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学什么(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2-07-21
7月14日上午,《东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全过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全过程管理办法》)政策发布会举行。据悉,《全过程管理办法》的发布标志着东城区社会化运营工作已经升级到4.0阶段。
《全过程管理办法》首次建立了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样板,对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的职责分工、承接主体的遴选标准和方式、服务要求等事项做出了规范。
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4年底以来,东城区围绕“有没有、够不够、好不好”三个层次,推动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1.0、2.0、3.0的模式版本演进,涌现出了以“美后肆时”、角楼图书馆、胡同博物馆、27院儿、“八街道百社区”文体中心连锁运营等一大批社会化运营典型。
设立500万专项经费,推动礼堂、体育场等免费开放
早在2014年底,东城区出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指导意见,通过岗位购买配齐社区文化组织员。购买专业院团、剧场演出票,通过“摇号看戏”派发,让百姓免费走进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等艺术殿堂。
同时,采取民营公助、市场补充的运营模式,在体育馆路建设皮卡书屋。通过设立每年500万社会单位开放引导专项经费,推动辖区单位礼堂、体育场等场地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扶持蓬蒿剧场内设置居民电子阅览室,三联韬奋书店设置24小时不打烊公益坐席等。
2016年,东城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和社区综合文化室的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9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100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实现了社会化运营。
开启社会组织运作的专业化管理
2016年,东城区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办法、目录清单、经费标准,推动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东城区三年累计投入3000余万,实施政府采购程序引入社会化力量开展专业化运营,逐步覆盖9个街道公共文化设施,增加美后肆时后变为10个街道。
据悉,街道、社区场馆周开放时间分别达到72小时、56小时以上,错时开放的要求得到落地,每个街道文体中心全年举办文化活动(培训)760余场次,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专业性不强,服务形式不多、品级层次不高的瓶颈。
角楼图书馆原是北京外城东南角楼, 2017年修复后的角楼作为一家展示北京特色文化的公共图书馆对公众免费开放。角楼图书馆采取混合制管理运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开馆以来,角楼图书馆共举办千余场文化活动,进馆人数达20万人次,同时拥有线上粉丝18万人,已成为一个彰显北京特色、集阅读服务、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
此次编制的《全过程管理办法》政策文件确保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无缺项、人群全覆盖、标准不攀高、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的要求不因实施社会化运营而打折扣,为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外包”环境下落实和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做出了示范。
公共文化服务的免费提供与优惠提供并举
近年来,东城区率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普惠性优惠收费机制探索,在强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提供的基础上,发展普惠性、低收费的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将社会化运营委托合同期最长延至三年,增设满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之外的延伸类服务内容,明确了委托主体与承接主体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
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美后肆时)是目前北京市面积最大的街道级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它的正式开放标志着3.0版本的实践落地。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下,街道与运营方签订协议,每年开展文化活动1098场以上,每年实现直接参与活动3万人次以上。
据悉,文化中心里的各场馆的空间、场景均由专业设计师设计,迎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营造沉浸式的文化场景,开展兼具多元化和文化内涵的特色服务,为公众提供立体化、高品位的文化体验。同时,文化中心构建集场地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品牌运营于一体的专业运营体系,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效能,为用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便利。
《全过程管理办法》政策文件中的公共文化设施优惠收费服务指南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有标准、质量有保障、内容有监管”的创新思路,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了创造性突破。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