的钱收了帮助我上车的手续费,那伙骗子并没有骗光我身上所有的钱而是巧妙地给我留了回家的路费……其实每个人都很不容易,如果票贩子要靠贩*火车票来养家糊口,如果那些骗子也是万不得已,所以你总能学会理解学会原谅然后选择放下……
我始终不赞成那些过于夸大自己的苦难,坐等八方援助的人,敬佩的往往是那些深陷苦难中却始终在顽强拼搏,不抛弃不放弃,哪怕再苦再累也依然只想靠自己的人。我的父亲无疑就是这样的人,那些年只相隔一两岁的姐弟仨不知道对于贫寒之家是个多大的包袱,然而他和母亲硬是凭自己的双手培养了两个半的大学生,倔强的弟弟在高考之际非要执着地选择当兵,那时候父亲正在参与青藏铁路的修建,没能阻拦,以致于破了他三个大学生的梦想。他走南闯北,四川,广西,深圳,杭州,青海,西藏……或是桥梁建设,或是铁路建设,或是大型房建,每一个地方都有他的脚印,每一处工地都抛洒了他的青春和热血,他纵然只有初中文化,可是他却具备超常人的专业技能,聪明才智一次次帮那些包工头节省了很多工地构造方面的巨款……记得有一次组里跟着父亲外出务工的小伙跟我无意中的聊天,他说道,你爸爸太了不起了,他的那个方法让老板直接省了两三千万,顿时让我吃惊,崇敬之心尤生,他或许不仅仅是一名农民工,他更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师呀,只是一贫如洗的家境给不了他成就自己的平台,所以他才那么渴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跃出农门,更好地成就自己。
他在外的日子每到年关我们就开始掰着手指头数,还有几天爸爸就要回来了,他也许同所有的农民工一样,要经过一年的艰辛劳动,拿着微薄的血汗钱,坐上那死慢死慢的绿皮火车才能走上回家的路,跟一家老小团聚过一个温馨的年。这一年一年,他带回来永远只有趣事异闻,只有那真挚的情谊愉快的往事,而那些可以想象的艰辛却从未提起,他给我们讲当地*的生活,讲*不吃鱼因为他们奉行水葬,却是常常会把鱼送给他吃,他给我们分享和当地老乡的照片,告诉我们人家对他有多好,给他留了地址联系方式让他以后过去玩……我全然相信这所有真挚的情谊和愉快的往事,但也更能想象那出门在外一次一次无法预测的艰辛。因为想要回家所以离开家,因为想要回家的路更顺畅所以忍受离家之路的坎坷艰难,不仅仅是他,是我们这个平凡的小家,也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农家子弟一年一年所在重复的旅程和故事……而我是那么希望这样的旅程可以有更多的温情有更多哪怕只是平视的目光里的温暖,这样的故事可以让更多的人知晓,也许你遇见的不只是一个农民工,他可能是一个父亲,一个工程师,一个会讲温暖故事乐观豁达的故事家……
(四)
永远不会忘记2009年的秋天,那一程的回家路,我们一家人足足经历了800多个洒满了泪水和汗水的漫长等待……
记得那年秋天,我刚抵达苏州准备开始美好的休假,那时候父亲就在沪杭高铁铁轨建设的工地上,就在杭州,相隔并不远,我还欣喜地带去了一箱鲜葡萄和两个大大的哈密瓜。然后谁也没想到一个硕大的恶耗从天而降,刚到第一天跟父亲通了*让他直接到苏州来,他说老板还没给他结工钱要再等两天,然而到了第二天就再也联系不上,等到我们辗转反侧联系到村里一起在那务工的人,才说我爸爸在工地上出事了,且一直强调不太严重。我和弟弟当即决定前往杭州,那时弟弟也在苏州上班。
我记得那天的雨下得特别特别大,比倾盆大雨更倾盆,老天爷仿佛在肆意地发泄,我们虽带了一把伞,却仍形似落汤鸡,赶到的时候才知道爸爸的头部受了重创,安全帽直接打烂不说,部分右脑头骨都碎裂了,颅内出血,何其严重?我们赶到的时候已经做完了开颅手术,医生说能不能醒过来完全取决于病人的意志。那一刻我直觉得我的天塌了,无法形容那种悲恸,痛彻心扉,却无处发泄,一方面要安慰家里的母亲,身边的还是涉世未深的弟弟,那天晚上弟弟躺在宾馆的床上痛哭撕述,我没有安慰他,这个家里最小的孩子,尽管是男孩,却往往是最脆落的。我始终相信老天爷是公平的,他不会就眼睁睁地让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我的爸爸他一定会再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回家!
正是这个强大的信念默默支持着我,我几乎没怎么流泪,只去坚持干自己认为该干的事——
重症监护室里,爸爸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头上包裹着厚厚的纱布,眼角和下巴都缝了针,一脸的红肿淤青,身上和四肢没怎么伤到,一如既往地精瘦精瘦,我趴在床边拉着他的手,泪就这样不自觉地滴落下来:这个山一样坚强的男人他怎么就倒下了呢,他虽然个子不高却是那么样得伟岸坚强,他从来就是在奔跑着走,他怎么就倒下了呢,他怎么能就这样躺下——他是承受了怎样的疼痛他将要经历多漫长的病程……他眼睛紧闭手指一动也不动,他无法看见我无法听见我……医生很不乐观地说,醒过来的可能性很小,可能醒不过来,可能脑死亡成为植物人,我想我可能是完全无视医生的话,凭我对他的了解,他一定会再站起来。
我和弟弟*了一床凉席就铺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密切关注爸爸一天24小时的温度变化,术后高烧降下来温度平稳将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当妈妈和妹妹赶到时,我们就分开行动,去了工地了解现场情况去和甲方交涉沟通接下来的高额医药费去租房安顿好接下来的“长征生活”……
重症监护室每天只有半小时的探视时间,为了珍惜这半小时,我们录了很多想说的话来进行亲情唤醒,一天,两天,三天……,我记得有一天,我们站在病床旁,一个一个挨着说话,爸爸的眼角流出了一滴眼泪,真的不是电影情节,他是真的听到了我们的呼唤要醒过来了,医生说病人的求生意志超乎寻常,醒过来的概率已经大大增加,就这样在第38天的那个探视时间,他真的醒过来了,只见他那还有些淤青的眼睛有些无力地睁开了,他那有些浑浊的眼珠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我们欣喜地围过去,激动地喊爸爸,他没有吭声,也不理我们,显然他已经不认识我们了,但有什么关系呢,至少他还活着,跟我们在一起……
这漫长的38天的等待呀,我们两两轮班就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席地而居,夜晚的蚊子肆虐,常常叮得我们一身包,可是我们仨谁也没说什么,只是在等待和集中精力关注,虔诚地好像都成了信徒……这38天的所闻所见,我才知道原来生命是这样的脆弱,脆弱到就像打碎一个玻璃瓶那样简单,车祸,工地事故,疾病,手术意外……一个个生命的远离,一场场撕心裂肺的痛哭,一群群人匆忙焦急的脚步,一个个父母儿女那满是期望焦灼的等待……生命或许只是一场轮回,但每个个体他却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多希望上苍能够仁慈,留下一种等待的可能,留下一份希望……
爸爸醒过来的第二天我们转院去了杭州军区医院做康复治疗,接下来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一开始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不知道要如何伺候一个病人的吃喝拉撒,以至于爸爸一大便我们就无所适从,最后只好请了一个护工,而后我和妹妹学会了打胃管,用呼吸机,伺候大小便……以至于后来的日子医院里的人都以为来了两个年轻能干的小护工,那时候爸爸一天要打很多瓶点滴,为了少扎几针我们往往选择用留置针,而他那会心智并没有苏醒,只会用蛮力去阻饶,最后只有将他的四肢都用布条绑在了病床的四个床架上,当然也只是晚上怕他蹬被子,白天我们都尽可能的细致看护。
就这样逐步地封住了开在脖子上帮助呼吸防止炎症的气管,拔掉了插在鼻子里的胃管开始自主吃饭,然后开始漫长的高压氧舱康复治疗,到终于可以下地慢慢活动,又过了好久已记不清具体的日子,本来只是奔着高压氧来的军区医院,发现没有效果的时候我们又转去了一家专门做康复的私立医院,后来因为脑积水严重,又转去了浙二医院做了引管排水手术和补颅骨手术,经历这两个手术后,爸爸的心智渐渐恢复……那会他还是不说话,给他一支笔他居然写出了弟弟的名字,然后无论你给他什么吃的他都要跟弟弟分享,苹果要一切两半分一大半给弟弟,鸡蛋要掰成两半一大半给弟弟,钱是直接就塞给弟弟……虽说他一直不曾重男轻女,给我们仨一直是满满当当的爱,但是在那原始的渴求和欲望里,他最最爱的最最放不下其实还是他的小儿子,我和妹妹并不吃醋,只因为我们深知他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就是为弟弟而计划的,盖一栋房子,所以他不会没有完成就轻易离开,在这段漫长而艰难的病程里也许这就是他强大而有力的支撑吧。我突然地有些伤感,为他的大半生,为他一直在付出而不曾索取,为他最开始醒来不知道自己是谁而记得弟弟……他就是个父亲,为成为、称为父亲而生——
我并没有完整经历这样一场回家之程,回单位上班后,更多的担子压在妹妹身上,这个家里的老二有着*的性格和鼎力的作风,尤让我佩服的是,她当时八个月的身孕只身再次前往杭州去协调方方面面讨要爸爸的赔付款。我不在的时候她肩负了照看爸爸的大部分工作,记得有一次,我从单位赶到的时候,在浙二的医院,没有床位,就在走廊上,爸爸躺在病床上,她给他围了围兜正在哄他吃饭,一口一口喂着,爸爸并不配合,一个劲用手在打她,她却依然像哄一个宝宝一样在哄着爸爸,阳光从走廊的窗户穿透进来,暖暖地照耀着他们……我静静地瞧着突然感动到落泪,什么叫做成功,也许对于父亲而言这就是成功,当你老了,当你不能自理,儿女在你身边始终不离不起……
2011年的冬天爸爸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一程好长好远,我们走得好艰辛,但是我们同样感到了家的力量,家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爸爸终于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回家了,这个冬天突然异常得温暖——
(五)
有人说,人生没有苦难,只有经历。当所有的苦难成为往事,唯有当时那不曾低头不曾放弃的倔强深深感动每个迎风起舞的日子……忍不住地回望,在回望中看到曾经的那个自己,父亲,母亲,弟弟妹妹,还有那许多伴我们这一程的陌路人……让你相信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父慈子孝是美好的,团结和睦的家是美好的,陌路人悄无声息自然流露的帮助亦是那么美好……房东阿姨打破不短租的规定把房子租给我们,病人家属一次次送来的水果营养品,护工大叔细致周到的护理,护士们周到而耐心的服务,主刀医生拒绝收受我们的红包尽心尽力地完成手术,甚至医院那个同病相怜互帮互助的温暖氛围……
我常常觉得我们是幸福的,在经历那么多那么远或许可以算是磨难的旅程,家依然还是在那里,她无时无刻不在召唤你,孩子,累了就回家吧——
父亲出院后的这几年,我总是一有时间就奔波在铁路上,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到三个人,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带着小儿,从他刚刚满月到三岁半,一个人带着他往返我的家……或许对于未曾远离家乡的人永远不会理解,“你今年不是回过家了吗”一句话让你思绪良多:那两个耗尽自己的青春赔掉自己的健康为儿女操持了大半辈子的人,你怎么舍得他们每年只见一回?如今父亲已过花甲,倘若上天垂怜能健健康康到八十,那我们这一生岂不是仅有十几面之缘,我不愿意去这样想,我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在我身上再次上演,曾经外祖父的意外去世已经让我伤心不已,所以我愿意珍惜上苍现在赋予我的一切,尽可能去尽一个女儿应有的职责,哪怕我依然在四千多公里的他乡,哪怕回家的路依然充满变数有些困难……而我依然可以收拾行囊,矢志不渝只为回家……
出院的前几年父亲依然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脑外伤的后遗症癫痫似乎定期地在折磨他,刚开始的时候一月会发两次,后来一月一次,再后来两月一次,最后妹妹寻到偏方总算痊愈。我记得我有两次回家都曾亲眼目睹,有一次还是在老房子,爸爸一个人扶着扶手上楼,突然在楼下的我们就听到一声巨响,爸爸摔倒了,全身抽搐,额头后脑勺满是血,我当时吓哭了,妈妈马上按住他的人中,片刻后才安定下来,我们把他抬到床上,他安定下来一点也没有喊叫,连哼也没哼一下,我很难想象他是经历多大的疼痛和痛楚,又有多强的意志来克服这一切。还有一次是带小儿在家里休产假期间,有一天爸爸在卫生间洗澡,突然又躺地上开始抽搐,手掌和脚都不受控制地往外翻,好在没有摔伤,妈妈按住人中后安定下来,我们抬不动他,赶紧给弟弟打*……这些年弟弟和妈妈不敢远行,一直守护在家里,妹妹也时常带着孩子在家里住,幸运的是他终于越来越好了,不再受后遗症的折磨,可以自己走路吃饭,每天按时散步踩车,开始操心家里的大小事……
我特别喜欢和留恋那样的场景,一打开门先探出头温暖地笑,然后看他在那笑,“我是谁呀?”“你是你是……”他手指着我始终笑笑地看着我,又忘记了我的名字,“我是你家的老大,你大女儿,老爸!”我每次都有点严肃和郑重其事地告诉他,然后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我知道”,这漫长的病程不仅带走了他常人般的健康,也磨去了他的大部分记忆,他虽然心里清楚我是谁却常常想不起来我的名,只是满脸堆笑,就这样迎接你的远归……但于我这就是满满的幸福。在家的日子,我常常陪他坐在沙发上回忆从前,我说他听,很愉悦很享受,也会拿*和他一起*,看他特别配合地笑,即便是现在这样忘事,他却依然会用他的方式提醒我去看奶奶,去姑姑家他也要一并前往,他每天早上吃完饭会散着步去奶奶住处坐个大半天,似乎什么也不曾讲,但我能明白他是在尽一个儿子的孝心,哪怕现在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
今年秋天村里开始铺燃气管道了,他瞧着有多余的水泥,又费劲地找了一个小桶拎了些水泥和上水在家里找了个多年不用的探子把奶奶门前烂了的水泥地平补上,尽管于他而言很吃力,而他的用心真的让我感动万分,而后每天过去洒些水直到地平开始干燥到可以行走……
这个秋天我仅在家里停留几天又踏上远行的旅途,只是我把小儿留在了父母身边,那个机灵的小家伙,常常跟我说,“妈妈,爷爷走路老是拖着走,他走不动,我就牵着他走”,“妈妈,爷爷吃饭老是流鼻涕,我就给他拿纸”……我不知道我可以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但如若他可以承袭他外祖父身上那些优秀的品质,我想他不会差到哪……
每一次离开家有一种失落同时也带给我一种能量,似乎家成了我的加油站,如果久未能归也许就会停在路边发动不起来,回来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会停留在刚刚加满油的状态,斗志昂扬,兴致勃勃,*满怀……
再经历一段工作的旅程再幻想下一次的回家之旅,在旅途听听他人的故事,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感觉人生的充盈更体现在路上,心有向往身有所依,目擎泪水痴心不改,大概我同父亲一样,对故土爱得深沉而绵长吧……
即将踏上回家的路,纵然走过无数遍同样的景同样的路,但依然在心中期待,也许当外面的世界不再是精彩的代名词,当五彩的霓虹灯闪烁到眼睛迷离,当身边的朋友迎来过往都在匆匆赶路,而只有回家的路是如此得清晰无比,她就在那里,穿过沙漠跨越山河,一条笔直的马路直指那扇虚掩着的门:爸爸坐在沙发上沉静安然地等待,妈妈正在厨房忙里忙外,香飘万里......亲爱的爸妈,我在他乡,我就要回家……
以上就是好上学整理的兰州哪里可以吸高压氧 回家的路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上学。
标签:兰州哪里可以吸高压氧 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